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业技术专业学校
1.蚕桑学堂(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支持戊戌变法新派学者宁继恭等,一反传统世俗,于南城(今南城小学)创办蚕桑学堂,招收农村学生230人,学习养蚕、植桑、缫丝技术。翌年,将学堂迁于城北,建立总面积为1200亩的蚕桑基地,6年间向农村输送蚕桑技术人员500余人。辛亥革命后,指该校系“非圣人倡导的庠序之列”,勒令解散。民国31年(1942年),私立崇正初级中学在校董董惟书的倡议下,开办蚕桑班,高薪聘请蚕桑专家授课,10年间为地方造就蚕桑人才200余人。1948年底,崇正初级中学被接管,蚕桑班停办。
2.农业职业学校
民国31年(1942年),刘铭经捐地300亩,于三塔集刘寨(今属阜南县)创办私立顺昌初级农业中学,15年为地方培养农业技术人才450余人。民国33年,经解振一筹备呈准,于柴集(今属阜南县)创办阜阳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建教室、宿舍100余间,有实验地300亩。3年间,培养农业技术人才200余人。同年,经督察专员张威遐报准,于九里沟创办安徽省立第三区农业职业学校,建教室、宿舍100余间,有实验地400余亩,3年间,为地方输送农业技术人才400多人。以上三校,1948年停办。
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于袁寨建校,开办阜阳县初级农业中学,于三里湾开办植物保护学校,先后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输送技术员201人。1961年,因办学经费困难,上述两学校停办。
1962年,一些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为了满足农业上的用人,经请示批准后,先后开办一批初级农业中学。1983年,对学校进行了调整,改宁老庄、口孜两所完全中学为宁老庄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口孜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并改11所初级中学为11所初级农业职业中学。1985年,全县共有农业职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3732人。其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47人。
1985年农业职业中学概况表
表90

附:农业中学选介
阜阳县宁老庄高级农业职业中学
位于阜阳城西北宁老庄集。其前身为1959年开办的阜阳县宁老庄初级中学。1969年,增设高中班,改名为阜阳县宁老庄中学。学校面积2万平方米,教学楼、宿舍、图书室等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办有教学用品厂、中药厂、农药厂,1982年调整学校结构,高中改为2至3年制的农业职业班,设农业气象、植物保护、植物生理、遗传育种等专业课。1985年,初中6班,职业班6班,有教职工48人。
阜阳县周棚初级农业中学
位于阜阳城北周棚集。1962年创办,1964年与周棚乡园艺场合并后,实行半耕半读,将园艺场收入的7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办学经费;30%分给学生,解决学习费用。开办了农技、会计、民师、兽医等专业班。“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修正主义的黑样板”,学校停办。1978年,学校恢复,除设普通初中班外,设立了农技、能源、建筑、皮丝加工等短训班。20多年来,该校向社会各个部门输送农业技术员193人,其中兽医25人、村干部157人、小学教师97人、其他干部21人,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批新生。
(二)师范学校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派学者宁治臣等,筹备报准,开办阜阳师范传习所。辛亥革命爆发,传习所停办。民国2年(1913年),王震昌等出面争取,于阜阳城开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不久,省立第三师范与省立第六中学合并,称省立第三中学。不久改称省立颍州中学,颍州中学设师范班。翌年,师范班从颍州中学分出,迁于文德街,成立省立颍州师范学校。民国27年,省立颍州师范学校内迁湖南乾城。阜阳县立中学为使师资培养工作不致间断,次年附设简易师范班。民国30年,于中村岗(今属阜南县)建校舍,复办省立颍州师范学校。民国32年,阜阳县立中学简易师范班分出,成立阜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先迁校于顺园街,再迁校于袁集(今属阜南县)。民国36年,省立颍州师范学校迁于凤台,阜阳县立简易师范停办。
1949年秋,阜阳专员公署,开办阜阳高级职业学校,设师范队,招生145人,1950年元月,阜阳高级职业学校停办,师范队交阜阳联合中学代管。3月,复招生120人,成立师范第二队。1951年,利用高级职业学校校址(今阜阳市五中)开办阜阳师范学校,设中师班、初师班及小学教师轮训队。1951年,从生产建设训练班挑选出400名学员,开办阜阳师资训练班,2年时间,共向中、小学输送教师700余人。1952年7月,于九里沟开办阜阳县初级师范学校,招收学生3班计154人。1954年,学校迁于城内王氏祠堂,改为在职小学教师培训班。1956年,专区于贡院街(今阜阳地区卫生学校)开办阜阳幼儿师范学校,县于泉河北岸开办初级师范学校,撤王氏祠堂教师培训班。1958年,专区征用县初级师范学校校舍开办阜阳技工学校,初级师范学校停办。1959年,县于泉河北岸(今市第四中学)重建校舍,再办初级师范学校,招生8班,计400人。1960年秋,于县城人民东路(今东方红小学、市九中)建校,开办阜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招生8班(其中幼师班4班),计400人。1961年,因经费困难,上述两校先后停办。1971年,鉴于师资的严重缺乏,借助县五七大学开办学制为1年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师范专科班,招生200人。1977年,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150人。借助红旗中学开办为期6个月的数学、化学、外语、师资培训班,1980年,经报准,将城西中学改为阜阳师范学校。
现在的阜阳师范学校,总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1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宿舍楼3100平方米),教职员88人,图书、仪器齐全,体育设施完善。共14个班(普师10班、民师2班、教师进修2班)。至1985年,招生2112人,毕业355人。
(三)卫生学校
1956年,在泉河北岸开办阜阳县初级卫生学校,本着“社来社去”的原则,每年从农业生产合作社招生90名。至1960年,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培养卫生人员270人。1961年,因经费不足停办。1980年,利用城郊区医院废址(今颍西镇阜临路路北),购置手术器械、显微镜、干燥箱、孵卵箱、电冰柜、离心沉淀器、光电比色计、教学桌凳,配备5名专职教师,开办阜阳县卫生学校,为基层医院轮训医、护人员。当年开医疗、护理两个专业,轮训120名区、乡医生和护士。1982年重新规划,成立了解剖房、细菌检验室、图书室,开展教学研究活动。1985年,建四层教学楼、四层宿舍楼各一幢,使用面积为2800平方米;有2个专业,6个班,教职工32人,在校学生297人。由轮训在职医护人员的学校逐渐演变为向社会招生的学校。
(四)其他专业技术学校
1.警察学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乡绅王学泽呈准,于贡院(今地区卫校)创办警察传习所,当年招生73人,次年招生68人,学习交通、消防、治安、缉拿、追捕等知识和技能。辛亥革命爆发后停办。
2.林业学校
1958年,于九里沟开办阜阳县林业学校,本着“社来社去”的原则,当年从农业生产合作社招生3个班,计150人。1961年,因经费困难停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