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平民识字教育
民国30年(1941年),阜阳县民众教育馆开阜阳县成人教育之先例,于中山纪念堂(今地区群艺馆)开办阜阳县平民教育认字班,接纳120名文盲、半文盲参加学习。民国22年,教室为驻军占用,识字班停办。
(二)农民业余教育
1949年,中共阜阳县委吸取老解放区的经验,发动农民在冬闲时学文化,当年全县办起冬学236所,入学农民7082人。1952年,为加强冬学领导,县成立扫除文盲办公室,并层层配备了扫除文盲专职干部。当年,冬学增加至9145所。大的自然村办起两所或3所,牛屋、磨房全成了冬学教室。这年,入学农民增至314351人。1953年,为推广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干部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选派一批小学教师先行学习,然后培训冬学教师。很快普及了速成教学法。1954年,为把农民的文化学习引向经常化、制度化,将一批基础好的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当年,办常年民校4271所。1955年经过测试,达到脱盲标准的37962人。1956年测试,达到脱盲标准的43479人。1957年达到脱盲标准的84396人。1958年测试,达到脱盲标准的124334人。
1959年,农村经济出现困难,常年民校停办。1962年,农村经济好转以后,经过反复发动,普遍办起农民识字班。识字班办得好的,命名为“红民校”。1966年的夏季,开始“文化大革命”,诬:“红民校是关押群众的警备室,是走资派以文压政治的又一阴谋。”不到1个月,识字班和红民校,全部解体。1977年,成立阜阳县工农教育委员会,按照“态度一定要积极,步子一定要稳妥”的原则。对工农业余学习进行了再发动,提出凡办起一所识字班者奖给60元办学经费,半数乡镇办起了识字班。经考核,1981年脱盲10415人,1982年脱盲4282人,1983年脱盲6157人,1984年脱盲2443人,1985年脱盲2310人。
(三)职工业余教育
1949年冬,在农民识字运动的影响下,县文教科应机关、工厂职工的要求,开办职工识字班,吸收职工中的文盲、半文盲88人参加学习。1950年,一些企事业单位根据文教科部署,办起29所学习班,但由于师资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巩固下来的学习班不到一半。1952年,中共阜阳县委对职工文化学习进行统一安排,开办了阜阳县机关文化学校(校址在鼓楼北大街路西)设初级班、中级班,利用早、晚业余时间教学。1956年,阜阳县机关文化学校与阜阳地直机关文化学校合并,改称阜阳城机关文化学校(后改为红专学校),中共阜阳地委书记任松筠兼任校长。调配太和县教育科长李绳祖为专职校长。吸收机关、工厂职工中2126名文盲、半文盲参加学习,学校发展到40个班。1965年底,5863人能看书读报,摘掉了文盲帽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1970年,学校停办,教师、校产合并于阜阳第三中学(今阜阳市第三中学)。
1982年,县职工教育委员会发动化肥厂、供电局、药材公司、粮食局、供销社等条件较好的单位,开办职工文化补习班,组织青年职工补习初、高中课程。至1985年,3707名青年职工参加了文化补习,经考核,1502人领取了文化补习合格证。
(四)电视及其他教育
1979年,县教育局开办电视大学,设理化、数学两个专业。当年理化科招生6人,数学单科招生36人。1980年,电视大学交县中代管,放松了组织领导,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毕业考试时,理科领取毕业证者2人,占理化学习人数的0.33人;数学科领取毕业证者6人,占数学科学习人数的0.17。1982年,教育局将电视大学收回,由业教股管理,设中文、电子、机械、数学4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32人,全部脱产学习;1983年,增设党政干部专修专业,面向党政机关招生34人;1984,增设汉语、党政干部专修、新闻、法律、档案5个专业,招生82人,全部脱产学习。凡修业期满者,经考试合格都获得了毕业证书。
1980年至1985年,全县还有349名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青、中年职工(不含教师)参加了不同专业的函授学习和代培学习。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