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张大桥歼灭日本侵略军〕民国30年(1941年)元月25日,日本侵略军35师团和骑兵4旅团妄图侵略界首。驻防沈邱的国民革命军骑二军何柱国获悉敌情后,受中共地下党抗日主张的影响,将军部由沈邱(老城)移驻界首。何命令骑二军步兵旅所属第一团(团部驻防界首南曹寺)团长曹鹏章充任界首防卫指挥官,在黄泛区大堤西侧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同时电令正在亳县(今亳卅)南执行防卫任务的步兵旅旅长孟绍周率部速返界首增援。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十)上午10时许,防卫部队八连连长郭振福率部跨过河堤,向张大桥河东岸之敌发起进攻。攻击未果,天黑后撤出战斗。次日凌晨,日伪军一部沿界亳公路窜入界首城。是日,孟绍周率增援部队进抵目的地。孟部兵分三路,一路在城西北构筑工事,拆毁敌人交通线;一路在城东南构筑工事;第三路抵进敌人背后,形成扇形包围态势。与其同时,中共界首特支紧急指示界首西南6公里的王老家和县境北光武庙地区的抗日游击队,配合骑二军向日伪军展开攻击。
张大桥一战,击毙日伪军90余人,骑二军某部八连连长郭振福暨战士38人为国捐躯。
〔解放军三克界首〕民国36年(1947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下简称解放军)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分区司令魏风娄率部首次攻克界首城。
5月18日,解放军二分区部队从秋渠出发,是日夜由沈邱县新安集渡过沙河东进剿匪,于界首近郊卜楼一战消灭黄川保安团和沈邱保安团五个中队之后,又于界首南荣庄东打垮临泉县保安大队,击毙大队长李澄波。界首城国民党军政人员闻风而逃。翌日晨,解放军大队快速抵进界首城,活捉了劣绅饶绍周。界首获得第二次解放。随之成立了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二行署专员兼任市长,不几日随军撤离。
9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奉令开赴豫皖苏,为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清障。10月1日,华野六纵继攻克鹿邑、亳县之后,在豫皖苏二分区部队的配合下再次攻克界首城。解放军第三次攻克界首,界首获得彻底解放,遂再次成立界首市人民民主政府。
〔剿匪兵事〕民国36年(1947年)7月29日,解放军豫皖苏二分区魏风娄部得知界首北马集南前李寨、奉天寨、小张庄等驻有段敬斋的联防区(土匪)200多人。遂派某连出击,段部闻风逃窜。后魏部与由西南方向邴集来的沈邱县唐二的联防区匪徒百余人在赵邴庄东头遭遇,激战约1小时,打死打伤匪众多人,余部逃窜。魏部1战士牺牲,安葬于阎庙。
民国36年(1947年)12月,境北匪首王法纪带匪众围击纸店区民主政府,区长童练、区委书记王宪臣、区员马围3人被俘,界首市长乔道三率市大队与兄弟部队配合,围匪于大王庄,击溃匪部,救出童练等3人。
民国36年(1947年)农历8月初一下午,县境北光武一带的土匪王法纪带匪徒70余人,窜到界首东北鸭子王寨骚扰群众,解放军魏凤娄某部二连、三连及沙河支队的部分指战员共200余人从鸭子王寨北奉令出击,与匪激战到天黑,歼匪20余人,活捉5人,余部逃窜。
民国36年(1947年)12月,解放军界首市大队在孙楼突袭唐二匪窠,活捉3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子弹600多发。是年底,市大队在北许庄与唐匪激战4小时,俘匪众60余,缴获长、短枪70余支,子弹200多发。
〔解放军六纵与国民党新五军的战斗〕民国36年(1947年)9月13日,为掩护刘(伯承)邓(小平)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粟裕司令员率解放军华野六纵牵着国民党新五军迂回于豫皖苏地区。是日下午4时许,在马集南老王寨、尹庄,六纵与新五军先头部队遭遇,激战1个多小时歼敌20余,解放军无伤亡。六纵佯装败退,诱敌尾随,继续牵着新五军在兜圈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赢得了时间。
民国37年(194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和县独立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界首支队,联合向盘踞光武庙地区的联防区队(土匪)王法纪、段敬斋二部发起进剿。7日拂晓,太和县独立团兵分两路,主力一路在北,从老王寨东向西往光武突进,另一路在南,沿南八丈河北岸西进,界首支队从南向光武庙逼近。三路大军预备成包围态势。独立团主力首先在老王寨与段匪接火,迅速消灭段部李伯官大队。接着攻占阎庙,击溃段部朱允泰大队。继又攻取郝庄,生俘王法纪部300余(其中有大小匪首36人),王法纪只身逃脱。上午10时许,解放军3路人马在光武庙胜利会师。
民国37年(1948年)2月17日,界首市大队与泉阳县大队200余人,追歼境南匪首陈化雨部,击毙陈匪,活捉100余人。
民国37年(1948年)2月,解放军界首支队主动出击,经数日连续作战,全歼沙河南岸临泉、太和两县反动地主武装——联庄会。
民国37年(1948年)5月8日,解放军豫皖苏军分区三团获悉临泉县保安团一、二中队在杨桥附近的刘湾、孟庄为非作歹,企图破坏地方民主政权的敌情。是日夜,张团长率部从滑集出发进入阵地,9日上午围歼国民党临泉县保安团于刘湾,大队长刘云启携其弟潜入泉河妄图逃走,二人被击毙水中。二中队被消灭在县境扎扒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