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组织
同业公会民国时期,县无机械工业,仅有搬运行业和手工业作坊。搬运行业为封建行会所把持,有工人数十人,多为城市贫民和城郊无地少地的农民。民国29年(1940年),建筑、油漆、纸扎、塑画、酿造、竹编等手工业始建有同业公会,隶商会领导,解放后解体。
工会:1949年,县工运工作由城关镇镇长兼管。冬,创办工人夜校1所,两班,学员80人。时有工人420人。
1950年8月,县总工会成立,设副主任1人。1951年,配组织、宣传、财务、劳保等专职干部6人;在搬运站、浴池、商店、烟厂、麻纺厂、银行、邮局建立9个基层工会,发展会员192人。冬,总工会发动县城工人斗争封建把头,取消封建把头制。是年,教育工会成立,会员大增。1953年,建工人俱乐部,设图书室,开办职工业余学校。1954年,工会加强对职工的工农联盟教育。春节期间,邀请农民代表进城联欢;组织工作代表团,访问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总工会改名工人联合会,时全县职工3984人,建基层工会36个,不脱产工会干部240人。1956年,工会积极配合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人开始掌握企业的领导权。
1957年,县工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委员13人,组成工会委员会,设组宣、财务、生活福利女工、生产劳动保护4部和办公室。其时全县职工4686人,会员发展到3964人,建基层工会69个。1959年,职工业余文化教育被评为全国先进县。下半年,受“大跃进”的冲击,工人俱乐部活动陷于停顿,至1961年8月,始逐渐恢复。1961年,恢复总工会旧称,基层工会始配专职干部。1962年,工会配合有关部门,评出工业、交通、建设、财贸系统的先进生产(工作)者14人,出席省群英大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遭破坏,工作停顿,至1969年11月,建立太和县工人代表常设委员会。1970年3月,改称太和县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
1973年5月,县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撤销,恢复总工会。7月,召开第五届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选出委员27人组成工会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劳保部,各部配部长,另有秘书、会计各1人。1978年9月,着手整建、恢复基层工会。1979年8月总工会成立开展职工为“四化”立功活动的领导组织,并成立幼儿保教委员会。12月,工人俱乐部成立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编为戏剧、话剧、曲艺、魔术4个组。1980年2月,工人俱乐部电影院开业放映。1981年,总工会将历年劳动模范登记入档,落实政策。4月,职工业余文艺宣传队改组成文工团。1982年,基层工会始建职工代表会15个。198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县工人俱乐部“先进俱乐部”光荣称号。1984年2月,县总工会举办职工书画展览,展出职工作品130余件。5月,成立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在各工厂开展第五次宣传月活动。7月,成立婚姻介绍所。8月,在职工中开展创最佳效益劳动竞赛。12月,工人俱乐部易名工人文化宫。
1985年3月,县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委员21人组成工会委员会。时有职工15321人,会员12752人,建基层工会148个,工会小组978个,不脱产工会干部1483人,专职干部73人。4月,各基层工会始建工人之家;成立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5月,总工会组织基层工会主席和行政负责人26人赴武汉学习企业民主管理经验。6月,成立职工生活后勤竞赛委员会。7月,办职工业余学校。9月,总工会召开庆祝首届教师节先进教师代表座谈会。10月,总工会女工部发动县直女职工捐款1700元,慰问老山前线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太和籍战士。11月,工人文化宫成立职工业余歌舞团。12月,友声诗社成立,为总工会领导下的职工业余文艺组织。
工代会1969年11月,县成立三代会,以协助县革命委员会推进政治思想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和工农业生产,内含工代会。
太和县工会组织发展情况统计表


说明:1966年至1981年无统计。1985年基层工会数取消了会员不满25人的基层工会。
二、农民组织
农会民国9年(1920年),县成立农会,规定“会员必须是有学识、经验以及有耕地、牧场、原野、土地并经营农业者”。农会工作主要为县公署管理公、学田产,收缴地租,调解主佃纠纷等,于北伐战争后解体。民国35年(1946年),复成立农会,为国民党党棍和封建势力所把持。于1948年县城解放后解体。
农民协会民国16年(1927年),共产党人孔从周在旧县集西孔寨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千余人。民国17年,中共皖北特委和太和县委在县境开展农民运动,3月,阜太交界处王官集一带数十村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数千人。共产党人刘勉斋等于苗集组织农民协会。会员千余人游行示威,提出“打例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于阜阳“四·九”暴动后解体。民国20年(1931年)春荒,饥民遍野,中共太和县委成立灾民救济会,发动农民向地主开展均粮斗争,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民协会,发展会员近万人,于太和“四·一九”暴动后解体。
