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生产救灾工作由民政科办理,1953年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内设秘书、救灾、防疫、调运、物资供应5科。1958年改为福利生活安排办公室。1975年8月又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1980年改为生产救灾办公室,1983年起定为常设机构。1985年县成立救灾扶贫基金会,下设理事会,由县政府办公室、生救办公室、供销合作社、民政局、财政局、农业银行、保险公司、乡镇企业局、粮油食品局、对外经济贸易局、农牧渔业局和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任理事。
救灾工作的方针,建国初期是: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1954年修订为: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1983年再次修订为: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1984年起救灾款的使用是:“无偿救济与无息有偿相结合”、“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
建国后的36年,灾害不断发生。政府除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外,还发放大量救灾物资。累计共发放救灾粮5991万公斤,款6781.9万元,种子1552.5万公斤,生产资料款551.7万元,水毁工程款868.85万元,贷款850万元,棉布101.63万米,棉絮39.9万公斤,衣服44850件,木檩64071根,杂木棍15000根,水毁建房木材1817立方米,毛竹19.97万根,圆竹82万公斤,水泥檩1600根,油毡3100卷,芦席60万条,麻50万公斤,玻璃2436箱,钢材570.7吨,水泥11371吨,化肥503吨,柴油100吨,生铁200吨,马400匹,汽车20辆,拖拉机122部,手扶拖拉机210部,小四轮拖拉机22部,柴油机1350部,平板车6600辆,电动机2300台,变压器1900个,支持灾民渡过灾荒。
1975年受特大洪水袭击后,除国家发放物资外,人民解放军和省、地、县机关干部、职工、群众及各兄弟县也捐赠现金、衣被、鞋、粮票、布票等物。涡阳、亳县、蒙城3县派拖拉机帮助黄岭、鱼同城、邢塘等公社耕地种麦,上海市、安徽省军区、安徽省及合肥市共派来58个医疗队为灾民治病。
1980年下半年,在宋集公社王庄大队扶贫试点,主要扶持发展养殖业。1981年4月又在杨桥公社进行扶贫试点。下半年扶持20个公社,拨资金4.5万元,扶持300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至1984年都基本脱贫。1984年实行救灾工作改革,变单纯救济为“救灾与扶贫相结合,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1985年省政府把临泉县列为重点贫困县和扶贫县之一。1983~1985年,累计扶贫20814户99261人,解决温饱8730户41555人,脱贫率占41.9%。
下一篇:第四节 救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