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地势平坦,土层深,土质肥,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颍河穿境东流形成南北两大区域。民国35年(1946年)前,沿颍河右岸从曹庄至魏高窑桐柿椿相接,左岸自蔡庄到巴庄(县界),椿桐梓紧连。北部区历遭泛灾,桑柳榆槐却村村有棵。南部区椿楝桃李庄庄有园。由于国民党军队筑碉堡修栅栏多次砍伐,林木尽毁,所剩无几。全县有林面积不到百亩。1949年后林业面积逐渐扩大,惟林业结构单一,仅乡土树种。至1959年林业面积达1500亩,较1949年增加15倍。1965年造林面积11200亩,又因政策多变,林业生产一度停滞不前。1976年林业面积1148.3亩,覆被率1.15%。1985年以南楝北桐林业生产基地建设为中心植树造林9180亩,四旁植树470.75万株,其中泡桐占总数的60%。
一用材林
1949年前乡土树种主要有柏、梓(俗称楸树)桐、椿、榆、桑、柳、槐(国槐俗称白槐、本槐,刺槐俗称洋槐)、楝、杨、柘、楮等,1956年后树种始有引进,有杉木、水杉、山柳、泡桐(兰考桐、白花桐)松柏、雪松等。桐、楝、杨、椿、楸(金丝楸引进品种)等是县内用材林主要树种,是发展用材林的重要材源。
桐桐树县内有紫花、白花、兰考等品种,统称泡桐,是县内优质速生用材树,民间有“家栽百棵桐,年年不受穷”之说。木质轻软,性刚柔相济,纹理清晰,结构美观,木材挺直不裂不翘不折。1976年前广作建材,1978年后为做家具优质主料,行销省内外并有部分出口换取外汇。城郊、光武、芦村、陶庙4区遍布村前庄后,1985年有泡桐282.4万株其中成材树113万株。
楝楝树有本楝、苦楝(称川楝引进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适应性强等优点,而苦楝耐寒性稍差。木质软硬兼宜,纹理清而美观,少裂翘耐腐朽易加工,是做家具俏料。树皮根叶及果实悉有药用价值。每年夏初花香四溢,广受人爱。县内栽植普遍,以陶庙区为最,是县内楝树建设基地。
梓梓树乡土品种俗称楸树,萌根育繁。1952年前沿颍河有成片林。1970年引入金丝楸统称梓。纹清质坚,树干直,成材期长,经济价值高,是建设、雕刻、军工最佳木材。1958年后乡土种楸渐少。沿界郸公路、白莲沟岸均有成行林,约千株。靳寨、芦村、洪庄3乡有零星栽植,30龄株材积约1.5立方米。
椿椿树有红白两种:红椿俗称香椿,用材、经济兼宜。叶初生时味香,“谷雨”前后摘采可菜用,沿颍河质佳。1952年后北部区有栽植,势呈发展。白椿俗称臭椿,叶有臭味,夏天开花。木经浸沤后成材,质坚纹清,可作建材又可做家具,栽植遍及县内,惜成片林鲜见。
二经济林
县内经济林木种类少,有红椿、荆条、杞柳、竹、花椒等,栽植零星。1956年县兴办蚕场始植桑建园30亩,1965年桑园发展到3200亩,分布于城郊、光武两区,1982年有桑园200亩,其中黄庄乡占3/4,1985年仅有50亩。竹多庭院栽植,大黄、靳寨2乡有小面积竹园。荆条、杞柳沿沟河堤岸栽插,田营、胡集乡居多。1966年后强调“以粮为纲”,经济林面积逐年缩减,1982年后势呈发展。
三果木林