1950年7月,县、区、乡、村都成立农民协会,参与地方政权的领导工作。土地改革时,村农会为全权办事机构,带领群众评定成份、斗争地主,分配土地财产;并在反匪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作出重大贡献。1954年初,县委成立农村工作部,农民协会撤销。
贫协会、贫代会1964年,部分公社、生产队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以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并召开了全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
1969年11月,成立贫代会,全称为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基层贫代会进驻、管理学校,多流于形式。
1973年5月,贫代会撤销,恢复贫协会。基层贫协会组成贫下中农管理小组,进行“四管一教”,即管学校、管商店、管医疗卫生、管财务帐目,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1976年以后,活动停止。1981年县委恢复农村工作部,贫协会撤销。
三、青少年组织
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年)冬,县城驻军杨虎城部中的共产党人始建太和团支部,张学静任书记。民国20年(1931年)6月,团员发展到50余人,建立太和团县委。“四·一九”暴动后,团组织遭破坏而解体。
1949年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和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首先在太和中学秘密建团,发展团员十多人。1953年2月,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98人。1954年,实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参加互助组的团员10045人,其中担任互助组长的3049人。1956年,召开第二次团代会,到会代表489人。大会号召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至1957年,百分之百的团员带头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315人担任社主任。
1957年7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和县委会。11月,召开第三次团代会。1959年12月,召开第四次团代会,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10人。1963年4月,召开第五次团代会,出席代表600人。大会强调抓阶级斗争,号召团员青年为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农业全面丰收而奋斗。5月,召开回乡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5年4月,召开全县团员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500多人受表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各级团组织瘫痪。1968年,县成立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红代会,取代团县委。1972年1月,召开第六次团代会,出席代表632人,选出委员38人,重建团县委。大会提出把共青团建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1978年开始,团县委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工交财贸战线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创优质高产、优质服务;农业战线以增产节、收农业科研和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至1979年第七次团代会以后,此项活动在全县广泛展开。1980年春,全县青年育苗6000亩,植树600万株,获省植树造林突击队称号。4月,团县委召开新长征突击手(队)命名大会,表彰新长征突击手139人,新长征突击队25个,其中1人和1个队受到团中央表彰。从是年始,陆续创办青少年之家31所。1981年,团县委制订《青工道德守则》、《农村青年规范10条》、《共青团员道德公约》,是年,团县委获阜阳地区青少年教育和“五讲四美”先进单位称号。1982年3月,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全县团员青年清除路障34处,植风景树12000株,填平污水坑1114处,清除垃圾2000车,拾金不昧者37000人次。1982年4月22日,关集区阎庙乡小李庄17岁女青年李芝,在为家乡铺路掏砂礓时,为抢救遇险的两个女孩而献身,团县委追认为共青团员,号召全县青年向李芝学习。1984年,团县委开展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活动,把3月4日定为学雷锋、学海迪纪念日。是日,10万中小学学生走上街头做好事。是年,招聘专职干部66名。1985年,乡镇企业中建团支部67个。
太和县共青团组织发展状统计表

三民主义青年团民国31年(1942年),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太和支队,直属于安徽支团;后鲁苏豫皖边区支团成立于临泉,划属之。民国33年(1944年)改组为团务筹备处。民国34年1月,边区支团裁撤,团务筹备处复归属安徽支团。7月,改组为太和分团筹备处。民国36年(1947年)7月,县城濒临解放,分团筹备处逃亡蚌埠。11月,奉命与国民党县党部合并。不久,因蚌埠解放而瓦解。
从民国30年至民国35年7月,县内发展三青团员约2000人,共建64个区队,5个直属分队。县立初中,省立八中、育英初中、槐风初中、徐州中学、简易师范和示范小学均成立有区队。
太和三青团各级组织,经常以效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为内容向团员青年进行欺骗宣传,并培养反革命骨干,监视进步人士的革命行动。
