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面粉
长期以来,县境人民主食小麦杂粮靠石磨加工。民国36年(1947年)县城(三镇)有个体面坊300余户,供居民食需。农村有面磨户不多,借用户多以麸皮作酬。
1948年秋,市人民民主政府筹建公私合营裕丰面粉厂,厂址于玉皇街(今前进路)陈姓公馆,次年投产,日加工小麦3500公斤,机械动力加工面粉首次面世,群众呼之为“洋面”。后因技术力量薄弱,加以个体面坊多,致使面粉滞销,1951年停产。1954年粮油实行计划供应,城镇人口增多,面粉需求量大,县人民政府决定:复建界首面粉厂(公私合营),厂址迁大张庄(今面粉厂),从芜湖购进US—30i单式磨粉机3台,平筛、麦筛、三联筛各1台,圆筛2台,动力60匹马力柴油机,采二筛一打工艺加工,日加工小麦7万公斤。1955年添置90匹马力柴油机1台,日加工小麦10万公斤,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足部分靠个体面坊加工供应。1956年受委托个体面坊95户,石磨99盘,日加工面粉5至7千公斤。1958年县粮食局利用原裕丰面厂旧设备于山陕会馆(今向阳粮站)建第二面粉厂,日加工杂粮1万公斤,1961年因火灾停闭。1965年易县公私合营为地方国营,添置国产MFS—250×600mm复式磨粉机,日产5万公斤。至1980年生产面粉除供县内城镇需求外,始着眼市场调剂。1985年加工面粉14224.43吨。相当于1955年的10倍有余。
农村居民自磨自食,至1967年粉碎机(又称小钢磨、一风吹)动力机械问世并在县境推广后,石磨逐渐淘汰。1976年后,芦村、马集、陶庙、王集、顾集、胡集、王烈桥等公社相继建动力机械小型面粉加工厂,日产1750公斤,集体经营,加工兑换以供民需。1980年后农村个体面粉加工厂增多,集体面厂多因经管不善转为个体承包参与市场竞争。
二油料
油料加工历年沿用木榨人工压挤,有打榨压榨两种,榨为硬质木料。油料有芝麻、黄豆、棉籽、花生仁、油菜籽、蓖麻籽等,以芝麻为多。民国35年(1946年)前,县城(三镇)有瑞昌、义兴、北六合等6家,木打榨8盘,多季节加工,日加工料10石左右(1000公斤),出油率40%上下(芝麻)。农村较大村集亦有木压榨。1948年县城有油坊10家,近郊程庄、沈庄、刘黄庄等村有木压榨油坊30处。1951至1953年县城建新华油厂、劳教所油厂,先后关闭。1956年县境有木榨78部,螺丝榨27部,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木榨75部、螺丝榨22部。粮油主管部门供应原料加工,计划供应。1958年建界首县油厂,螺丝榨油机,人工操作,日产油200公斤。1966年扩建,设备更新,95型榨油机,机械操作,日加工20吨。芝麻出油率46.85%,菜籽出油率34.45%。1985年产油1245.9吨。
1976年后,农村油料加工逐渐以机械取代人力。光武、马集、王集等公社先后建起榨油厂,用95型榨油机。为方便农民或来料加工或以料兑换。
传统石磨碾芝麻油(习称小磨香油)并存至1985年,人工操作畜力磨碾将逐步向电动力发展。产品虽少但颇受青睐。芝麻浆(系列产品)也同样受欢迎。
三豆类谷物黄豆加工磨研成粉称豆面(又称黄金面),乃县境农民主食之一。经深加工成豆制品:豆腐、豆腐脑、豆浆、豆芽、豆酱、豆腐卤(乳)、腐竹、蛋白肉等系列产品。1960年前石磨加工、畜力牵引,人工操作,1976年后改动力机械粉碎。蛋白肉系1980年喷爆机引入后加工而成,产品畅销县内外。
谷物县境有谷子、稻子。谷子石碾去糠谓小米,稻子舂去壳谓大米。1956年前加工靠石碾石臼、手砻等沿传工具,人工操作。1956年县内推行稻改,稻谷收获量增多。1958年城关河南粮站首建碾米厂,采取江西碾米法:用硬木料制成砻米机手工砻稻成米。1959年置碾米机、砻谷机,6匹马力汽油发动机1台。机械动力加工谷物。1960年县油厂置碾米机代农户加工大小米,日产4800公斤。1970年城关、光武、马集等社队置小型碾米机代用户加工。1978年后谷物收获量少,碾米加工濒临销迹。
四饲料加工
1980年前饲料加工无专业厂家,或石磨研粉、或粉碎机粗粉,户主自便。1977年县成立饲料公司,兴建饲料加工厂,1983年建成投产,年单班生产100吨。1984年12月扩建为年单班生产5000吨,是年生产饲料3687吨。经试产、试喂,较原牲畜喂黄豆、玉米、红芋干、麸皮,禽喂原粮单一饲料生长发育快。按一定比例配方加工饲料以适应饲养业发展需求。
上一篇:第二节 储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