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族构成
临泉县汉族居多,明代始迁入回族。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816430人,其中汉族814770人,占99、8%,回族1658人,占0、2%。因婚姻迁入苗族、满族各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815960人,其中汉族813976人,占99、76%,回族1976人,占0、24%,又迁入彝、壮、蒙古、达斡尔、傣族各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371827人,其中汉族1368737人,占99、77%,回族3074人,占0、22%。1985年全县汉、回、满、苗、壮、彝、傣、蒙古、达斡尔9个民族共1431009人,其中汉族1427613人,占99、76%;回族3387人,占0、23%;达斡尔族3人,是1963年由部队转业到荣楼乡落户的;其他每族1人,皆为建国后随配偶迁入的。
二、性别构成
民国25年(1936年),男性336680人,女性294151人,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114、45(女=100),性比例失调。建国后,在总人口中女性比重上升,1949~1981年,性比例一直浮动在90、22~99、53。60年代初出现86、95~89的失调现象。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男性399490人,女性416940人,性比例95、81。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男性393523人,女性422437人,性比例99、16。1970年地方人口普查,男性513133人,女性537387人,性比例95、48,男性比例呈上升趋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男性688094人,女性683733人,性比例为100、64,女性略少于男性。1985年性比例达102、01。
临泉县1949~1985年人口性比例变化表

三、年龄构成
从1953年到1982年的30年中,本县人口年龄的变化是:12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70年代前逐年上升,1953年占33、9%,1964年占35、22%,1970年占38、73%。后开始下降,1982年只占33、2%。相应的青壮年比例在上升。同时人的寿命在延长。61周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1964年占4、01%,1970年占4、89%,1982年上升到6、01%。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由1964年6人(男2、女4)到1982年增加到9人(男2、女7),1982年是1964年的2、3倍强。
四、文化构成
建国前,是一个文盲充斥的县。民国24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8、22%。建国后,文化有所提高。据人口普查统计,1964年,文盲半文盲408708人,占总人口的50、09%;1970年文盲率45、65%;到1982年降至38、46%。全县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1964年153168人,占总人口的18、77%;1970年225323人,占21、45%;1982年540804人,上升到39、42%。1982年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135人,比1964年增加1、18倍。每万人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8、27人,仅是全省平均29、42人的28、11%。
临泉县(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文化构成

按性别区分,在总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较小。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540804人中女性158434人,仅占29、3%。文盲半文盲占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数的54、74%。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达74、99%。
临泉县1982年人口普查按性别区分文化程度人数

五、职业构成
临泉是农业生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1949~1957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8~97、96%,1958~1962年略有下降,1963~1982年的20年中一直保持在97、7%左右。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就业691888人。其中农民657933人,占95、09%;产业工人7290人,占1、05%;商人6209人,占0、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11人,占2、23%;党政企事业工作人员5030人,占0、73%;其他劳动者15人。1985年全县就业人口876049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的651995人,占74、43%。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