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非计划粮油市场
建国前,本县粮食贸易由私商经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的长期摧残,加之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县境粮食市场凋弊。
建国后,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粮食市场。1949年12月县成立了粮食局,从此,国营粮食商业迅速发展,逐渐在粮食市场中占主导地位。1949—1953年期间,私商粮食经营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其粮油收购量占社会公私收购总量的27%。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尚在进行,粮食颇紧,供需矛盾突出。这时一些不法私商乘机囤积居奇,在城乡进行投机倒把活动,引起粮价波动,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年,县开展了打击粮食投机倒把活动,不法私商和粮贩受到了打击和制裁。
1953年11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简称统购统销)。《命令》指出:实行由国家严控粮食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贯彻执行。从此,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城乡集市普设粮食交易所,由当地粮站管理,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余粮,可进入粮食交易所交易,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粮站在交易所工作和管理的人员对成交买卖双方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手中的余粮不断增多。1981年粮食局设立议价股,开始收购少部分议价粮油,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1983年,国家调整粮食流通政策,实行粮食多渠道经营。经营议价粮油的除粮食部门外,还有供销社、乡镇企业、个体户、工业用粮单位和外贸企业,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垄断粮食经营的局面。进行粮油议价收购时,凡属国家统购的粮油品种(太和县粮油统购品种为小麦、大豆、玉米、芝麻、油菜籽),要在全县完成国家下达的统购任务后,方可开展议价自由购销,属于非统购品种的粮油则不受制约,长年开放市场,进行自由购销。1984年粮食局议价股撤销,成立粮油议购议销公司(简称粮油议价公司),隶属粮食局。公司下设一个直属粮油议价办事处,城关粮站和全县14个区粮站均设有粮油议价办事处,粮站实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平议兼营,分账核算。粮油议价公司对各粮站的议价办事处进行经营业务指导、服务和管理。当年粮食部门粮油议购量达53000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议价收购的粮食品种有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红芋片、高梁、绿豆等;油料品种有芝麻、花生果、油菜籽。这些粮油分别销往14个省、市、自治区。
1981—1985年粮食部门议价粮油经营情况表

二、计划粮油市场
1950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太和县办事处。1954年成立太和县油脂公司。1952年由于粮食机构未能遍及全县,粮食的购销委托基层供销社代办。1953年冬,国家对粮油实行统购统销、取缔粮行、粮坊、严禁私商经营粮油。县粮局为了人民需要,在苗集等16个区粮站开辟粮油购销业务;同时在县城设立城关粮油门市部,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国家牌价对粮油进行有计划的收购和供应。
1955年4月,粮食局收回原委托基层供销社代办业务,交付各粮站经营。1956年,扩大粮油市场,在农村集镇设立35个粮油分站,均经营粮油的购销业务;在城关专设两个粮油门市部。这时全县共有37个国营的粮油市场。至1972年,分站包括城关一、二门市部达到39个。直至1985年国营粮油市场没有变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