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春秋·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
春,宋国为取得楚国的支持以称霸诸侯,与齐楚诸国会盟于鹿上。《左传》预注:“宋地,汝阴有原鹿县。”春秋地理考实作太和县。
魏·安厘王十一年(公元前266年)
秦攻占魏地邱(故城在今县城北30公里)。
楚·考烈王五十年(公元前253年)
楚畏秦逼,由陈迁都巨阳(巨阳即细阳,故城在今原墙镇,亦说在朱庄乡)。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
楚与韩、赵、魏、卫合纵攻秦,楚为纵约长,至函谷关为秦兵所败,又惧而从巨阳东徙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置细阳县,改属汝南郡。封夏侯婴益食细阳(故城在今原墙镇)千户。
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
封赵王敖子张寿为乐昌侯(故城在今县城东6公里)。
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
封外戚敖子张寿为乐昌侯(故城在今县城东6公里)。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
徙岑彭子岑遵为细阳侯。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
以从伐有功封郭皇后从兄东海相郭竟为新(故城在今县城北30公里)侯。
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
徙封殷后孔氏于新,以其地为宋公国。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
县由汝阴改属谯郡。
齐王正始四年(243年)
用邓艾计,修广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泗,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溉田两万顷,开太和沟洫之利。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
复置汝阴郡(魏置、后省),县改名宋,属之。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
宋失淮北于魏,县属魏。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废宋县。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
改置汝阴郡为汝阳、弋阳二郡,置县为陈留,属汝阴。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县改名颍阳,属汝阴。
唐·贞观元年(627年)
省颍阳入汝阴,于境内置百尺镇。属河南道颍州。
广明元年(880年)
九月,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渡淮北上,十月入颍州。
宋·.α(973年)
以唐乡万寿为名,建县治于百尺镇(今原墙镇)
宣和元年(1119年)
改万寿为泰和,县治迁今之旧县镇。
绍兴三十年(1160年)
县境陷于金。
端平二年(1235年)
金亡,县境复归宋,不久,沦于元。
宝礻右二年(1254年)
蒙古将筑甬道,由亳州而南至县北门,北门置堡立栅达粮道。
咸亨元年(1265年)
省泰和入颍州。
元·大德八年(1304年)
复置县,改泰和为太和,县治迁于今地。地制大定。
建县城,筑城墙,设五门。
建文庙。
至正十一年(1351年)
颍州人刘福通起兵反元,举县响应。
十二年(1352年)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率军10万驻沙河沿岸,县境人民夜袭元军大营。元军惊慌失措,尽弃器械辎重,向西北溃窜。
十五年(1355年)
刘福通奉韩林儿为小明王,建都亳州,太和为其属地,遭元军围剿。人民死亡殆尽,存者不过二百户。
明·洪武二年(1369年)
知县高士进招抚流移,县民增至六百户。
五年(1372年)
沿旧址重建文庙。
建儒学。
成化二年(1466年)
大水,漫城尺许。大灾荒,百姓死者甚多。
弘治六年(1493年)
九月二十五日大雪,村落.妫铀猓链文甓率记纭E┮祷翊蠓崾铡
正德四年(1509年)
春大灾荒,人吃人。
六年(1511年)
河北省文安县农民起义军刘宠、刘宸,率部自京畿至江淮,逼县境,战败知县薛安,占领县城,又战败来攻的总兵白玉。义军去后,薛安因城破获罪系狱死。
七年(1512年)
农民起义军刘三等复破县城。不久,败走。
九年(1514年)
知县赵夔以砖石重修县城。
嘉靖元年(1522年)
冬气暖如春,草木皆有花,间有实。岁饥。
十一月王堂率农民起义军进驻倪邱集。
三年(1524年)
正月初一夜地震。
隆庆二年(1568年)
大雪深丈许。
六年(1572年)
疏浚沟道15条。建闸5座。
万历二年(1574年)
编修《太和县志》7卷。刘山介修,陈王官纂。
二十一年(1593年)
大雨成灾,水中捞麦,树梢生根。
二十二年(1594年)
春荒,人吃人。
二十六年(1598年)
地震。雨雹。
二十七年(1599年)
县北40公里卧龙岗获虎。
三十九年(1611年)
疏浚沟道43条。
天启元年(1621年)
大雪,深丈许。
崇祯七年(1634年)
鸠(又名沙鸡,突厥雀,雉属,憨急群飞,出北方沙漠地)至,啄食麦根殆尽。
秋黑风自西北来,白昼如夜,地震。
八年(1635年)
正月十五日高迎祥率闯王军破颍州后,分兵二千人攻县城。知县吴世济死守。闯王军上午攻城至次日晨未下,占领旧县集,北去亳州。
三月地震。
八月闯王军与吴世济战于八里铺等地,不利,乃去宿、蒙一带。
清·顺治二年(1645年)
三月县境入于清。
十四年(1657年)
境内大肆镇压反清活动。许多白莲教、黄极教领袖被关押处死。
十五年(1658年)
二月地震有声。
十六年(1659年)
编修《太和县志》8卷。陈大纶修,吴溢纂。
九月日午,有星如斗,色红,殒西北,声如雷。三日后又殒如前。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夏秋皆大水,淹没田舍,居民逃散几尽。
六十年(1721年)
李树生果,状如黄瓜,长二寸,中虚,外有刺。
六十一年(1722年)
二月地震,有声如雷。
四月地震,有声如雷。
乾隆四年(1739年)
六月黄水至,坏民房舍。
七月沙河溢,水围城。东西城墙各圮一角。
十二年(1747年)
疏浚宋唐河。
十六年(1751年)
疏浚倒流河。
十七年(1752年)
编修《太和县志》8卷。成兆豫修,吴中最纂。
二十二年(1757年)
重修宋唐河。
二十三年(1758年)
于育贤街建寿山书院。
四十年(1775年)
于倪邱集建经锄书院。
五十九年(1794年)
境内大捕白莲教人,连续数年,很多人被陷死。县人刘之协潜至河南、湖北等地活动。
嘉庆五年(1800年)
刘之协在河南叶县被俘,解京不屈而死。
十八年(1813年)
境内白莲教又乘河南滑县天理教(白莲教支系)起义之机谋起事,遭知县王定泰镇压而失败。
二十年(1815年)
彗星现西北方。
道光八年(1828年)
十月地震。
是年疏浚沟道72条。
十年(1830年)
四月地震。
十一年(1831年)
八月地震,陷民房舍。
二十年(1840年)
山东宗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游击至县境。
