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新风
△新华区刘堂农民李则恒,80岁时(1983年3月)得了重病,死前,把一张写好的遗嘱交给儿子。遗嘱写道:“我的遗体要火葬;办丧事不受礼、不待客、不烧纸;把骨灰撒到村头河里。不照我说的做,就不是我的后人。”
△大田乡周庄共青团员周宁和同村姑娘崔治良相爱,结婚前不让家庭置办妆奁、酒席,结婚时(1984年元旦),同唱《社会主义好》、《我们的生活甜如蜜》。连同喜烟、喜糖在内,共用了11元钱。
△王店集齐玉珍1983年给儿子办婚事,不受礼、不待客,包了一场电影给亲邻看。
△大鹿乡女青年王守珍与同乡男青年王怀中相爱,结婚前(1984年),王怀中送去彩礼,王守珍拒收,还批评王怀中说:“我图的是人不是钱,送来金山也不要。”
△1985年,邵营乡小张营姑娘张秀云、张兰英、张彩三,串连十几位姑娘组织了个退彩礼小组,把婆家送来的彩礼统统退了回去。
△姜堂乡丁王庄女青年陈素兰,结婚时婆家抬来彩轿。陈素兰生气地说:“我有腿,能走路,把花轿退回去。”自己步行到了婆家。△老庙乡农民王传法,于1985年5月1日“娶”来张楼青年张贺田当女婿,受到了乡政府、乡妇联的祝贺。
△闻集乡王营村女青年张颖和男青年王启法相爱。一天,王启法右臂被机器轧断。有人劝张颖退婚,张颖说:“王启法因公致伤,更需有人照顾。”坚与王启法结了婚。
△行流区李菜园李贺友,病后下肢瘫痪,痛哭不已,妻子刘彩桂劝他说:“不要难过,我有两只手,父母、孩子我抚养。”她体贴丈夫,抚养孩子,十五年如一日。
△袁寨集居委会主任王开国,妻子胡侠云病残之后,他端茶送饭,数十年无半句怨言。
△阜阳师范教师张伯华,早年丧妻,带着6个孩子过活。后来子女都有了工作,一致劝父亲再建家庭。1980年张伯华结婚时,儿女们置办妆奁、衣被,你接我请,全家和睦。
△1962年,赵集小学学生陈学龙同母亲一阵赶集,在宁老庄拾到一个内放400元的纸包,便在路旁停了下来,直到把钱交给了失主才离开。
△1964年8月1日,阜阳综合商店一门市部柜台上有一个提包。营业员姚启期发现后,连声呼喊,但无人应。后来打开提包一看,里面除有巨额现金,还有一纸写着谢广清的旅客住宿单。他找到了旅社,把提包还给了失主。
△1980年7月14日,临颍初级中学学生耿如珍去邮电所取款,回来一查,多了40元。第二天她把多余的款送还邮电所。
△1983年1月7日,大田中学教师刘杰民在鼓楼街口拾到一张2000元的活期存款单,他立即找到派出所,把存款单交还失主。
△1983年,城郊中学学生袁允涛拾到内有950元现金的钱包,上交学校转给了失主。
△1982年,潘寨乡梁庄农民王永珍(女)拾到现金1300元,交给了失主。失主王玉礼拿出现金酬谢,王永珍拒收。
△1964年11月21日,大田区殷庄郭兴友的小孩玩火烧房。共产党员刘文香三次闯进火海救出了小孩。
△1981年11月21日,县委院3岁的江涛掉入水塘,农技师王光明发现后,不顾天寒,跳进水塘救出落水儿童。
△1985年7月12日,口孜区汤圩青年张景,发现两个儿童玩船落水。他连衣带人扑向波浪翻滚的水中。当他救出两名儿童后,沉下水底,献出了生命。△1985年7月29日,临颍乡西康庄康远生的5岁小孩落水,临颍小学教师康继浩冒着不会游泳的危险,钻进水底将落水儿童救出,受到群众称赞。
△1981年,王店区种花专业户陈杰,为王店中学建厕所捐资1000元,并无偿向王店中学提供价值1700元的花木。
△1981年,曹寨乡饲养专业户萧俊堂,向曹寨小学捐献了价值2400元的建筑材料。
△潘寨乡运输专业户魏宝林,1981年捐资1000元,为潘寨小学添置校具。
△1981年,彭庄乡共产党员、养兔能手彭学年,捐献114只长毛兔,帮助13家贫困户脱贫。
△彭庄乡高中毕业生高汝轩,1970年回乡从事良种培育工作,14年共培育出10种小麦、黄豆良种。
△泉颍乡木工郭献颍,把“一花独放不是春”的话牢记心上,五年中带动全乡300家困难户脱了贫。
△1964年6月5日,王店区贾文才家失火,房子、粮食、衣、被全烧光,全村人为他建了新房,并送来了粮食、衣、被等物。
△程集区三合乡农民王兰英(女),从1973年起,连续送走四个儿子参军。当第四个儿子参军时,有亲友对她说:“都走了,家里地谁种,还是留个劳动力吧?”王兰英回答:“保卫社会主义好日子有俺的份。只要国家需要,就让他去!”孩子参军后,王兰英家里忙,地里忙,她说:“我最快乐的是:大儿子寄来了三等功奖章,二儿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儿子寄来了表扬信,四儿子当武警,一年寄来两张大奖状。”
