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人口变动
民国26年(1937年)界首集人口5000余人。
民国33年界首三镇(界首镇、皂庙镇、刘兴镇)常住人口37989人,流动人口达20万人。
民国36年10月,界首市人口74283人。
1949年界首市人口50356人。
1953年9月,界首县人口331207人。
1958年11月至1959年4月,由于行政变更,界首、太和两县合、分,人口出现升降之别。
解放前因战争、灾荒和疫病,人口自然变动为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解放后,人民生活稳定,人口猛增。1962至1971年,10年净增11901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峰值年为1962年,出生婴儿19443人,出生率为59.1‰。1972年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出生率趋于下降。人口出生率由1972年的32.3‰,下降至1985年的13.54‰;死亡率由1972年的6‰下降至1985年的5.2‰。
1953—1985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二人口分布
民国33年(1944)界首三镇人口共7688户37989人(不含流动人口)。其中界首镇19184人、皂庙镇13744人、刘兴镇5061人。业农者5300人,业工者3600人,业商者14000人,自由业者3500人。
1953年9月撤市建县,人口共计331207人。其中原市区25493人,光武区62419人,大黄区53517人,陶庙区66490人,砖集区60814人,洪庄区62474人。
1958年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务工,至1960年城内人口11151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7%。1962年城市人口精减下放,至1964年城市人口209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计有117330户,51462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363户28110人。
1985年县境总人口为569933人。分布于芦村区10763户48763人,光武区16551户75064人,城郊区27656户120226人,陶庙区20417户87862人,砖集区18137户82928人,胡集区23359户99614人,界首镇54281人,各农场、站1195人。
1982、1964年界首县人口分布情况表

三人口密度
民国33年(1944年)界首三镇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26人。
1953年10月,界首县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5.44人。
1985年界首县总面积为66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分里854人。与同期安徽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0.9人相比,每平方公里净多483.1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