二十五年(1845年)
于崇文街建文峰书院。
二十九年(1849年)
大水,城圮数十丈。
咸丰三年(1853年)
三月李元领导农民起义于原墙,与知县林炳南战于淝河口之西,大败之。官勇伤200多人。农民军阵亡120人。元亦中炮牺牲。
李兴一带朱效先、王万等揭竿起义,打败鹿邑知县茅松林。
四月杨林于宫集组织农民起义,战败清把总。
十一月颍、亳、沈邱、鹿邑、项城等地团练与太和团练联防,以镇压农民起义。
四年(1854年)
十月知县侯枢臣与乡团刘存诚会同颍、亳各乡团,围攻捻军于亳州之雉河、西滩等处。
五年(1855年)
捻军将领龚得、苏天福率军猛攻淝河口,团练百余人被击毙。
七年(1857年)
知县侯枢臣为防堵捻军修城浚池,四乡修60余寨。
清侍郎胜保驻军八里垛,粮秣半取给于地方。
十二月捻军刘苟、尹韬部由双浮屠至阮家香铺,进而包围岳、张二寨。
八年(1958年)
刘苟、尹韬于阮家香铺战侯枢臣,撤岳、张二寨围而去。
十二月亳州捻军自河南回师县境,遭知县侯枢臣、都御史袁甲三的联合进攻。
九年(1859年)
九月刘苟拥众渡茨河,薄城。侯枢臣率团勇出城与清兵夹击,捻军复走河南。
十年(1860年)
十二月姜台凌率捻军至原墙,占牛寨。
十一年(1861年)
二月姜台凌弃牛寨西去。
十五日侯枢臣至倪邱勒索军饷,被群众击杀。
五月邢湾寨邢冠军、邢金兰、忘王庄王浩然,魏寨魏五判,朱寨朱划子,税子铺张三等,响应捻军大举起义。
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邢冠军连破7寨。
四月清总兵成禄攻邢寨,义军王浩然死守,被叛徒出卖。
五月张乐行率捻军来援,战清都统乌勒兴阿,不胜,返雉河集。
六月胜保率清兵万人至,粮秣悉取于地方。刘苟率捻军万人抗击于淝河口以西。
十二月捻军数围县城。
四年(1865年)
七月赖文光、李允率太平军由雉河集至原墙集,及茨河南岸,与清巡抚英翰战于淝河口、港沟等地,不利,去河南。
七年(1868年)
疏浚沟河68条。
编修《太和县志》(志稿久佚,唯序存)。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县人郭其昌、李资贤、岳山、李和风、徐国华,河南槐店人马铁通等,在界首集(时属太和)秘密成立哥老会,以驱逐满清,实现自由平等为宗旨。
意大利人设天主堂于县城北大街。
十九年(1893年)
哥老会谋起事,泄,重要领导人多被捕。马铁通、李资贤、岳山、李和风、徐国.缓Γ洳20年徒刑,系安庆狱。
二十四年(1898年)
宫集宫广善发动农民起义,未几,失败。
十二月初七涡阳刘朝栋率众起义后渡淝河西来,与苗集团练战于陈寨等地,击毙团练70余人。
二十七年(1901年)
起派庚子赔款。每地丁银1两,加收制钱(官炉所铸的铜钱)300文。
二十八年(1902年)
建立邮务,设邮寄代办所。
二十九年(1903年)
于文峰书院旧址开办城区高等小学。
三十三年(1907年)
于北门外营房旧址开办县立职业学校(又称蚕桑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
革命党人张汇韬等占领寿州(今安徽寿县)后,成立淮上军司令部,分兵三路向皖北各县推进。第三路张汇韬、张多荫率所部西行,取颍上、阜阳、县人高标、马太初等往迎。
清知县廖昌彝潜逃。
十一月九日宁隽元奉张汇韬令率民军百余人至县城。群众出迎。太和宣布独立。
十八日河南布政使兼武卫军左翼长倪嗣冲奉袁世凯命遣统领李树勋率兵护送廖昌彝回县。宁隽元退走。民国·元年(1912年)
颍州府废,县属安徽省。
开办师资培训所。
6月设教育会。
10月成立警察所,设警务长、区长。
2年(1913年)
各种捐税奉令改征银币。
奉省督军命地方团防队,编制为两连。为防御白朗东进,继增一连。
3年(1914年)
县兼属淮泗道。
重浚淝河。
裁撤警察所,改编保卫队。
5年(1916年)
改邮寄代办所为邮局。
6年(1917年)
奉省令沿清制征收契税。买契价银币1元税6分,典契价银币1元税3分。每年比额银币6000元。
设立劝学所。毁庙兴学。
8年(1919年)
县知事(县长)锺应同遭药杀。先是,北乡王姓遇盗,母被杀;匪买通官府,冤不得申,求告无门,用重金买通锺的近侍,投毒于茶杯中。
裕源蛋厂开业,为商民集资合营。未几,外商投资的和记蛋厂、大同蛋厂亦开业。
9年(1920年)
设立农会。规定会员必须是“有学识、经验以及有耕地、牧场、原野、土地并经营农业者。”
设立商会。
10年(1921年)
设立印花税票分销处,定额(以前无定额)征收印花税,每月上缴银币80元。
英商的法士古石油公司、美商的华美石油公司在县城开业。
冬哀鸿遍野,全县发生大规模的均粮斗争。
11年(1922年)
股匪张信国来扰。县城戒严。
12年(1923年)
于东城内文昌宫开办女子小学。
裕源蛋厂倒闭。先是,“和记”、“大同”两蛋厂以低于“裕源”的价格拦截抢购鸡蛋。“裕源”提出交涉,引起纠纷。外商通过北京政府强令“裕源”赔礼,后又断其销路。
3月29日省派驻淝河防兵哗变,焚毁寨内房舍数百间,并骚扰沿河岸各集,抢掠财物。
6月沈邱股匪杨鹤龄、王登献率众至县境西北部劫掠。
夏青年学生齐国庆(有传)、张炯等自外地求学回乡,开办暑期补习班,在青年中传播“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新文化。
8月6日范铭新率大股土匪自张村铺入境,攻县城未下,西窜。
13年(1924年)
私营汽车公司开业。有汽车两辆。
疏浚二贤沟、芦沟。
就职业学校旧址,设县立初级中学。
购“曼利复”枪160支,装备警备队。
春关集人胡怀亮倡办联庄会,联合436会,46000人。历年余,停办。
5月设清乡保卫团。
6月开设图书馆。
10月大股土匪自河南入境,县西北部遭劫掠。
14年(1925年)
张东杲(有传)、齐国庆等自外地求学回乡,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张东杲在南京编印《太和之光》,宣扬新思想、新文化。
编修《太和县志》12卷,首一卷。丁炳火良修,吴述庵纂。
6月上旬县城学生为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罢课一日;并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抵制日货、英货等宣传活动。
15年(1926年)
5月安徽督军陈调元应臧治平邀请去界首,途经县城。县知事为接待陈,从郑渡口至城内,芦席遮天,黄土铺地,耗银币数千元。
县公署强令农民种植罂粟,县知事亲自征收鸦片烟税,每亩银币50——100元。
16年(1927年)
夏皖系军阀张敬尧、袁家骥部驻县城。
8月国民革命军高桂滋部由豫入境,击败张敬尧、袁家骥,驻县城。
9月共产党人,高部政工干部曾晓渊等30余人在县城聚会,创建中共皖北特委,曾任书记;成立中共太和县委,蒋听松任书记。特委、县委在县城创办军事学校。
县人蔡甲午(有传),刘勉斋等2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支部。
10月国民革命军杨虎城部入境,军部驻县城。共产党人魏野畴任该部政治部主任。
下旬,高杨联合击败秦庆霖师于阜阳。高部接受蒋介石的改编,去山东,于阜阳设留守处。曾晓渊等离开太和,特委活动中断。
共产党人南汉宸来县,重建中共皖北特委。
杨虎城委李天午任县长。从此,县知事改称县长,县行政公署改称县政府。
是年鹿邑人张朝聘在共产党人影响下组织红枪会。境内活动地区:东至宫集、坟台,西至李兴、光武,活动中心在淝河口。
17年(1928年)
1月杨虎城、南汉宸、魏野畴在县城创办太和县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
徐鸣亚等在县城集会,筹建国民党太和县党部,经共产党人刘志一等的揭露和斗争,流产。
