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制
1950年界首市建立市郊、曹寺、荣老家、肖寨、桑树、段寨、汪庄、饶楼等8个民兵中队。1952年贯彻中央颁布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县境各乡都实行了民兵制,把合格的适龄男性青壮年编入民兵组织。1958年“大办民兵师”,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以及工商企业等单位都建立了民兵组织。全县编制1个民兵师,7个团,77个营,民兵总数为131239人。县委书记兼任民兵师政委。
1962年6月后,按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三落实”的指示,利用农闲时间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一年一度的整组。同时把身体健康的16至45周岁的男性公民和16至35周岁的女性公民都编入民兵组织。其中16至30周岁的男子和16至25周岁的女子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编制本着有利生产、生活、方便领导,便于开展平时的活动和战时快速动员为原则。公社建民兵团,生产大队建民兵营,生产队建民兵排。1969年组建界首县武装基干民兵团。1975年组建河北公社民兵通讯连。1978年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之后,对全县民兵组织建制进行适当调整。1981年再度进行调整。规定民兵年龄为18至35周岁。其中男女基干民兵为18至28周岁,普通民兵不编制女民兵。通过调整,全县计有基干民兵营6个,普通民兵营401个,民兵总数为56028人,其中基干民兵9618人,民兵占县总人口的10.3%。
二训练
1950年,市人民武装部即开始不断加强民兵的军事训练工作。每年在三、四季度分期分批训练民兵正副营长等民兵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每期20天,乡(社)人武部负责基干民兵的训练工作。1958年,民兵训练时间缩短为10天左右。1963至1965年,全县民兵开展军事大比武活动,主要内容是队列、投弹、剌杀、射击、爆破、单兵战术,民兵的军事素质大大提高。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组建县武装基干民兵团,公社建基干民兵连。1976年组建两个通讯连,进行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的训练。1979年,民兵训练、装备逐步正规化、现代化,有56式半自动步枪、63式全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3式重机枪、40火箭筒等。是年区、社武装干部和部分武装基干民兵由人民武装部集中训练,每年一次,人数为250人。民兵训练增加“三防”即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和“三打”即打飞机、打空降、打坦克等内容。
1981年,中央召开的“关于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会议”后,规定两年为一训练周期,训练时间为30天。第一周期主要训练基干民兵。由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民兵训练形式有所改变,大部分采取以社(乡)集中,分期分批训练,实行三包训练法,即干部包管理、教员包教会、民兵包学会,民兵骨干由县、区负责集训。第二周期训练普通民兵,1984年于马铃薯农场建县民兵训练基地,总建房面积3438.43平方米,庭院占地27934.57平方米,靶场占地15873平方米。
1985年第一季度,首次利用新建的训练基地集中全县民兵骨干730名,一次性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训练任务。训练任务分别是:步兵射击、投弹、爆破、战斗、勤务、打坦克、“三防”、单兵战术。其间,组建规范化训练表演班,进行实弹演练,对打、重机枪、通讯、爆破、投弹等多种武装配合作战的军事演习。通讯兵:被复线的收放、接续、架设、电话单机的使用和保养,10门交换机的安装、撤收以及电话站的开设;无线电的报话和报务,密语使用、步话机的使用、保养以及报务员收发报训练,15瓦电台的使用和保养,网上无线电联络等,侦察兵:侦察常识、识图用图、捕俘技术等。
集中训练民兵,使民兵训练由过去的野营式转入营房式,从而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训练道路。
上一篇:第二节 驻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