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3年12月,国家对粮油实行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销粮油。粮油统销是指农村缺粮供应和城镇口粮供应及饮食业、食品工业的需粮供应等。
农村粮食销售主要对象是:因灾缺粮队(户),长年缺粮队(户)、蔬菜队、渔业队、国营农场缺粮和退伍军人等其它缺粮。粮食销售的形式有四种:(1)统销:县府按照《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对各类缺粮对象供应具体规定,供应农村口粮、种子、饲料。(2)回销:指在粮食征购期间,由于在工作中掌握政策不准、社员口粮达不到标准,或者起购点高而多购造成缺粮现象的。(3)借销:在一个粮食年度之内,还衡量不出来全年是余是缺,政府把一部分粮食作价给暂时缺粮的非统销对象的生产队,借销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4)议销:国家在统销之外的粮食,通过议价并稍有利润的原则销售出去。对因灾缺粮的,区别情况多缺多销,少缺少销;因购了过头粮缺粮的,采取回销办法,返还农民,返还后仍缺粮的,按照口粮标准,核实供应。1972年,国家规定粮食起购点,在同一生产队内不能又购又销,有效的制止了“购过头粮”现象的发生。同年,粮食部门开展为农民代储业务,在丰收年,农民把暂时用不着的粮食储存在国家粮仓,以备荒年食用。另外,从1963年起,国家对农村出售棉花、生猪、薄荷油等农副产品的集体或个人实行奖励成品粮政策;还对县投资兴办的水利工程、筑路工程供应民工补贴粮,每人每天补贴成品粮0.25公斤至0.75公斤。
城镇粮油供应太和县自1954年实行粮油统购统销时,即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实行粮油定量供应。1958年8月国务院发布“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命令”和“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开始实行“以人分等定量”供应办法:对市民和随干家属每人每月供应成品粮13.5公斤;对干部、职工在县城的每人每月15公斤;在农村的每人每月16公斤;中学以上在校学生每人每月17公斤;工人每人每月20—30公斤;儿童:1—2周岁6公斤;3—4周岁7公斤;5—6周岁8公斤;7—8周岁9公斤;9—10周岁10公斤;10周岁以上13.5公斤。此种定量标准,在执行中比较稳定,直至1985年基本未动。供应办法:粮食部门依据工种、劳动强度、年龄大小不同,即实际需粮量确定供应数额、经反复试验切合实际公布实行,对工商行业(饭店、食堂、食品厂等)和其它用粮(会议、基建、夜餐等)按单位计划安排供应。由粮食部门按单位或居民户核发供应证,凭证按月按量销售,并建立档案,严格管理,做到既保证供应,又严格控制销量。提倡节约用粮、爱粮惜粮,计划内的节余归己,透支不补。至于城镇居民,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因公因事外出,凭所在单位证明,持粮本或售粮发票,兑换粮票,凭粮票可到食堂就餐、购买食品、糕点等。1960—1961年,由于天灾人祸,入库粮食减少,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减少口粮0.5公斤,干部、职工1公斤,生活艰苦,一度不得不以瓜菜代食。1962年后,供应标准逐步恢复。1970年,随着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调整供应标准,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供应标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始终坚持计划供应、定量分配的原则。
对城镇人口的食油供应,亦采取“以人定量,分月核供”的办法。五十年代,每人每月0.25公斤;六十至七十年代初,每人每月2两,以后改为0.25公斤;回民加倍。并加供节日(元旦、春节、国庆节)油每人0.5公斤。对饮食业用油采取随粮供应办法,每百斤面粉供应食油3公斤;对糕点业,油炸业随粮,每百斤成品粮供应食油10公斤;其他用油按专项指标,核准分季供应,供应的品种多为麻油、菜籽油。1960年至1985年,全县共计供应食油6177吨,年均供应237.6吨。
太和县部分年度销售粮食数

太和县部分年度销售油脂数

太和县部分年度粮食系统资金、工资、费用、盈亏情况表



附:票证管理
太和县从1955年开始发放粮油票。县局和各区站都有专职票管员;负责兑换回收管理工作,按照省粮食厅“票证管理规定”和1978年颁发的“票证管理实施细则”,做到收入两条线,发放合理,严格控制,回笼及时。粮票发放对象:国家职工,市镇居民、农村社员出差、探亲、治病、学生外地上学、各种会议,外地参观,学习,购糕点等所需粮票。凭工作单位、居委会,人民公社(乡)证明信,持购粮证或售粮发票到所在粮站进行兑换。省内粮票由区粮站发放,全国通用粮票,1964年以前由县局业务股发放,以后由区粮站发放。本县发放的有全国通用粮票;安徽省粮票,油票及奖励粮票等种类。1978年以前按总人口15— 20%控制发放,1978年后按总定量的20%控制。回笼办法:基本上都属于售粮收回,营业员把收回的粮油票按照包扎规定上缴区粮站,做到日清月结,票帐相符,安全保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