2月初杨虎城被蒋介石胁迫出走。南汉宸离开太和,魏野畴离开军队。
9日夜魏野畴在县城召开皖北特委扩大会议,组织中共临时皖北特委,通过《皖北革命大暴动决议案》。不久,皖北特委机关迁王官集。中共太和县委书记李烈飞等驻王官集小学校。
3月共产党人刘勉斋等组织苗集农民协会,会员千余人游行示威,提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军阀”等口号。
4月5日杨虎城部中共军委代理书记宋树勋叛变,90多名共产党人被“礼送”出县境。
9日凌晨苗集、长春庙一带农民赤卫队队员、农民协会会员数百人赶赴阜阳参加武装起义,阻于雨。
中旬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在王官集遭敌人围攻,临时特委率众突围后,又在草寺集南遭太和警备营的截击,共产党人昌绍先、胡英初、蔡甲午(均有传)等21人于草寺集就义。
6月齐国庆在南京被捕。至9月,被南京政府杀害,就义于雨花台。
秋国民党建立太和县党部。
10月22日红枪会夜袭淝河口驻军岳维峻部,发生激战,双方各死伤数百人。
11月县长吕永春劣迹昭著,被县人驱逐。
18年(1929年)
建长途电话,设管理处。
4月15日红枪会扣警备营长高遐光于双庙集。县长陈士奎率警备营救援,回兵至倪邱,勒索钱粮,为红枪会击败,陈化装逃。
20日陈士奎借兵阜阳,围剿港集、昝寨一带的红枪会,发生激战。红枪会80余遭杀戮,邵寨,小刘庄等十余村烧成焦土。
6月共产党人周传业、刘勉斋、王乐民在县城被捕解省。至次年,就义于安庆。
11日陈士奎袭击昝寨,红枪会力战不支,妇女儿童60多人遭惨杀,烧毁房舍600多间。
19年(1930年)
5月乡村师范教师李灼.徊叮爻鞘ι500余人示威游行,闯进公安局。局长邱相峰越墙逃走。县府被迫释放李灼华。
秋县人徐子佩、邹安中等在北京编印《青芒》、《太和月刊》,著文揭露县府奉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批叛太和国民党改组派,宣传土地革命。
是年,经过12民团团总会议,成立县总团。后改称保卫团。县长兼团长。
20年(1931年)
春共产党人葛春霖等组织中小学教师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创办《太和红旗周刊》,宣传马列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
中共太和特支发起组织灾民救济会,并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斗争。
4月中共太和特支发动县城等15乡镇,4000余农民、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司法官沈佩玉复职。县府被迫撤沈职。
6月中共皖西北特委黄伯岑来县巡视,成立太和特支干事会。
8月中共太和特支干事会领导、发动小学教师百余人开展索薪斗争。
9月下旬“九·一八”事变后,县城学生600人分4路下乡宣传抗日。
26日阜阳骑兵百余人飞驰县北贾桥搜捕共产党人,与当地红枪会发生激战,死伤过半;后又增兵镇压,红枪会战败,首领被捕。
10月县府逮捕索薪教师王青生等,索薪斗争进一步扩大。县府被迫答应补薪,撤销代教育科长王振武职务,释放被捕教师。
11月重建中共太和县委,顾衡任书记。
是年成立民众教育馆。
商会、财政科发行太和县流通券(货币),在境内使用。
21年(1932年)
3月顾衡手枪走火受伤,傅鲁代理中共太和县委书记。
中共太和军委书记刘宠光被捕。中共太和县委决定组织土地革命大暴动。
4月19日中共太和县委、军委在县城发起武装暴动,遭县府、县警备队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胡鸣九等10余人壮烈牺牲。顾衡、李绳祖等40多人受通缉。
6月顾衡组织太和县临时党团委员会,并以该委员会的名义,总结“四·一九”暴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报告寿县中心县委,转中共中央。
22年(1933年)
1月阜阳、太和中共党组织合并为阜太县委,太和成立特别支部。
8月14日皖豫交界处洪河一带股匪数千人入境,火烧旧县集,西掠杨寨,惨杀无辜80余人。
20日省保安第一、二团剿匪不利,死伤过百人。22日,匪北窜。
23年(1934年)
春改清乡队为警备队。
冬县保安队改编为团,受专区保安司令部指挥调遣。
24年(1935年)
1月县府大捕共产党人。关集、田庙等地10余人被捕。
是年归信公路县境一段,南起沙河南,北至淝河口,开始修筑。
25年(1936年)
实施警察制度,保安团还县改警,编为警察队。
26年(1937年)
秋县府长期扣发教师工资,教师200余人静坐县府示威。县府指为共产党煽动造反,派军警镇压。
27年(1938年)
春县府办理民枪登记。
1月太和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4月县创建抗日武装千余人,编为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第二支队(简称自卫军)。
县城遭日机轰炸,死伤十数人,毁房数百间。
5月废.#孟缯颍凳┍<字贫取O鼐辰3区10镇24乡478保5158甲。
共产党人徐子佩在税镇开办政治训练班,培养抗日人才,不久县府断绝供应而停办,大部学员参加自卫军。
6月黄水至,县境大部受灾,延续9年。
9月自卫军开赴亳县抗日,扩编为两个支队。
秋新四军派共产党人黄思佩、马乃松等十多名军政干部担任自卫军领导工作。
自卫军配合新四军攻打芦庙集,消灭日伪军一个团。
12月共产党人刘浩然、宋英来县,组建中共太和县工作委员会。
28年(1939年)
1月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受省委托成立三个工作团,即第十二工作团,第四工作团和少年工作团。
4月省政府加强反共,取消自卫军,命令将太和两支队编入第五战区第十一纵队。
6月阜阳保安司令赖刚率一保安旅入亳,太和自卫军被迫受改编。军中共产党人回涡北新四军。
7月黄河决口未堵,颍、茨横决,县境十分之七被水,灾民40余万。
10月1日成立戒烟所,登记烟民398人。
29年(1940年)
春县自卫总队改为国民兵团,其任务侧重于兵役补充。常备队改为自卫队,负责地方治安。
1月1日《太和日报》创刊。国民党县党部主办。
3月中共太和县工委改组为县委,坚持在县内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7月12日中共延安第二兵站医院政治委员丁钱辉等自延安赴涡北,途经原墙集,被县府扣押。至19日,县长武怀德秘密枪杀抗日干部丁等7人于县城北门外,是为“七·一九”惨案。
30年(1941年)
1月29日日机3架轰炸倪邱集,炸死4人。
31日,日军自涡、亳两路犯县境。
2月5日日军陷县城。县长邹笑灵、国民兵团团长薛廷芳弃城逃。入城日军500人,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至7日,弃城南去。
秋成立田赋处。田赋改征实物。
9月蒙亳师管区成立。辖太和、亳县、蒙城、临泉、涡阳、宿县,年征兵3360人,配属五十一军和四十八军。
31年(1942年)
春大饥疫、县境死亡数万人。
32年(1943年)
2月成立县地方银行。
7月登记民枪1808支。
9月私立育英初级中学开办。为县内第一所私立中学。
11月田赋处与粮政科并为田赋粮食管理处。征收分处改为乡镇办事处。
是年,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33年(1944年)
1月18日《太和导报》创刊。
