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纪念地
1.“四·九”起义故址
“四·九”起义故址,位于阜阳城北20公里王官集北首。晚清以前这里是古寺。辛亥革命后,改该寺为王官集小学校。民国16年(1927年)秋,中共阜阳县临时委员会(简称阜阳临时县委)转入地下活动后,共产党员李勤才利用校长的公开身份,以该校为基地组建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斗争。
民国17年4月9日,在这里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公布了《临时土地法》、《临时工会法》和《农民协会组织纲领》。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拨款,于王官小学西侧建“四九起义纪念馆”,陈列革命文物131件。纪念馆院内松柏常青,梧桐挺拔。中共皖北特委委员们种植的枣树,每年果实累累。纪念馆院外有魏野畴的活动地月牙池。1962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定该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革命烈士馆
阜阳县革命烈士馆,位于阜阳城鼓楼西北150米处。1954年筹建,1956年建成。大厅3间,东、西廊房各6间,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藏有民国以来的革命文献、烈士遗物计500余件。院内松柏竞秀,花木争艳,扇形大门前矗立着革命先列的群雕。每逢节、假日,有很多人到这里瞻仰、悼念。
3.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位于九里沟,埋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阜阳的战役中牺牲的183名烈士遗骨。1982年扩建后,占地6000平方米。每逢清明节,有无数干部、工人、学生到这里祭悼。
4.中共皖北特委会议故址——会老堂
会老堂,位于颍州西湖。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知州吕公著得知赵概来访欧阳修,建此堂接待,名该堂为会老堂。
1928年4月7日,中共皖北特委于会老堂召开了地方党委和军队党委的紧急联席会议。在此公布了4月9日的起义计划,成立了起义指挥机构——军事委员会。
198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修葺,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胜迹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今宁老庄区与程集区交界处,东岸距阜阳城2.5公里,西岸距阜阳城7.5公里,旧有“广褒十余里”之说。唐、宋时期,亭台之胜,与杭州西湖齐名。明嘉靖以后,判官吕景蒙、知州谢诏,清康熙以后知州喻三畏、马之骅、知府卢见曾、王敛福等,都对西湖进行过浚修。湖上有兰堂、清涟阁(又名去思堂)、会老堂、六一堂、四贤祠、澄源堂、梧风柳月堂、文昌阁、松乔祠、画舫斋、西湖书院、关帝庙、湖心亭、撷芳亭、双柳亭、清颍亭、峙玉亭、择胜亭、望佳桥、飞盖桥、宜远桥等名胜。明嘉靖年间,总兵岳玺(岳飞之15世孙)屯兵颍州,因爱西湖之胜,解甲后于西湖西购置田宅(后称岳湖口),率儿孙定居。明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张鹤鸣被弹劾罢官,于西湖南岸建别墅养尊处优。清代末叶,湖上建筑开始败落,民国27年(1938年),整个湖面被黄水荡为平地。仅存者有四间会老堂。