少年先锋队1950年春,共青团县委设少年儿童部,先后在县城和各大集镇小学校中成立少年儿童队,主要活动为帮助家长和未入学少年儿童学文化。1951年春节,全县有20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慰问军烈属活动。1953年6月1日,团县委举行“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将少年儿童队改名为少年先锋队。时全县有队员25885人,建19个大队,594个中队,1968个小队,聘请辅导员258人。1958年,全县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种向日葵230万株,采集树种5万公斤。太和中学13岁队员刘安静,自制空气电池灯,出席省少年积极分子大会。1962年,县城创办少年之家,为少年儿童文化娱乐场所。1963年,少先队配专职辅导干部,开办辅导员训练班。是年,有队员245人加入共青团,新增队员20567人。“文化大革命”中,少年先锋队为“红小兵”所代替,出身不好的儿童不准加入“红小兵”。1978年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全县有少先队员116812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60%,辅导员4309人。至1985年,少先队员发展到118976人。四、妇女组织
放足会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妇女放足运动委员会,简称放足会,宣传裹小脚的害处,号召妇女放足。其活动限于县城,农村收效不大。不久解体。
妇女会民国29年(1940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7人组成。民国34年(1945年)改隶社会科,改名妇女会;内设理事会,理事长1人,理事7人。因无经费,近乎虚设。
妇女联合会民国16年(1927年)12月,中共皖北特委、太和县委领导成立太和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杨虎城夫人谢葆贞任主任,阜阳“四·九”暴动后解体。
民国21年(1932年)春,中共太和县委重建县妇联,共产党人张淑贞任主任。太和“四·一九”暴动时,县妇联组织妇女暴动宣传队,散发传单,张贴《告民众书》。暴动失败后,张淑贞、周庭芝壮烈牺牲,刘桂贞被关入安庆监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区、乡陆续配妇女专职干部。1950年3月,县召开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80人。会议阐明“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号召广大妇女投入生产备荒。1951年3月,县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太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出席代表210人。大会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和组织妇女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的决议。1952年3月,召开妇女干部扩大会义,提出“三反”、“四保障“,即反对残害、虐待、买卖妇女,保障妇女人权、产权、社会权和婚姻自由权。1953年,宣传贯彻《婚姻法》,发动妇女参加治淮,组织妇女学文化。85%以上的青壮年妇女参加民校、识字班或速成班学习。1956年开展婴儿保护工作。1957年7月,县召开第二次妇女代表会,出席代表296人,选出县妇联委员30人。大会发动全县妇女参加以合作化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是年,训练农业生产合作化妇女干部400人。1958年,改名太和县妇女联合会,设组织、宣传、福利、生产4部。“大跃进”中,由于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造成闭经、子宫脱垂等妇女病蔓延。1960年,县妇联配合卫生部门对全县已婚妇女20113人进行检查,查出子宫脱垂患者7600人,治愈945人,好转1420人。1962年12月,查出子宫脱垂患者8926人,治愈7591人。1963年,发动妇女节约度荒,生产自救,训练生产队以上的妇女干部。1964年,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许多妇女结婚不坐轿,夫妻携手到婆家。1966年秋,县妇联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瘫痪。1973年,召开第三次妇代会,出席代表720人,选出妇联委员42人,恢复县妇联,通过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的决议。1974年,县妇联组织多种妇女突击队,铁姑娘队,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1977年,省妇联在县城召开托(儿所)幼(儿园)工作现场会。1978年,开展“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1979年3月,召开第四次妇代会,出席代表906人,选出县妇联委员69人,通过《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充份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的决议。1980年,县妇.碚200名“三八”红旗手和26个红旗集体。1981年召开“五好”家庭表彰大会,193人受表彰。1982年,于“六一”儿童节评选“好孩子”42人,“好家长”33人,“热心人士”53人。是年,县妇.皇∑牢坝判愀玖帷薄1983年,县直各单位向县妇联捐款10000元支援幼儿园建设;开展第一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利益宣传月”活动。1984年,招收、培训妇女干部58人。1985年4月,召开第五次妇代会,出席代表298人,选出妇联委员33人,常委11人,增设常委会。五、工商业组织