7月燥热异常,池塘浅水游鱼多烫死。小麦价格上涨,每市斗由120元涨至171元。
黄水暴涨,县境茨河溃口5处,宋唐河溃口3处,受灾农田20万亩。
8月三青团筹备处颁发团证。该处于去年成立,一次征收团员300多人。
9月简易师范学校开办。
11月体育场修建竣工。场址在大南门外东侧,占地10余亩,新建房舍3间及司令台。
34年(1945年)
1月奇寒,河内坚冰可行车马。
2月县长许汉三发起植树、扫盲、戒烟、打井、清查户口等八项建设运动。
《太和导报》与《太和日报》合并,仍名《太和导报》,由国民党县党部发行。
3日戏院落成。院址在杨胡同,去秋动工兴建。
9月15日成立文献委员会,着手征集县志资料。
10月草建太和公园。
10日县城隆重庆祝“双十节”,欢呼抗日胜利。
19日文献委员会举办文物展览,历时3日,展出碑帖、金石古玩、名人字画、工艺品等近200件。
35年(1946年)
春分乡镇选举县参议员。党部派和干部派为争夺选票,行贿索贿,甚而勾结土匪,劫持选民。
4月旧县镇群众痛打警察所长花迪生,县府被迫撤销该镇警察所。
5月10日县城召开参议会,选举参议长。李征三冒籍农会当选。
9月24日县参议会开会产生省参议员,两派僵持不下,会议搁浅。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分区四师十二旅解放鹿邑、亳县、太和三县交界地区,占领淝河口,建立鹿亳太县民主政府。鲁禹道任中共鹿亳太县县委书记,许西连任县长,徐子佩副之。
36年(1947年)
2月宫集共产党人组织武装工作队于二郎庙,建立宫集区民主政府。
5月撤销鹿亳太县,成立太和县民主政府。万中人任中共太和县委书记,徐子佩任县长。
豫皖苏二分区独立旅击溃国民党太和县自卫总队第一大队于赵庙,生俘其大队长樊显臣,教育后释放。
6月中共阜北县委和阜北县民主政府成立。辖境今属太和者有长春、三塔、板桥、原墙等地。
秋国民党县政府实行分区联防,建立联防区,以对抗人民解放武装。共有5个大队,25个中队,2000余人。10月,发展到40个大队,万人。
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经亳入县境,二分区独立旅围县城,大军由旧县集安全渡沙河。
9月豫皖苏解放区划县境宋唐河、茨河以东属阜北县,沙河南属泉阳县,洪山、李兴、茨谷、旧县等区为太和县。
26日华东野战军第十七师解放县城。
10月15日十七师解放阜阳,生俘国民党太和县长仇天民和县自卫总队第一大队长樊显臣。仇押回县城,樊就地处决。
17日太和县民主政府县长徐子佩,在县城西门外召开6000人群众大会,公审国民党太和县长仇天民,宣布其十大罪状,就地正法。
11月华东野战军过境,国民党新五军尾追。中共太和党政机关随华东野战军西去。年底折回。
国民党阜阳专员兼保安司令李盛宗,委任段静斋为专署保警第一大队长,仍兼任太和县第一联防区主任;吴继恭为专署保警第二大队长,仍兼任太和县第二联防区主任。
12月15日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太和独立团成立。徐子佩兼团长。
冬国民党七十四师一个加强营驻守县城。深沟高垒,戒备森严。
37年(1948年)
3月5日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泰安支队,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三旅奔袭县城,天明合围。6日拂晓进攻,激战一个半小时,光复县城。
中旬中共太和县委书记万中人、县长徐子佩调离参加整党学习。倪平继任书记,吕超继任县长。
5月县大队在界首支队的配合下,攻打逃至沙河南大刘庄的国民党太和县政府,歼敌一部,余部溃窜。
9月李兴、光武两区划属界首县。
11月太和县民主政府成立支前指挥部支援淮海战役,吕超兼任指挥。
12月中共太和县委、县民主政府迁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2月阜北、界首、泉阳三县撤销。县境恢复解放前辖区。县由豫皖苏行政区第二专区改属皖北行政区阜阳专区。境内划为城关,洪山、茨谷、赵庙、新集、光武、税黄、原墙、李兴、板桥10区。
皖北太和中学开办。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两个军、四个师约6万人过境南下,县成立支前司令部,供应大军粮秣。历时36天。
禁种罂粟,全县开展毁苗运动。
6月开办暑期教师研究会,小学教师120人参加。
10月1日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冬全面开展反匪反霸斗争。
1950年
3月县召开妇女代表会议。出席代表280人。
5月《太和县水利建设五年计划大纲》颁布。
31日,全县行政区划整编结束。县境划为13个区,区人口5万左右。每区划为13乡。
8月县总工会成立。
31日阜阳县所辖宫集区及长春区之赵寺、王营、草李、长春4乡划属太和。
11月发放救济米170万斤,稻50万斤,中州钞3亿元,寒衣折价4.5亿元。
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全县12.8万人签名。
18日县工农教育会议在县城召开,历时4天。
27日冬学教师训练班开学,历时10天,培训冬学教师261人。
1951年
1月县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335人。至1953年12月,共举行10次。
2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3日茨、谷河春修开工。以工代赈,投入民工10万人。至5月20日工程结束。
4月19日纪念“四·一九”暴动19周年,县城召开镇压反革命分子大会,就地枪决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14人。
5月抗美援朝运动进入高潮。参军2100人,捐款28.6亿元。
1日庆祝国际劳动节,全县抗美援朝示威大游行。
7月18日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至12月中旬,全县83乡全面铺开。
1952年
2月6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全面展开,县委组织130人的“打虎”工作队,历时40余日。
3月土地改革全部结束。
7月民办小学全部转为公办。
25日增置调划区乡建制,全县划为19区。
11月7日召开爱国丰产评比大会,评选光武、李兴为丰产区。丰产乡26,组142,村100,户20,劳动模范54。奖授牛、马各一及新式农具等价值中州钞1800万元。
是年全县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17936个。
1953年
2月取缔反动会道门。主要有乾元堂、一贯道、大圣门、圣贤道、盆香会、一心龙华圣教会等。
3月贯彻《婚姻法》。20个乡试点结束后,全面展开。
22日支援阜阳泉河疏浚工程。民工53000人上工,提前20天完成200万土方。
4月12日突降严霜,小麦和早春作物普遍受冻成灾。后除开花豌豆和早麦外,大部又发芽复生。未铲除者亩产仍在百斤左右。
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太和县党员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12月15日各界人民代表、小学教师、宣传员代表扩大会议召开,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粮食统购统销。
