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县政府不设粮、油管理机构,粮、油交易由粮、油商户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县境解放后,人民政府极为重视粮、油管理工作,认为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必需品,因而设立专门机构,对粮、油实行统一管理。
1948年5月,全境解放后,县民主政府成立,下设财粮科,负责为境内军队和地方公职人员供应粮食。1949年12月,成立粮食局。1950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太和县办事处。1954年又成立太和县油脂公司。这两个公司分别经营粮、油的购销业务,以限制私营粮、油商对粮、油市场的控制。1952年10月、1955年5月,粮食公司办事处,油脂公司先后并入粮食局。1953年12月,国家对粮油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同时取缔私营粮行、粮坊,禁止私人经营粮油业务。1954年,随着粮、油的统购统销,加强粮、油市场管理,按行政区设立苗集、宫集、关集、清浅、洪山、大新、旧县、税镇、双浮、李兴、赵庙、倪邱、坟台、三塔、原墙、城关等16个区级粮、油管理站,它既是粮油管理机构,又是粮油经营单位,分别负责辖区范围内粮油收购、销售和储运业务。
1956年,境内行政区缩减到12个,粮油管理站随之改为关集、苗集、坟台、洪山、倪邱、双浮、城关、大新、旧县、李兴、原墙、赵庙等12个,同时为加强管理,方便人民,在全县农村集镇设立35个分站。它们是:关集、草寺、陈寨、八里姜、原墙、三塔、宋集、孙寨、旧县、税镇、大新、小新、肖口、双浮、高庙、蔡庙、赵庙、许寨、双庙、李兴、清浅、倪邱、港集、三店、桑郢、张册、洪山、坟台、双中、瓦房、二郎、苗集、宫集、王营、三堂。分别承担辖区范围内的粮油收购、销售和储运业务。
1971年,大新区增设一个毛庄分站,全县有36个分站。1972年撤区划社,全县设立20个人民公社,粮油管理站随之增设三塔、肖口、宫集、锐镇、清浅、桑郢、三堂、许寨8个。全县共有粮油管理站20个、分站37个。
1978年,从城关粮站划出城郊粮站,郑渡口直属库交付城郊粮站管辖。同年,因撤社并区,全县20个人民公社划为14个区,原20个公社粮站也随之改为14个区粮油管理站(城郊、大新、关集、原墙、坟台、宫集、三堂、旧县、双浮、倪邱、洪山、赵庙、李兴、蔡庙)。未改区粮站的剩余6个公社粮站降为分站,归属该区粮站管辖。县城另设城关粮油管理站,全县共有15个粮油管理站,37个分站,形成县、区、乡粮油管理系统,直至1985年管理机构的设置未有变动。

部份年度粮油机构、人员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