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扫盲运动
民国18年(1929),国民党县政府设立太和民众教育馆,作为社会教育机关。当年在境内开办民众学校42所。至23年,减少为7所,有学生229人。民国27年,在全县46万人中进行调查,文盲人数占95%以上。
民国33年,民主人士许汉三任县长,曾仿照淮北革命根据地施政措施,提出建设太和的“八项运动”,其中要求乡(镇)扫除文盲500个。并指示全县小学均须附设成人识字班。民国34年春,县督学去王寨小学检查扫盲工作,全班40人都获得优等,大受褒奖。其实该小学平时并未附设识字班,听说督学来查,连忙从社会上找些读过多年私塾的中老年人充当学员,其中还有一位60岁的老秀才。
1948年春,太和解放。冬,部分农村即开始举办冬学。1949年,全县冬学达101所,入学农民3616人。1951年冬,冬学发展到3001所,学员103745人。并有536所冬学转为常年民校。
1952年,县成立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大力推广速成识字法,先后培训农民教师479人。
1957年冬,县委要求:“书记挂帅,全党动员,苦战100天,实现无盲县。”至1958年2月,全县入学人数达23万余人,不久即呈报为“无盲县”。
三年困难期间,扫盲工作一度停顿。1963年,逐渐恢复。“文革”开始,又停止下来。
1978年以来,县、区增配专职业余教育干部,稳步开展农民教育工作。1980年,地区在我县旧县乡朱窑村召开全地区现场会,推广该村的扫盲经验。1984年冬,李阁乡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开办11个扫盲班。6个农技班,把扫除文盲、科盲结合进行。县教育局推广该乡经验,全县办起扫盲、农技班513班,入学12000余人。
二、职工业余教育
1950年10月,县总工会开办工人夜校两班,参加学员80余人,同时在旧县镇搬运工会开办夜校一班,学员36人。
1950年,县政府开办干部业余学校(又称机关学校,校址在福音堂),设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班,学员50人。
1951年秋,县总工会开办职工学习班两班,学员百余人。1953年成立职工业余学校,开设初级两班,中级、高级和初中各一班,学员200余人,每晚学习两小时。
1956年职工学校与干部业余学校合并为太和县干部职工业余学校,开设10个班,学员500余人。同年秋,各区都开办职工业余学习班,由中、小学教师兼课,学员千余人。1959年,县干部职工学校因教师抽调下乡改造落后队而停办。1962年秋恢复,“文化大革命”开始又停办。
1975年,境内工厂企业开办“七·二一”工人大学,计35所,学员1700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停办。
1982年,县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管理职工教育工作。1983年,全县举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班58个,学员2921人。
1984年,县成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同年10月,组织104人去阜阳参加考试。1985年组织147人参加考试。此外,全县有不少人参加省内外各地函授、刊授大学学习。
三、电视大学
1984年,太和县人民政府拨款2.5万元,建立安徽省电视大学阜阳分校太和工作站,校址在镜湖路。1985年秋经考试从在职职工、待业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中招生120人。课程开设党政管理、法律、英语、汉语文学四个专业。党政管理专业全日制,学制两年。其他专业半日制,学制三年。毕业后承认大专学历,不包分配。
下一篇:第七节 教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