商会民国9年(1920年)12月成立,正副会长各1人,董事30人。经费由会员自筹,订有章程、细则,每年举行年会1次。民国21年(1932年),改董事为委员,设文书、商勇各1至2人。于太和解放时解体。商会在民国初期隶财政局,民国33年(1944年)以后隶社会科。上通官府,下达商户、负责募捐筹款,处理商界的纠纷等事宜。大军过境,“借粮”、“借款”,驻军、地方武装征集军需粮秣,都是由商会筹办。故商会会长皆是当时商政界的权威人士,对上有身份应付官府,对下有权威处理问题。如首任会长田金声,原为清末官吏,历任河南温县典史、项城县知事、直隶知州、安徽省咨议局议员,民国时期任太和财政局长。家有土地1500余亩,城内开设有当铺、京货店、杂货店、盐行、颜科店和打机布厂。民国14年(1925年)的副会长曹崇石,县城人,任期内兼财政局主计委员,后任“共团”团长,解放后被镇压。商会会址早期在武营街路西原把总府旧址,后圮。民国16年(1927年)以来无定址,谁当会长,在谁家办公。
工商业联合会1949年春季设立,会长由政府指定。各区镇亦有成立,较小的集镇成立工商联小组,其领导人员均是当地商人。原墙、李兴、税镇、旧县4大集镇成立中心联合会,设有专职办公人员,对周围各小集镇工商联会、组,有领导职能。县城工商业联合会对各区镇无领导职能,只管城内商界。其任务主要是宣传人民政府的工商政策,恢复城乡贸易,稳定市场,协助税收。工商业联合会初由工商税务管理所兼管,1950年后改隶工商科。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县城工商业联合会职能扩大,设专职秘书,对各区有领导权。4大集镇的中心工商联改为办事处,工作人员由县调配。其主要任务为团结、组织工商业者,贯彻党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1953年始,政治、组织领导属县委统战部,行政业务由工商科辅导。其任务是管理市场,登记发证,调解纠纷,发放救济,查税补税。1954年7月,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140人,其中国营、合作商业20人。大会贯彻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民主产生执行委员38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6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另配专职秘书和工作员。办公地址设县城杨胡同街路西。从1954年至1966年共召开6次会员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冲击,停止办公,随之解体,工作人员调出。
个体劳动者协会1983年8月,县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个体工商业户代表89人,选出委员16人,正副主任委员各1人,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办公室设工商局,专职秘书1人,主持日常工作。各区镇设分会。至1985年底,有会员3590人。协会遵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导下开展工作。
六、科技文艺组织
科学技术协会1956年3月成立太和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7年各区建基层协会,在县直机关和各区发展会员百余人。1963年县协会领导成立医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和农学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恢复,改称科学技术协会。1979年至1984年,在县直机关先后建立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多种经营、农业机械、工业、水利、电力、建筑、医学、中医、护理、会计、书法、摄影、科普、美术等17个专业学会,发展会员1056人,其中省级学会会员69人;开展各种专业学术活动485次,撰写论文405篇,出刊物268期58400份。1981年至1983年,先后建立各区乡协会。1983年8月,县协会成立科技咨询服务委员会。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1958年成立,简称文联,设专职秘书1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冲击而瘫痪。1979年恢复,设专职主席,1正2副,成立有文学、曲艺、书法、音乐等协会。七、抗日时期的各种群众组织
抗日民众总动委员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民国27年(1938年)2月,全称为第五战区安徽省太和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会员137人,主任为县长武怀德兼任,指导员先为王丹岑,后为刘志一,设组织、宣传、纠察、总务4部,共产党人徐子佩等参与领导工作。县下各区镇均有成立。区动委会3个,委员91人,乡动委会15个,委员625人,会员3127人,经费除指导员由省拨给外,其余工作人员由县政府每月发给每人生活费8元。动委会创办《动员导报》宣传抗日,组织抗日武装,发起组织各种工作团和抗敌协会。民国29年(1940年)春,国民党加强反共,共产党人被迫离去,县政府断绝经费供给,解体。
委托工作团民国28年(1939年)4月成立,皆系受省动委会委托。一为第十二工作团,团员30多人,徐子佩任团长;一为第四工作团,团员10多人,周苏任团长;一为少年宣传团,张一屏任团长。动委会带领少年宣传团在县城做宣传工作,第十二工作团和第四工作团奔赴农村,沙河南、河西、赵集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敌协会和生产消费合作社。7月,工作团有县城开办战时学校,培养抗日干部。学员百余人,3个月结业后,一部入新四军随营学校、一部参加新四军,一部回原籍做抗日工作。民国29年(1940年)春,与动委会同时被迫解散。
抗敌协会民国28年(1939年)夏,县动委会和委托工作团发起成立。县内各种抗敌协会情况如下表:
太和县民国28年(1939年)各种抗敌协会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