1958年,中共阜阳地委决定修复西湖,但因当时财力的限制,未能实现。1984年,中共阜阳县委根据住点干部张体文、刘治臣、丁连忠等人的建议,作出将颍州西湖迁建于三十里河的决定,徐广华、孔祥臬、王殿仕等人根据《决定》,成立了以迁建颍州西湖为宗旨的“颍达实业开发公司”。对此,中共阜阳县委书记褚立民立即表示支持;中共阜阳地委书记陈复东在批示中写道:“开发颍州西湖,恢复西湖胜迹,发展旅游事业,很有意义。作为‘州官’首先支持。凡对建设西湖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给他们树碑立传。请阜阳县积极筹办这件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阜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重建颍州西湖筹备处”,指定县计划委员会主任王金锋兼任筹备处主任,以加强规划和各方面协调工作。颍达实业开发公司刚刚拨款1万元筹办“西湖胜迹展览”,为重建西湖作准备时,各方面派出了“进驻颍达实业开发公司工作组”,对这个国家未作分文投资的公司进行“讨伐”。颍达实业开发公司垮后,徐广华毫不灰心意冷,经过各方筹措,首于三十里河东岸建“紫竹园”景点,邱爱国奋争不舍,于三十里河西岸建“碑林”景点。王金锋串连动员,在湖心洲上建“清涟阁”,台湾《统一日报》社副社长丁颍、南亚服饰摄影公司董事长王恒山、国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云山、《警民日报》社副社长杨华宣等,来此旅游后,解囊建白龙桥。旧日湖边烟树与天齐、崖蒋渚萍春披靡、佛楼僧阁暝参差、手弄潺湲更忆谁”(见宋祈《咏西湖上寄颍州相公》)的秀丽湖光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遗址
慧湖
慧湖,又称东湖,位于东城河外,老电厂之南。岸渎萦回,向东迤逦至岳王庙西,向南延伸至文峰塔下。湖上绿洲点点,岸上修竹排排,与古塔、亭榭相映成趣。相传该湖为明末王胤建造,后卖给豪绅刘永萃。清末,湖面多被淤塞,民国时期被黄泛荡平,仅剩下主湖及两个汀洲了。当年,诗人刘体仁在《慧湖纵笔》一诗中赞道:“落日云不变,潭曲沉花影;隔堰闻桔樨,遥怜匏叶冷。倚楫恣偃仰,碧天转明迥;城垣晚中出,村舍鸟雀静;不才就田野,晨夕意独逞,向夜候明月,孤琴在渔艇”。
贺胜台
位于阜阳城西6公里处。高1米许,长、宽各30米。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顺昌知府陈规建此台慰劳刘锜胜军,故名。
永乐城
位于闻集区永集附近。永集是较老的集市,清代中叶相当繁华。1965年文物普查时,尚能辨出城池轮廓:西门在贾庄,东门在永集,南门在段庄,北门在刘楼,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护城河(今称箕子沟)尚存。地面下有大量砖瓦碎片,出土文物有铜镜、金笔架等。正德《颍州志》载:“唐初置永乐县”,即此。
清邱城
位于口孜集北十公里处的古城东侧。总面积0.62平方公里,城壕痕迹尚存,地下有大量砖瓦碎片,砖之侧面花纹多呈几何形。
(四)古墓
汝阴侯墓
汝阴侯墓,座落于阜阳城西南2公里处(罗庄南)。土阜有东西两峰,峰高32米,占地约8000平方米。民国以前,因不明所自,众称“双古雄”。1962年后,因水土流失,墓椁日渐暴露。1977年,县文化局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对双古堆进行开掘,方知双古堆是两座相连的古墓。棺、椁除有被凿开的一角之外,余皆完整无缺。两墓共出土竹简、漆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270余件。器物铭文证明,系西汉汝阴侯夏侯婴之子夏侯灶夫妇之墓。出土文物有《苍颉篇》、《诗经》、《楚辞》、《周易》、《军表》、《杂访》、《行气》、《相狗经》、《刑德》及《日书》等竹简和二十八宿盘、六壬木式盘、太乙九宫盘等漆器。
安然墓
安然,明朝工部尚书,死后谕葬于城西甜水井北,墓前有石碑、石牌、石马,今墓不存。
韩玺墓
韩玺,明永乐年间山东按察副使,死后葬于大教场南(今阜阳一中院内),墓前有石碑、石桌、石凳。今墓不存。
郭升墓
郭升,明天顺年间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死后葬于七里铺路右。今墓不存。
储珊墓
储珊,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淅江兵备道。死后葬于颍州西湖东南隅,墓前有石桌、石凳、石人、石马。今墓不存。
张守亨墓
张守亨,明陕西华亭县令,有政绩。死后葬于七里河东岸。墓前有石碑、石壶、石案。墓今不存。
卢翰墓
卢翰,明嘉靖年间举人。曾任衮州推官和滕县知县。有《春秋解》等多种著作。死后葬于小汝河(今泉河下游)北岸。墓今不存。
尚爵墓
