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技资料
1956~1958年,编印科普资料14种30761份。1966~1977年,开展植被、鸟类、泉河水系、水生经济动物的调查研究,编成《临泉县植被资源目录》(包括104科425种植物)、《临泉县鸟类资源目录》(包括14目30科62种鸟类)和《临泉县泉河水系经济动物目录》(包括软体动物蚌类9科19种、鱼类14科34种)。1978~1985年,编印《作物栽培》、《良种繁育》、《牲畜饲养》、《预防疾病》、《节育常识》、《家用电器》和《安全用电》等科技资料107期,发行278.9万份。
1978年县科委主办《临泉科技》,至1985年共出13期13000份,编印科技资料27期73400份,与全国234个单位建立了科技情报交流关系,互换科技情报资料9136份。1980~1981年,县气象局汇编的《临泉县气象资料》、《临泉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汇集了1959~1980年22年的气象资料和气候资源利用情况,印发700册。1982年9月县科协主办《临泉科普报》每月一期,至1985年共出版40期,每期发行2万份左右,1983年获省科普小报优秀奖。1982年,县科技部门与畜牧水产局、外贸局联合编印的《怎样饲养长毛兔》,印7000册。1983年,编《小麦棉花栽培技术》一书,印22万册,发至全县。另编印小麦、油菜和薄荷栽培技术等资料6万册。
二、科技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田。1954年,瓦店区农技站在八里坡试种水稻成功,平均亩产253公斤。县农科所试种百亩水稻轮作,亩产350~400公斤。
1956年,引种马铃薯,因品种退化,面积逐年减少。1963年后,推广夏播玉米高产技术,改浅播为深点播5~6.5厘米。在喇叭口期施颗粒农药防螟,抽穗前施肥、浇水。产量提高,播种面积逐年扩大。
1963~1966年,与阜阳地区农科所联合建立城郊区邢塘大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点,推广光叶紫花苕子种植掩青利用技术,红芋垄沟播种苕子,四月翻压作肥。红芋亩产2500公斤左右,并试验麦苕混播苕子留种技术。
1970年,引进中棉10号,推广种植夏棉技术,创亩产皮棉 99公斤的新纪录,夏棉面积逐年扩大。1977年,引进广壮百皮、南京553、丰薯1号、遗字138、徐薯18(77—6)等红芋良种,推广高垄双行密植,创亩产4350公斤的高产纪录。
1979~1985年,县科协配合区、乡科协在全县建立46308个科技示范户,推广科学种田。1980年在邢塘公社东风寨采用夏棉营养钵育苗,亩产皮棉达75公斤以上。1984年在单桥乡韦柿园试验成功红芋育苗移栽和前闻庄高大垄红芋栽培法,亩产4000公斤以上,在全县推广。
1979~1985年,推广小麦“百农3217”、“豫原1号”、“马场2号”、“宝丰”、“长江3号”和“西安8号”;棉花“中棉10号”、“徐州514、”“豫棉1号”;芝麻“中芝7号”、“熊芝1号”。推行红芋高大垄栽培、红芋营养钵育苗、麦套棉、大豆与芝麻间作、高温小屋窖储藏红芋等新技术。长官区杨金贺种的麦套棉,亩产皮棉92.5公斤。农民技术员赵敬修承包20亩芝麻,选用“中芝7号”良种,采取开沟防渍等技术措施,平均亩产90公斤,其中8亩高产田亩产115.5公斤。韦柿园科普会员韦先州采用红芋营养钵育苗,夏红芋亩产2763.9公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