△袁寨区袁庄退伍军人袁金山,回乡后自筹资金办了个铁画厂,年产值25000元,解决了一批青年的就业问题。
△程集区小寨退伍军人张鼎喜,免费向他人传授水泥预制技术,带动全村人走致富道路。
△苏集乡女青年刘敏芳,义务培养裁剪学员32人,解决了当地穿衣难的问题。
△周棚乡干部扶植独生子女户致富,使全乡120名独生子女走上了富裕道路。
△刘棚乡饶庄退伍军人饶凤云,积极向群众传授扎鸡毛掸子技术,使全村87户农民平均年增收2000元。
△宁老庄乡退伍军人苗士军,自筹资金办家庭医院,免费为“五保”户、困难户治病,受到群众称赞。
△泉颍乡王营女青年王玲,初中毕业后,买了一套木工工具,誓当一名巧木匠。她带领全村11名共青团员,生产出各种高档商品家具,同大家共走富裕道路。
△西刘乡王营村农民刘从发,上集时发现路旁有个小本子,捡起一看,是《安徽日报》的记者证,他想,这证件虽可以登报声明作废,但被坏人得到,也能作“护身符”。于是便把这证件挂号寄到《安徽日报》社。
△岔路口乡农民方秀荣(女),把双目失明的五保户韩春田的一切困难全看在眼里。她和丈夫商议后,把韩春田接到自己家里。粮食紧张时,腾出细粮给老人吃;天冷时,让孩子为老人暖被窝。韩春田老人说:“我是托共产党的福,才遇上人民政府教育出这样的好人。”
△1984年7月5日,潘寨乡退伍军人刘军宽,得知73岁的“五保”老人沙俊心脏病发作,忙拿出自己存放的150元转业费,用板车把老人拉到20里外的县医院。住院期间,他为老人端水送药,倒屎倒尿。
△滑集兽医解幼德,教女儿学兽医,深受群众称赞。
△1985年8月5日,王店粮站职工孙占颍,在阜阳市人民路捡到一个内有1000多元的钱包,在民警谢奉忠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刘敏(阜阳市副食品公司知青二门市部会计)。
△1983年,洪沟乡共产党员杨荣芳结婚时,有50多家亲友送来了贺礼,杨荣芳在每份礼上加了一包糖,一一退回。
△大鹿乡女青年石桂侠同张广金订了婚。张家送来一台缝纫机和60元钱,石桂侠感到很不光彩,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将彩礼退给张家。
△1984年12月,大鹿乡大鹿村新任村长张贺礼得病住进了医院。病愈回家,从妻口里得知群众送这送那的情况,说到:“咱是共产党员,又是新任村长,怎能这样?”连夜退回了群众送来的钞票、粮票、挂面。
△插花镇组织敬老院“五保”老人旅游,去时乘汽车,回来搭火车,在阜阳城痛痛快快玩了一整天。五保老人说:“有儿有女咋?新社会是好!”
(二)陋习
△程集区农民傅其和为儿子办婚事,女方提出要瓦房3间、自行车1辆、缝纫机1台、见面礼500元,因借贷无着,傅于年三十自缢而死。
△袁寨赵集村青年马宗标,经人介绍与康庄女青年康玉侠相识。订婚时,女方提出:见面礼200元,其他衣服见样成双。1984年结婚时,女方又提出要“四手礼”和汽车迎娶……马宗标气愤自缢而死。
△王店区孙庄青年王界海,订婚时,女方要见面礼270元,结婚时,女方要瓦房3间、缝纫机1台、自行车1部、毛料衣服7套、压箱礼200元。新婚之后,要帐的不断,王在愁苦中悬梁而死,其父王世奇在儿子死后,喝药自杀。
△行流区沿河村青年陈玉泉与邻村女青年卢秀龄相爱。结婚时,卢的父亲提出条件说:“7套衣服、2间瓦房、1台缝纫机、400元下车礼,缺一就不准结婚。”陈玉泉被迫自杀,芦秀龄见陈玉泉死,也投河自尽。
△邢集乡黄庄村农民杨宽春嗜赌,致使长年缺吃少喝。其妻气杨不听苦劝,服毒身亡。
△司庄彪形大汉司占魁,因着凉患重感冒,但他信“神”不信医,请来两名神汉捉妖拿邪,香火未灭,他却抱病死去。
△枣庄区杨寨乡农民万富,爱赌博,连输800元,妻子玉群一气之下,服毒而死。
△苏集乡彩礼风盛行,订婚时,女方到男家“相家”,男方要给177.77元见面礼和4套衣服,结婚时还要三间瓦房和其它彩礼。小伙结婚难。△海孜寨农民刘玉侠婚后生了两个女孩,丈夫和婆婆不给她饭吃,被逼外出讨饭,1984年3月10日,其夫王治中在母亲的唆使下,把刘玉侠打成重伤死去。公安局依法逮捕了王治中,其母畏罪潜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