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公费医疗自1953年始,对干部、职工及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经费由地方财政支出,企业单位职工由所在企业负担。50~60年代,每人每月医疗费为1.5元,以后又调整为2.5元,近年又增加到4元。此项费用采取分管与统管相结合,门诊费由单位分管,住院费由公费医疗办公室统管。
近年由于药物多次调价,加之干部年老退休增多,公费医疗经费年年透支。目前除离休干部由公费医疗办公室直接管理外,其余均包干到单位,单位多采取分出一半给个人作门诊用,留一半作住院用,不足者个人自负。
自1980年至1985年,县财政共支付公费医疗费235.06万元,平均年支出39.1万余元。33年累计享受公费医疗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共20万人次,年平均为6066人。
二、合作医疗1969年,根据省、地布署和外地经验,在全县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形式分公社办、联办、大队办3种,以大队办为主。资金由生产队公益金支付和社员自筹解决。一般每人每年集资2至3元。生产大队建立医疗室,聘请1—2名“赤脚医生”应诊。医生的报酬高于一般劳力10%。并提倡“一根针、一把草”的治疗方法。至1975年,全县620个大队中有617个大队办了合作医疗,参加社员86.7万余人。后因管理不善,社员不愿集资而纷纷解体,至1980年全部停办。
上一篇:第二节 医疗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