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春秋沈子国,战国称寝或沈,为楚寝丘邑,治所在今县城西古城。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置寝县,属楚郡(后析置陈郡属之)。汉改为县赐李通更名固始侯国。永平六年(公元63年)改鱼同阳县为鱼同阳侯国。永建元年(126年),封刘显为阜阳侯,置阜阳侯国,至永兴元年(153年)废。三国魏改置鱼同阳、固始两县,属汝南郡。西晋仍鱼同阳、固始两县,属汝阴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鱼同阳、固始两县并入新蔡县,后复立,属新蔡郡。南北朝时初属宋后入魏,梁大通二年(528年)入梁,太清末复入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改固始置财州,北齐废财州、鱼同阳县,置褒信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褒信县置沈州,把原褒信县地分置鱼同阳、沈丘两县,隶属沈州。十六年,州治移往项城,沈丘县属颍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增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鱼同阳、沈丘两县,并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仍属颍州。宋属顺昌府。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军夺取颍州,元将扩廓帖木儿挟军民北逃。明初废沈丘县入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府,设阜阳县,即为阜阳西乡之地。在驿口桥(今老集)设府同知(俗称“二府”),在沈丘集(今县城)设巡检司。
民国23年(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北起颍河,南至洪河,纵以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设立新县,因县城滨临泉河,故名临泉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改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民国36~38年,分置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统归豫皖苏区第四地委所辖。1949年3月,合并临泉、泉南、泉阳县和临泉市仍为临泉县(包括今界首县颍河南和阜南县方集区),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