尚爵,明嘉靖年间举人,官至通判。死后葬于城西(今颍西镇),墓前有石碑、石牌、石桌、石炉等多种陈设。民国时期被毁坏。
张燫墓
张燫,明嘉靖年间举人,授太湖县令。死后葬于七鱼河西岸。墓前有多种石器。民国时期毁坏
王道增墓
王道增,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死后葬于东岳庙东南约百步。墓前有石桌、石碑、石马、石人等陈设,民国时期毁坏。
白夏墓
白夏,明汾州知州,死后葬于刘伶口(今口孜集)白家屯。墓前有石碑、石桌、石马、石人等陈设。民国时期被毁坏。
田劝墓
田劝,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死后葬于城南门外东南隅(今小庄一带)。墓前有石碑、石桌、石凳、石腊台、石香炉、石马等陈设。民国时期被毁坏。
宁中立墓
宁中立,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死后葬于城南三里桥(今阜阳教育学院),墓前有石碑、石牌、石桌、石凳、石马、石羊等陈设。民国时期被毁坏。
刘九光墓
刘九光,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郎中,死后葬于城南七里铺,墓前有石桌、石凳、石马、石牛等陈设。民国时期被毁坏。张鹤鸣墓
张鹤鸣,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被李自成农民军处死后,谕葬于颍州西湖南半里处。墓前有石碑、石桌、石凳、石腊台、石香炉、石马、石羊等陈设。民国初期毁坏。
张鹤腾墓
张鹤腾,张鹤鸣弟,明万历年间进士,授潞城、榆次县令,补刑部主事,死后葬于七鱼河东岸。墓前有石碑、石凳、石桌、石马等陈设。民国时期毁坏。鹿献阳墓
鹿献阳,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大同府推官,死后葬于双古堆南,墓前有石碑、石桌、石凳、石马等陈设。民国时期毁坏。
刘体仁墓
刘体仁,清顺治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诗人,死后葬于城南五里堡路东。墓前有石碑、石桌、石凳、石马等陈设。民国时期毁坏。
埋玉观
清颍州兵备道朱东光女,善诗文,未成人死去。朱痛哭之后,将其葬至西湖“六一堂”西南二百步处,立碑刻“埋玉观”三字。今不存。
鹿祐墓
鹿祐,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死后谕葬于檀家湖(今七里铺西南)东岸。墓前有石碑、石牌、石桌、石凳、石马、石牛等陈设。民国时期毁坏。
(五)古建筑
文峰塔
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当时文风开始衰退。知州陈九陛升为褒奖过去,以激励后人,取“文峰”之名,于城东南隅以孤堆为基,建文峰塔。塔为7层8角形全砖结构,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之北有出入口,盘旋可达塔顶。每层檐下有砖雕斗拱,顶部起脊攒尖。造型庄重。
资福寺
建于北宋嘉祐年间,座落于阜阳城大、小隅首之间,前为“七十二连桥”(寺前有小溪,家家流水,户户有桥)。整个寺宇面积为9360平方米。最南是山门、天王店;左右为钟鼓楼、蓝殿、、祖师殿;中为大雄宝殿;最后为藏经殿。走进山门,迎面是一张开颜常笑的弥勒佛,东西两边是哼、哈二将。大雄宝殿正中是高大的释迦牟尼等铜、泥塑像。“文化大革命”中期,全部佛像均遭毁坏。
(六)馆藏文物
阜阳县历史上灾害频繁,民国以前,有大量文物出土,因无人过问,大多丢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修水利和建筑施工中,发掘了古代文物300种计707件。上交阜阳地区博物馆422件。其中战国以来的铜鼎、铜剑、铜矛、铜镜、铜马、铜印等112件,西汉以来的陶俑、陶壶、铁斧、铁犁、玉镯等64件,南北朝以来的瓷壶、瓷碗等31件,汉、北魏的弥勒鎏金像6件,明代的银器209件。
县文化局库藏文物286件,较珍贵的有汉代以来的铜镜、铜佛14件,陶灶、陶仓14件,瓷罐、瓷碗35件,玉玺(汉代)1件,铁叉2件,金印章1件,铜鼎、铜圭(以上2物于1987年送省博物馆鉴定,迄未取回)2件。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