1949年前,沿颍河岸有柿、李、桃、石榴、核桃等果树,株多成园者有张庄(核桃园)、姜湾、李湾(柿园)、曹寺(石榴园)、邢庄(桃园)等。其他村旁或庭院零星果树多。栽培技术沿旧习,产果量微。1952年果园多随地易主,垦园还耕。1957年果园面积700亩。1958年后相继引进苹果、葡萄、樱桃、山楂等10多个品种。1980年果园面积2000亩,1985年有4073.9亩,分布于全县6区1镇,其中以芦村面积为最。零星果树有18个品种,187995株,枣树居冠,梅子仅6株。县内历年来产果量少,素以进口补缺。1978年以来,鲜果除葡萄供酿酒外,需仍大于供。1956年产果69400公斤,1970年产鲜果12714公斤,1985年产鲜果13.57万公斤。主要果树有:
葡萄1958年前多乡土品种于庭院架栽果实小,产量低,含糖量少。1959年引进“金皇后”、“红玫瑰”等新品种,果穗大而紧密,呈圆锥形,穗重570克上下,单粒重3.75克,成熟齐、产量稳,8月中下旬采摘,单株产10至20公斤,生食酿酒皆佳。
苹果建国后引进品种,有“元帅”、“金帅”、“青香焦”等新品种,长势中等,果实中大,单果均重150至165克,单株均产果250公斤。果皮淡黄色,8月下旬成熟,稳产,耐贮。
梨1958年前乡土品种果实小略有酸味,后引入砀山酥梨品种,长势中等,果实椭圆,个大味甜汁多,单果重200克左右,单株均产果300公斤上下,8月下旬成熟供市。
桃乡土品种有“五月鲜”、“六月空”等,嫁接后3年挂果,抗病力差。1970年后引进新品种,1980年猕猴桃有栽植。“六月空”嫁接后长势中等,新果黄绿色,质佳味鲜,单株次年挂果15至20公斤,易管理,耐贮运。
枣有“蚂蚁尖”、“灵枣”、“木圪土达”等乡土品种,叶片长卵形,5月上旬开花,8月中下旬果熟,果实大小不一,鲜干皆可食。
1985年果木分布情况表

四古树
凤凰柏陆集乡前范庄村西首范氏坟地内生长一株高8米、树围2.70米柏树,树龄约400年,树干曾遭雷击。树生5枝,枝粗均0.6米以上,一枝伸向东北,像一只高昂的凤头,四枝伸向西南,状似展开的凤尾,远远望去,恰如一只展翅若飞的凤凰,故名之。虽枝密叶茂,却不结籽。
老柘树柘树生长在王集乡刘桥村南一片坟地上,主干已死,枯桩高14米,中空,惟南侧有皮,宽20公分许,如一根灰绿色皮带从干顶贴到根部。顶端向西南发1侧枝,粗约1米,干顶一枯枝似一把利剑刺向空中,根部北侧萌发1幼树,生2枝。树龄约300年。周围群众对一老一幼老柘树倍加护爱。
知年树河南乡程庄村生长1株高12米、直径48厘米的稀有树,同根西南部长一幼树,粗60厘米,高5米,约百年余,人称母子树。此树系清风藤科(SABIACEAE泡花树属(MeliosmaBi)垂枝泡花树(Meliosmaflaxuosapamp)落叶小乔木,单叶侧脉,小枝密生,圆椎花序,顶生下垂。适宜于海拔700至900米地带生长,树龄约400年。据当地群众反映:每年发芽落叶有早有晚,次数也不相同。1965年两次发芽结籽,是年农业收成好。1979年发芽晚落叶迟,当年大旱庄稼减产。1981至1984年皆两次发芽落叶,连续4年农业收成好。群众对该树生长与自然关系不明,故以其发芽落叶早晚预兆年景丰歉而呼为知年树。
大槐树大黄乡大黄庙村西南40米生长1株高15米、直径50厘米大槐树,树龄约200年,今枝茂叶密,长势旺盛。
白果树白果树(银杏树)长于河北乡大郭寨村前,高3米许,发9大枝,根深叶茂,素不结果,1958年遭雷击后伐去。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