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年地处豫皖要冲的界首集始设邮政局(三等局),民国9年(1920年)光武庙(今光武镇)设邮政代办箱,邮件由太和县进口。民国27年界首三镇商业兴旺,商贾云集,国民党军政特机关林立,邮政业务量增大。民国30年界首集邮政局升格二等(局址今人武部院内),业务有信函、包裹、汇兑、储蓄(对象大贾)等,邮件由蒙城、阜阳进入。刘兴镇、皂庙镇均由原属县设代办所或信箱。民国36年三镇解放建市后设交通站,专司通邮。1951年名为界首市邮电局。1953年为界首县邮电局。1985年县邮电局下辖陶庙、砖集、胡集、光武、芦村5支局,7个邮电所,2个代办处,职工163人。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2辆,自行车36辆(专制)。
一邮路邮件
民国初年,界首集仅有界首至太和县邮路。光武庙至太和县邮路开于民国9年。民国17年至30年间,界首集邮路有界首至太和县、界首至临泉县、界首至亳州市(原亳县)、界首至沈丘县,界首至周口5条,班次隔日或3日,邮件人力传递,集内邮件邮差分街逐户投递,农村邮件经有关商店代转或邮差专程投送。1947年10月解放建市后由交通站分路投递。1949年后邮件由阜阳地区邮电局直封进出口,境内自办邮路兼农村投递线路有:界首至光武、芦村线,隔日班;界首至胡集、戴桥线,隔日班;界首至陶庙、砖集线,隔日班。1953年置县后,易人力挑担为自行车带,改隔日为逐日或隔日混合班。1955至1956年设光武、陶庙、胡集、砖集4个邮电所(1959年为支局),均为逐日班。1958年公社化后,各社自办农村投递线路,队队通邮。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邮电业务量增大,线路里程增多。1965年进出函件397020件,其中计费381816件,机要13819件,包裹5526件。汇票进23600张,出16000张。1966年自办邮路和投递线发展到23条,计1115公里,干线邮路为动力摩托车运或委托农村公共汽车代办。1976年有投递线路26条,其中机动车逐日班线3条,152公里。自行车投递线23条,1018公里。函件351612件,其中计费337564件,机要513件(计费481)、包裹9251件。汇票8341张,其中计费7976张。1985年县境邮路和投递线33条,1159.5公里。函件683787件,其中计费664740件,机要331件,包裹21573件,汇票进45900张,出18500张。邮件投递,风雨停班的现象基本结束。
二报刊发行
建国前,报刊发行无专营机构,种类少,数量微,或书屋经销,或商旅捎转,或直接销售,或报童贩卖。民国30至35年间,县内发行有《颍川日报》(日发行1500份)、《重建日报》、《皖报》、《大公报》、《建国日报》、《太和县报》等。1949至1951年报刊由新华书店经营,1952年由邮电局发行,按年、季度订阅,破月订阅亦有。是年全县平均每170人订报纸1份,每490人订刊物1册。1958年后发行量增大,《人民日报》、《安徽日报》、《阜阳报》、《红旗》、《虚与实》每单位每人必订1至2份,1965年报刊发行累计1152934份。1966年后发行量稍减,1969年发行539400份。1978年后三级报刊(人民日报、安徽日所、阜阳报)每单位必订,发行到村民委员会及生产队。《党员生活》、《科技报》、《半月谈》等发行量大,是年累计发行289598份。为增设零售门市部以满足广大读者需要。1985年报纸发行261种,6345500份,各类杂志972种,442400份,其中零售报纸19种,杂志193种。
界首县1985邮路一览表

界首县(1944、1984)年邮政资费表

界首县邮路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