是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5个。
1954年
2月粮食统购统销运动进入高潮。计统购粮食2730万斤。县境分设51个供应点,逐步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15日基层选举结束。3镇119乡分设1783个选区。总人口755269人,其中成年440968人。共选出乡人民代表7385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8人。
7月11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本届共举行4次会议。
8月大雨成灾。接收颍上县涝区灾民万余,借地16万亩。
推广秋蚕,收茧636公斤。
1955年
1月开始发放春荒救济金。至4月,共5次,计1088230元,折杂粮1280万斤,救济164623户,721960人,占总人口90%。
2月农业推行“三改”办法(改种高产作物、改进耕作技术、改变广种薄收的习惯)。
3月实行义务兵役制。完成1658名征兵任务。
1日新人民币(即现行人民币)发行。以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的比率,限期收回旧币。
5月18日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自即日起,县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21日县人民委员会决议:原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机构均继续保存;原政府秘书室改设办公室,原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原城关镇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7月县第一座灌溉站——桃园机灌站建成。
8月9日中国共产党太和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县城西北3公里处两千年银杏树遭雷火。消防队及数千群众抢救无效,连烧3日,遂毁。
11月县境农村社会主义运动掀起高潮。至年底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
1956年
1月全县9区64乡架设电话网。
4月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月预备兵役登记完成。
蚕茧丰收。产量达32万斤,创解放后最高纪录。
肃反运动开始。
6月大雨。水中涝麦。受灾面积占总面积77%。全县发动30万群众打涝,抢救粮食1.1亿斤。
8月全县398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原有138个高级社,扩、并、升、转为204个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97%。
9月太和中学增设高中部为完全中学。另于县城、原墙、赵庙创办初级中学3所,初级师范1所。
26日《太和报》创刊。县委主办。
12月28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本届共举行2次会议。
1957年
2月15日阜阳专署《关于水利纠纷的协议》下达。涉及境内者有李兴区和界首县光武区之东蒲沟,长春区与阜阳县王市区之踩耙沟;关集区与阜阳县苏集区之吴桥沟。
3月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原55个大社、4187个生产队划为156个小社、7250个生产队。
6月县第一座防洪闸——颍河柳青沟闸建成。
人民电影院竣工开业。
9月全县党政机关、文教、工交、财贸系统开展整风运动;同时在农村以粮食问题为中心开展大辩论。
电厂投产。
21日夜,台湾国民党当局派飞机在长春、坟台、倪邱、双浮等区空扰。空投传单、画片、报纸等14种宣传品。群众捡到后纷纷上交政府。
12月整风运动全部转入反右派斗争。至次年春,545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58年
2月开展除“四害”运动,全民出动掏雀蛋、打麻雀、挖蝇蛹、捕鼠、填污水坑。
夏抽调全县劳力开挖双浮区五星公社共青河、妇女河、大搞河网化。
5月县人委决定本年度工业、手工业实行两本帐。经专署批复下达的计划为第一本帐;各区根据大跃进精神提出的计划为第二本帐。从此,谎报成绩日趋严重。
6月2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大会宣布境内实现了无文盲县、绿化县,多为浮夸不实之词。本届即此一次会议。
15日中共书记处书记谭震林来县视察。
8月20日省妇女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
下旬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至9月中旬,100%的农户加入。
实行全民皆兵。生产队大队为营,公社为团,县为师。
10月3日中国共产党太和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冬动员全县民工开挖界(首)洪(泽湖)河。历时2年未竣,中止。
人民公社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办食堂,社员一律食堂就餐,除孕妇、病人外禁止私人烧饭;拆除家庭锅灶。
强令各机关、学校、人民公社建炉炼铁,结合取消家庭锅灶,令社员砸锅卖铁充原料。
11月下旬全县实现公社公路化,公路砂礓化。
12月下旬县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县治设界首镇。
《太和报》停刊。
1959年
4月下旬首太县撤销,县仍为太和。
5月1日《太和报》复刊。
上半年推销地方公债18万元,占阜阳专署分给任务的193.09%。
6月至9月百日不雨。全县40万人投入抗旱。
9月23日县举办首届运动大会,3000多运动员参加比赛。
10月1日县城35000人集会,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
1960年
春荒。县委发动群众大搞淀粉、大搞野菜,以弥补粮食的不足。
发动群众“投资献料”,支持全县开办2844个食堂经费305.7万元。
4月县人民检察院处理一批干部严重违法乱纪案件。至11月,先后逮捕69人,拘留262人。其中原公社党委副书记3人,部长2人。
9月收购马匏籽32万斤,榨作食用油。
11月县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等错误,调整社队规模。运动持续到次年春季。
是年县委发放救济药费20.5万元,医药贷款10万元,补助灾民口粮76万斤。
1961年
1月党中央、省委、地委派干部124人来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纠正“五风”。
2月调整社队规模和体制。全县12个公社调整为71个,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
3月根据省委指示,全县实行责任田。
5月地方国营面粉厂投产。日加工面粉4.5万公斤。
动员超龄小学生8150人,中学生1370人参加农业生产。
退回大跃进中一平二调款1050万元,占平调总数的86.8%。
