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后,太和县有县城市场和73个农村集市,到1985年,农村集市发展到81个。
1947年5月,县民主政府成立后,市管工作由税务部门兼管。主要任务是稳定市场秩序,进行爱国守法教育,保护工商业贸易自由,政府在境内较大集镇设立工商业联合会,一般集市设立工商联小组,负责管理市场和协助政府收购食盐,布匹等物资,供应解放区军民的需要。1948年进一步完善工商联组织,稳定从业人员,争取外逃工商业主返家开业,排除市场上法币和银元流通,组织肉、油、盐、肥皂、毛巾、布匹、金银首饰等日用消费品的供应,小麦、黄豆、芝麻、牛油、牛皮等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和供应,并协助税务部门搞好税收工作。1949年8月奉命禁止私人酿酒。
1950年9月,县成立工商科,专司工商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全县贯彻工商业管理政策,整顿85个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稳定市场物价。1952年,整顿市场牙行,不准私商经营棉花、木材、石油、烤烟、麻皮、牛皮、铜、纱布等物资。由供销社收购红粮,小麦、豆类、烟叶、豆饼、豆油、麻油、芝麻、棉子、白芍等。打击投机倒把。是年秋,县城和较大集镇召开物资交流会,成交总值达20.7亿元(旧币),1954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市管工作主要是巩固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保证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为此,在县、区所在地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取缔投机私商。严格管理行商,要求商店明码标价,公平交易,树立新的商业道德,进一步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物资交流。1954年9月,县成立棉花棉布统购统销办公室,对棉花棉布实行以人定量凭票供应办法。1955年春荒,市场粮食黑市价格猛涨,县、区成立副食品交易所,规定价格,以图稳定,但荒年民需,黑市难抑,收效甚微,秋收后市场价格才得稳定。
1956年,粮、油、棉等,实行统购和派购政策,加之对私改造,合作店(组)归口管理,取缔个体商贩,一时出现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商品量骤减。
1958年,一度收回农民自留地,砍掉家庭副业,即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从而关闭自由市场,实行国营商业独家“大购大销”。1960年至1962年,物资短缺,物价暴涨,黑市猪肉每公斤10—12元,麦面每公斤6元以上,胡萝卜成为主食,一块多钱一公斤。1963年允许农民经营家庭副业,开放自由市场,市场贸易复苏。
1963年10月,县恢复工商行政管理科。1964年10月,各区、镇成立管理所,为制止偷漏税,县、区成立罚款补税工作队,当年查处罚款补税案件27起,平价收购的47起,教育放行的6起,罚款没收总值0.3万元,收购价款0.35万元,对1203户商贩补税15.33万元,当年入库8.6万元。1964年,查处违反市场管理案件389起,其中教育放行104起,平价收购,罚款、没收285起。平价收购棉花2469公斤,土布9727米,粮食882公斤,油料995公斤及其他物资,合计折款39.29万元,没收粮食386公斤,棉花5公斤,土布235米,布票162米,自行车6辆及其他小物件,计折款1.51万元。同年,对合作商店(组)进行整顿,城关办学习班37期,进行政策教育,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控制棉烟上市量,不准私人经营粮油,取缔土纺、土织、土卷烟。
1965年,对127个市场交易所,经整顿保留83个。在市场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措施,尽管有的行之过火,挫伤了商户经营的积极性,而市场秩序基本稳定。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群众专政指挥部和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取代工商行政管理机构,196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有的地方举办学习班,批判弃农经商,批判集市贸易的所谓“几大罪状”。1969年2月,县公检法军管小组,打击投机倒把领导小组,群众专政指挥部联合发出《关于取缔个体商贩和个体手工业户的通知》;1972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1975年县革委又发出《关于加强市场管理的布告》,从而对市场管理越来越严,为控制社员农忙上集,限制集日,强行改两天一集为五天一集,限制农民上集买卖,有的农民卖点鸡蛋也是违章。1968年农历3月28日,倪邱集组织干部、民兵、红小兵30多人,扛枪弄棒上街管理市场,没收馓子1500多公斤,油条、烧饼、馍50份,各种粮食20吨,还有棉花、土布等。这一时期,各地对所谓“违反市管者”举办学习班,有的罚款,有的没收,甚致拘留,以致市场萧条,集市贸易冷冷清清,连日用食品也得不到正常供应,购物“排长队”则是经常性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放传统集市贸易,允许个体商贩开业经营,放宽农副产品贩运范围。至1984年,贯彻中央1号文件,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允许私人企业找帮手带徒弟,扩大经营范围,一业为主,还可兼营其他,工商部门还为个体商业户提供服务设施。及至1985年底,全县进城经商的农民达1351户,3717人,占全县个体商户的16%,工商管理部门在县城天蓬街、老菜市街、人民北路、环城南路等街道两侧建设营业房或营业蓬,租给个体商户开业经营。各集镇所在政府和工商管理所也先后兴建规模可观的农贸市场,有的还开辟新的集镇市场,繁荣了农村经济。境内还出现了皮条孙镇等一批新兴集市,全县农村集镇发展到81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