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以前,县府设物价评议会,通过县城商会及其下属同业公会平抑市场物价,但因战事频繁,通贷膨胀,物价不稳。
建国之初,物价管理由县工商科负责。此时,投机倒把分子趁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还不巩固之机,在市场上抢购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当时,政府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通过市场吞吐,稳定物价,安定人心,巩固政局,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954年,太和县计划委员会成立,物价工作由县计委管理。
1955年3月发行新人民币,政府规定各种商品价格一律不准提高。1956年8、9月分,因提高职工工资与公私合营企业发放资方定息,物价暂时冻结。
1958年至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三个阶段,由于忽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市场物价经历了基本稳定——上涨——基本稳定的曲折道路。1958年,中央曾一度把大部分商品价格的物价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县级物价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三类物资有定价权和调价权。为此,县商业局设物价股,各基层商业单位配备专(兼)职物价员,初步形成物价管理系统,加强了物价管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市场商品短缺,物资供应紧张,供需矛盾突出,自由市场物价猛涨,同样品种,高出国家牌价数倍,小麦、黄豆每公斤价格高达四、五元。一个馒头一元多,加之一些商贩乘机抬价,物价起浮,人心不定。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下放的物价权重新收归中央,县运用价格杠杆,在物资上采取扩大定量范围,确保人民基本生活必须的需求,1961年8月,国家还采取稳定18类商品,共200多个品种价格的措施,使占60%左右的职工生活必需品价格保持了稳定。为了加强贷币回笼,还对计划定量外的糕点,糖果、进口卷烟、名酒、手表、自行车、针纺织品等部分商品实行高价销售,敞开供应办法。全县高价销售自行车3211辆,手表88只、砂糖44吨、糖果13.7吨,糕点3.45吨,进口卷烟45箱,酒222吨,总值220.5万元,多回笼货币200多万元,使市场物价渐趋回降。1961年底,县成立物价委员会,隶属县政府,专管全县物价。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国民经济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县工农业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商品可供量和商品需求量日趋平衡。同年底,国家撤消了高价政策,改按平价供应。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物价委员会被迫停止工作,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迫中断,各系统的物价管理员多被抽搞其他工作,物价失管,价格浮动。1968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设综计小组,物价工作由综计组负责管理。1972年,国家计委发出《关于加强物价工作的通知》,本县以商业局为主组成调查组,发现基层供销社的商品价格,差错率在10%以上,个别社差错率竟达30%以上。为正确执行物价政策,从县至各区、公社,建立物价管理领导小组144个,县直各公司、厂、站配备物价管理员专职的36人,兼职的39人;各基层单位选派212人担任物价监督员或叫联络员。至1974年,建起与工作相适应的物价管理队伍,开展正常的物价管理工作。
1979年,根据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同年11月,提高8种主要副食品的销售价格,同时发给每个职工每月5元的价格补贴,以保持职工不因价格提高而降低生活水平。1980年8月,恢复县物价委员会。1981年11月,提高烟、酒销价,同时降低涤、棉售价。1983年1月,调整纺织品比价,提高棉布销价,同时降低化纤布售价。1984年,根据国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价格体系和物价管理体制。同年,县府批转物价委员会《关于放宽价格管理权限的报告》,放开了500多种小商品价格,实行买卖双方协商定价办法。通过几年的改革,商品价格形成了国家统一定价、国家指导价和自由协商定价三种价格形式。
1984年6月,设立县物价检查所(区级),隶属物价委员会领导,负责检查和监督市场物价工作。
1985年4月1日,放开生猪收购价,取消生猪派购和粮食统购政策,实行合同定购办法。同年,调整煤炭品种差价和地区差价。使物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活跃市场,稳定物价的杠杆作用。
“审价”是进行物价管理的成功方法之一。县物价管理部门,每年对其应查单位,采取对口互审,分片互审、重点审,普遍审等多种形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价,效果显著。1976年组织物价员25人,历时40多天,对许寨、苗集、双浮、洪山、旧县5个基层供销社重点审价,经查41个门市部、5个收购站,5个仓库,24个大队供销店,8个饭店,发现许寨供销社仓库,批发商品971种,错价553种,多收款0.93万元。1977年4月,在主管部门监督下,全面进行自审,计查商品价格122550笔,差错598笔,差错率0.25%,比上年度明显下降。通过审价,引起各单位领导对物价管理的普遍重视,全面进行物价登卡,建档保管,认真执行物价政策,维护消费者利益。
民国36年(1947年)县城市场农产品零售价格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