7月旱灾、虫灾并起,延续至8月,省派3架飞机协助灭虫,成灾面积87.8万亩,灾情重于去年。
3日倪邱孤堆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8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9月27日县人委就集市贸易问题布告全县:第三类物资中农副产品一律准许进入集市,自由出售,不得限制阻拦。
1962年
4月10日《太和报》奉令停刊。
下旬蝗虫、豆天蛾成灾。省政府派安二型飞机两架灭虫。
1963年
1月取消责任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月退还大跃中多征农民土地540亩。
13日县人委通知各公社:本年起,恢复1958年以前的征购办法。丰收不增加计征产量,因灾减产者依法免征。
8月暴雨成灾,茨河暴涨,内水无法排出,秋禾受淹150万亩,千余村庄被水围困。县党政领导率县直干部300多人,组织20万群众堵口抢险,组织大批船只把粮食、煤、盐运往灾区。
暴盲症(结膜睫壮体炎)流行,全县发病440人。县组织70多名医生抢救,全部治愈。
11月15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是年推广计划生育,出生率较去年下降39.7%。
1964年
1月人口普查。
取缔私营商店。
4月工厂、农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月县委宣布,经过甄别,为1957年划为“右派分子”的513人摘帽。
18日县委核定去年秋季农业税缓征、免征数。缓征94521斤,免征589287斤。
26日阜阳专署下达《豫皖边界水利纠纷协议》。此后根据《协议》。县境西河改道由南河、凤凰沟、大王沟入茨。于是年冬施工,至次年春竣工。
10月机械厂试制园盘印刷机成功。
11月28日商邱、鹿邑、郸城、沈邱、亳县、界首、太和7县联防会议在县城召开。
1965年
4月农村电影全面规划,普及放映,使群众每年能看3—5次电影。
7月20日县决定降低公办小学收费标准,只收学费,不收杂费。
10月16日城关、赵庙两区撤销,所属公社分别划属旧县、关集、倪邱、李兴、双浮等区。
11月12日建立城关镇。
12月7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本届即此次会议。
1966年
3月省蚕桑工作会议在县城召开。
5月蚕茧丰收。总产15余万公斤,平均每张蚕种产茧23.7公斤,为太和解放后的最高单产量。
6月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鼓动下,大批学生走上街头,闯入民宅。古籍文物被销毁,古建筑被破坏。延续至7月。
上旬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成立。
14日太和第一中学部分教师无辜被打成反革命集团。
8月全县中小学教师以区为单位集训。教师3000余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黑帮”、“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其中在县立案者1800余人。
9月上旬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在各中学建立红卫兵组织。19日,红卫兵代表赴京,接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检阅,至21日结束;回县开始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0月大批青年学生、工人、干部去外地进行大串联,向县委、县人委强索经费。
县委书记郭兆荣被造反派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揪斗、县委瘫痪。
11月县城各中小学为“文化大革命”冲击被迫停课。
12月各造反派在对待“黑帮”问题上产生分歧,走上街头,公.缏郏至殉闪酱笈伞O厝嗣裎渥安砍闪⒐厶榻械鞔Γ链文7月,调处无效,两大派决裂。
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为县临时最高权力机构。
1967年
1月县城造反派成立“夺权委员会”,县直各单位党政领导被全面夺权。领导干部60多人被作为“走资派”罢官,其中32人受降级处分,至11月,处分撤销。
3月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以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江青的罪名,逮捕县直干部数人。
4月两大派以“文攻武卫”为借口酝酿武斗。至6月20日,在金庄公社龙口大队发生武斗,一造反派总指挥被捆绑吊打。
8月8日两大派在县城各自召开庆祝第一张大字报发表一周年大会,为争夺会场发生纠纷。20日,在文化馆发生武斗,一人致伤。21日,在县委门前发生武斗,县委围墙被撞倒丈余,一派攻进县委大院,一派逃去。
9月上旬两大派在金庄公社发生武斗,伤百余人。
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高炮营营长李玉亮率一个连进驻县城。
10月13日县抓革命促生产临时办公室成立。
11月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成立。
12月1日农垦学校学生冲击县安置办公室,砸抢一空。
1968年
4月“大联合委员会”成员学习班在省城合肥开办,太和驻军和两派代表20多人参加,协商两派参加县革命委员会人选。历时半月,未达成协议。
5月“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
6月省举办万人学习班,县参加百余人。分派编班,斗私批修,克服派性。
7月倪邱区召开万人大会,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大逮捕。
8月上旬省举办筹建县级革命委员会学习班,县驻军代表、领导干部、两派代表20多人参加,协商决定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至13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太和县革命委员会。
21日县城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大逮捕。至9月3日,县革命委员会点名逮捕43人。上有县革委副主任,下有贫下中农社员。随之,全县掀起高潮,有的区一夜逮捕数百人。被捕人员普遍遭捆绑吊打。“清理阶级队伍”的时间从本年7月至次年2月,长达8个月。
9月10日县革命委员会决定设置办事机构。提出“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行使党、政、财、文大权;把县直干部全部集中到“五七”干校,县革命委员会办事机构处于瘫痪状态。
11日金庄公社转业军人王贺兰在大逮捕中被打死。
12月推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制度,小学教师回家庭所在大队教书。
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下放到大队,卫生所交给贫下中农管理。
1969年
2月太和中学、太和第一中学下迁到洪山、清浅等地办学。
