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阜阳人民有好客、尊老爱幼之风尚,比较注重礼节和礼貌,礼节和礼貌亦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清末、民国初年,行拱手、作揖、磕头礼:朋友之间的相遇和分手,将两手扣于胸前,行拱手礼;和长辈、宾客相遇和分手,行作揖礼;节日或丧喜大典,作揖、跪下,行磕头礼。以后行脱帽、鞠躬礼:朋友之间的相遇和分手,行脱帽礼(后演为抚一下帽子);婚丧喜庆大典,必须将帽取于胸前,行90度的鞠躬礼。但在偏远的农村仍实行作揖、磕头礼。解放后,行握手、鞠躬礼:同志和朋友之间的相遇和分手,行握手礼;在节日、婚丧喜庆大典时,行脱帽鞠躬礼(亦有戴制服帽行举手礼的)。农村丧、庆典仍有行磕头礼的。
人们在交往中,把讲礼貌作为文明象征,常骂那些不讲礼貌的人是“烧不熟”、“没教养”、“不开化”。生活中常见的礼貌有:
1.打招呼:在早晨、中午,见了熟人则说:“吃饭没?”在晚上见了熟人则说:“还没休息?”平时则说:“上街啦!”(以上限于城市);“上地啦!”“下地啦!”“赶集啦!”(以上限于农村)。近年来,说:“你早!”“你好!”“你忙?”。打招呼时,一定要面向被打招呼的一方,并含有笑容,否则别人会说“大样”。2.留客:客人至门,主人含笑相迎、让座、敬茶、敬烟,而后谈话。若系远客,主人热情留吃、留宿。吃饭时,让客人上座,殷勤敬酒,共同的口头禅是:“饭可以不吃饱,酒一定要喝好”。主人当着客人,切忌愠怒和打骂,否则便视为对客人的怠慢。
3.乞求:乞求他人帮助,加“请”和“敬称”。如:“请问大爷,去百货大楼往哪走?”“请大哥让下路,我把车子推过去。”受别人帮助,则说“谢谢”。4.说话:同别人讲话,不抢先,不喧噪,即使需要陈述个人的意见,亦等别人把话讲完。5.行走:与长者同行,让长者在前;引客人进屋,自己随后。
“文革”期间,破“四旧”时,曾对过去的传统礼貌,不分皂白,一律当作“四旧”进行批判,使有些人不讲究礼貌和礼节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