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境内现有用材树种:泡桐、杨、苦楝、臭椿、桑、国槐、刺槐、榆、楸、柏、松、构、水彬。经济树种:香椿、花椒、杜仲、白腊条、紫穗槐、园竹等。果木树种:樱桃、苹果、梨、枣、桃、杏、李、梅、柿、石榴、核桃、葡萄等。观赏树种:法桐、梧桐、垂柳、雪松、龙柏、冬青、女贞等。另外,还有零星生长的古稀树种银杏(俗称白果树)等。
主要树种分布情况:泡桐遍及全县,以旧县、李兴、蔡庙、城郊等区较多。楝树以颍河南岸的大新区较多。臭椿以三堂区较多。香椿以颍河沿岸的11个乡镇较多。樱桃主要分布在旧县镇以南的颍河两岸,尤以城西李营最著名。桃树以宫集、坟台两区最多,仅坟台一区现有成片桃园2000亩。其他树种遍布全县。
县内优势树种有:
一、泡桐
在县内栽培历史悠久。民国时期比例甚小,解放后逐渐发展。特别自1960年以后,李兴一带从河南引进兰考泡桐,生长迅速,5年成檩,10年成梁。随着农村建房热的出现,泡桐价格上涨,种1亩泡桐每年可获利500元~800元,远远超过粮食收入,于是在全县大部地区,村村营造泡桐林,直到目前,仍居全县树种的首位。1980年以后,泡桐出现过剩现象,市场价格下跌,加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收入超过泡桐收入,因此部分地区泡桐面积已呈下降趋势。
二、楝树
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树形美观,抗病虫,繁殖容易。目前是大新区一带的主要树种,其他各区也普遍种植。
三、意杨69、72、214
原产意大利,近代引进我国,建国后始在本县栽种。该树种生长迅速,愈伤力强,目前已成为我县河岸、洼地、河滩、旧河床及四旁(村、宅、路、沟河)植树的主要树种。
四、桑
又名家桑,地方传统树种,也是历史上境内第一大树种。据老人回忆,民国27年(1938年)以前,桑树的栽植量约占林木的1/4。桑树叶可养蚕,根皮入药(桑白皮),花可食,果可作饲料。木材是上等硬料,可作工具把柄、家具框架、旧时的独轮车、太平车几乎全用桑木制作,又是常用的棺材木料。桑树适应性强,境内皆可种植,但怕水渍,1938年遭受黄水,全县桑树多被淹死。以后又逐渐恢复,太和在解放后仍为全县养蚕大县,也与桑多有关。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灾害期间,各种树木毁坏迨尽,桑树也不例外。1960年以后,由于农村生产体制不断变化和“文革”时期的极“左”思潮,加之桑树本身生长速度慢于杨、桐,隧降为境内的次要树种。
在传统优势树种中还有榆、柳、楸、柏、和果树中的枣、柿等。榆树有大叶小叶两种,生长迅速,材质中等。本地建房爱用榆木作梁,取谐音“余粮”之意。又为“救灾树”。榆钱、榆叶、榆皮均可充分作食用。柳树亦有大叶小叶和垂柳等不同品种,多种于河岸、堤旁,最耐水淹,1938年至1945年黄泛期间,李兴一带村庄全被荡平,惟柳树尚存,水深处,枝稍生根(俗称柳须),居民逃荒归来,常靠老柳树来寻找自己的家乡。楸树以沙河沿岸较多,民国时期许多地主家有楸树林。材质上乘,可作建筑、造船、家具、雕刻。太和造船历史悠久,主要是靠楸树作料。谚有:“青沙地,楸木船,李家营里樱桃园。”据船民介绍,太和制造的楸木船,只要不脱油,一只船能用几代人。柏树旧时多植于茔地。1938年黄泛以前,田野多有柏树,黄泛时被淹死。以后仅见于庙祠、学校、机关中零星栽植。在诸多果树中,境内除樱桃外,旧时以柿树为大宗。沿茨河、河种植甚广,连片成林。民国前期,赵庙北部的茨河南岸,有数千株大柿树,树龄最老者达三、四百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育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