3月取消城关镇办工业,其职工及家属64人下放农村。又强行动员一批商民、市民下放农村,其中包括未成年者。
7月8日县革命委员会发生强行上班事件,10余日无人办公。县革命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正职由驻军派员担任,其余为两派一对一组成。后,一派办公人员下放,下放者不服,致酿成此事件。经专区派员调处,至8月5日恢复正常。
26日接收安置上海市400名中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
12月31日中共太和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建立。
1970年
春撤区并社。原70个公社合并为20个公社。
3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
8月5日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来县视察,数十人拦车喊冤。
中旬省内各大学以推荐选拔招生,分给太和31人。至22日,县“五七大学”以推荐选拔招生240人。
12月省万人学习班开办,县两大造反派代表赴合肥。
1971年
2月12日县境人口普查登记结束。
6月24日中共太和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7月造反派一方分期分批贴出县革命委员会的大字报,口号是:“开展四大,揭露矛盾”,延续至8月。
23日撤销群众专政指挥部。
8月22日县革命委员会举办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学习班,历时20天。
9月13日林彪叛逃,县人陈修文在直升飞机上与其死党作殊死搏斗,殉国。
1972年
2月25日阜阳县闻集公社大刘大队划属太和,县革命委员会交属城郊社。
6月地方国营化肥厂建成投产,年产合成铵3000吨。
19日至7月1日谷河沿岸连降暴雨,一片汪洋。省派飞机空投救灾物资,并派舟桥部队支援。县动员41万人排涝抢险。
11月阜阳地区茨淮新河工程全面开工,县出工3200人。
1973年
1月10日县人民法院恢复。
清查武器弹药领导小组成立。清查收缴“文化大革命”中流散在社会上的武器弹药。
2月农村出现分队现象。肖口公社9个大队289个生队中有7个大队32个生产队闹分队。
3月郭铁任县委书记。原第一书记徐兴云、书记冯金标调回部队。
4月8日县城组织防空演习。
1974年
2月10日淮南市知识青年620人来县插队落户。
3月27日建沙河港口。
4月县城中小学派驻工人宣传队。
8月16日郑渡口沙河大桥工程竣工。1972年7月动工。太桥长211米,宽,行车道7米,人行道1.5米。
冬县第一座浮体闸——谷河双浮闸主体工程建成。
1975年
1月各公社建立民兵指挥部,至5月,全县24个公社相继建立。
4月18日防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科技组。至1976年8月,复成立防震抗灾指挥部。
8月5日受3号台风影响,淮、颍、洪、泉河上游连降暴雨。至7日下午,暴雨中心降雨量1260毫米。洪水泛滥,夺河而下,来势迅猛。11日,县委紧急动员全县民工固守颍河左右岸大堤、棋子沟左堤,及茨河下游堤防,历时20余日。
11月1日县建立临战人口疏散指挥部。
12月8日县公布县城人口疏散规划。疏散单位划分到赵集、关集、城郊、大新4公社。
1976年
1月2日原墙、倪邱、李兴、旧县4公社设置人工降雨炮点,支援抗旱。
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的噩耗传来,全县群众举哀。县革命委员会奉命通知各地不举行悼念活动。
28日阜阳地区防震办公室在县境建立地震观测站。
3月阜阳军分区在旧县公社召开全地区民兵打坦克现场会议。
4月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
5月县革命委员会布告全县:废除土葬,推行火葬。
6月23日宫集公社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为食用死驴肉引起沙门氏菌感染,中毒124人,死3人。
9月18日县境各地收听北京追悼中共中央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并集会悼念。
24日全县数十万人收听北京百万军民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实况广播,欢呼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是年全县60个工业厂、社,50多个电灌站,21个公社、170个大队、1420个生产队已用电。
1977年
4月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运五”飞机一架空临县境探矿,持继至6月。
6月中旬实施人工降雨。炮点分设在原墙、李兴、倪邱、旧县、关集、双浮6公社内,持续至9月底。
12月大、中专招生恢复考试制度。
1978年
1月12日全国交通安全大检查,本日来县。
3月4日县委决定调整农业税负担。税率由原来的10.85%下降到5.22%。
5月县购买江淮牌汽车6部,12匹马力柴油机510部,耕牛200头支援困难社队。
6月1日县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做好夏粮征购工作的通知》:社员口粮达不到75公斤国家坚决不购。公粮可征代金。
7月底统计:本年度至今,县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2%,全县国营企业亏损较去年减少58%,盈利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5.9%。
15日取消大公社,恢复区建制。全县设李兴、赵庙、蔡庙、双浮、旧县、大新、关集、原墙、三堂、宫集、坟台、倪邱、洪山、城郊14区和城关镇。
9月县拨化肥1000吨,经费10万元支持500个贫困生产队。
12月县委下达《关于旧县公社三角园大队推行麦田管理责任制情况调查报告》,认定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优越性。
是年大力平反冤假错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陈修身等32人,得以平反昭雪。
1979年
2月14日县《1979年农业生产计划》下达各公社。《计划》强调认真建立生产责任制。
20日茨河原墙桥闸工程竣工。1977年1月15日开工。
5月23日县城商业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强行下放农村的52人回城就业。
10月29日帽厂丝绒车间以原糖厂旧址扩建为染色厂。
30日县拨款8.9万元架设李(兴)清(浅)和关(集)三(塔)高压线路。
12月县下拨救灾粮690公斤,款20.7万元。
13日阜阳行署核减太和农业税163万元。
25日县下拨统销粮5000万斤,以济重灾区缺粮。
是年食品公司收购生猪103172头,创历年最高纪录。
1980年
2月刘文献等200人冤案平反。1958年肃反时,三塔地区有人检举刘在1950年参加反革命组织。办案人员逼、供、信,使刘所供线索不断扩大,致酿成200人大案。
3月城郊中学收归县领导,恢复太和第二中学旧称,该校系“文化大革命”中下放。
4月防疫站化验县城水井生活用水。总硬度347.344%,总细菌每毫升水115个,大肠细菌每升水7330个,污染严重。
5月9日县革命委员会下达1981年人口增长指标。提出鼓励一胎,限制两胎,杜绝三胎。
7月县委贯彻执行《农业技术干部职称暂行规定》。至12月,先后有165人套改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畜牧兽医师或助理农艺师。
9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太和县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5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是年农业丰收。粮食总产量6.5亿斤,油料产量创历史新纪录。
1981年
6月县组织秋种技术传授报告团,各区组织分团,分片包干传播小麦、油菜种植技术,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以适应农业业生产责任制的新情况,满足农民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要求。
9月推行渔业生产责任制。
三油(花生、芝麻、油菜籽)统购、超购任务完成460万斤,超额30%。
12月9日县召开城镇建设规划会议,研究部署城镇建设规划。县城以人民路和镜湖路纵横轴线为骨架,人民路为商业大街,镜湖路为机关大街。
是年县拨款42万元,社队集资70万元,新建小学校舍1400间。
1982年
2月21日县城自来水厂供水。
5月10日针织厂集资招工。招工100人,每人投资2500元,开太和集资招工之先例。
6月午季作物全面丰收。小麦总产2.15亿公斤,单产157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22日兽药厂投产。厂址设大新集。
31日午县境东南、西北方向出现8—9级大风,波及面宽15公里,长35公里。风后沿茨河、西淝河流域暴雨。秋禾受淹24.7万亩,摧毁林木2.3万株,倒房500间。
9月县委决定开展小麦高产竞赛。凡小麦一亩以上的地块,平均亩产1100斤以上;二亩以上的户,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者,奖给现金100元。
11月11日县城召开城镇建设工作会议,800多人参加,历时4天,其规模为前所未有。
12月建立健全林业生产责任制。
31日协助商(丘)阜(阳)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铁道部第四设计院来县初步勘测,至1984年动工兴建。
是年社队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济效益超历史最高水平。总收入1153.57万元,较1981年增长13%。
1983年
1月6日三胞(华侨、港澳同胞、去台湾人员)眷属座谈会在县城召开,38人出席,历时2天。
17日县府召开县城总体规划会议。安徽省13市10县城市规划专家和领导人48人参加,历时2天。
3月由去冬动工的砂礓路13条计91.5公里竣工。至此,全县80个社、镇,已有58个晴雨通车。
26日普及农村电影放映。大队设放映点,每月至少放映3次。
7月4日县扶贫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
11日农牧渔业部畜牧专利第9期刊载《太和县综合治理农村集市取得成绩》一文,并加编者按。
8月全县30万亩烟叶丰收。县北各区烟叶60%外流,损失税收70余万元。
4日全县人民公社更名为乡政府,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9月26日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各区设分会。
10月以平原绿化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县,获国家林业部奖状、奖杯。
11月25日阜阳地区赴太和干部考察组进驻县城,协助县委进行机构改革,历时近6个月。
12月1日县委决定开展粮食多渠道经营,允许向县外、省外运销。
1984年
1月1日太和大戏院竣工开业。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1384座位。
23日县级机关机构改革结束。县委、县府、人大、政协、纪委组建方案公布。
3月开展全民致富大讨论。历时3个月。
4月孔寨农场交县人民武装部作民兵训练基地。
中旬,县委在八里店乡召开全民致富大讨论现场会。随之,户、村、乡、区、县自下而上制订吃细粮、住瓦房规划,至5月上旬结束。
5月1日茨淮新河航线太和港投入使用,中转晋、豫运往苏、沪、浙煤碳。
15日县政协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6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6月4日雨雹。大者3.25公斤,积地4寸,受灾耕地24万余亩。
下旬至7月上旬暴雨连降。受涝面积175.9万亩,其中20万亩绝收。
7月4日县府批准中教5级、小教3级教师158人享受讲师待遇。
24日和8月8日原墙、旧县两区先后遇暴风袭击,毁房拔树。
31日中共太和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8月7日皮条孙镇开发工程开工。近几年,皮条孙村带动周围20公里,3区7乡130多专业村,从事聚丙烯撕膜绳加工生产,年产值4000万元,产品销往20余省市。
26日县城举行百人书法大赛,历时2天。
9月无纺布厂竣工投产。
10月12日整党开始,县委订出第一期整党工作计划。县府拨款22.5万元扶贫1500户,有偿无息。
11月西淝河疏竣工程由亳县、涡阳、太和、利辛4县施工。太和担负刘小湾以下12公里河段,至次年1月竣工。带叶栽植泡桐突击月。
是年粮食总产量7.94亿斤,较上年减少0.74亿斤;其中夏粮5.07亿斤,达历史最高水平。
1985年
2月尊师月。大力提倡尊师重教。
3月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
29日镜湖宾馆第一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31日县府通知:准许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户口可迁入城镇,口粮自理。
4月7日皮条孙镇第一期工程竣工。修路1000米,建房105间,建筑面积2709平方米。日上市8000人。
20日县府决定给农村专业户颁发专业证书。
25日11级大风。境内自北向南约50公里,东西宽40公里,持续2小时30分,并夹有雨雪。毁屋拔树。
5月28日征用镜湖乡方庄耕地39.764亩建汽车站。
6月服装厂引进日本东京重机厂商服装生产线设备一套,计123台,总投资134.5万元。
8月4日科技规划领导小组成立。编制《太和县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
9月3日县委礼堂举行各界人民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40周年大会。
10日县委、县府召开大会,庆祝国家规定的第一个教师节。
11日铁路建设指挥部成立,县长兼指挥。
10月检查清理全县经营医药户,销毁一批伪劣药品。
17日县房屋开发公司征用镜湖乡土地52.73亩建设镜湖新村。
是年财政收入188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