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时期幼儿教育
民国17年(1928年),安徽省立第五女子中学附属小学,招收40名幼儿,办学前班,开阜阳县幼儿教育之先例。民国23年(1934年),第五女子中学附属女子小学改为安徽省立颍州师范学校附属女子小学,学前班发展至4班,入班幼儿90人。民国27年,颍州师范内迁湖南乾城,附属女子小学停办,学前班解散。
(二)解放后幼儿教育
1949年,阜阳专员公署在阜阳城开办机关托儿所,收机关幼儿74人。1954年,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利用迎祥观(又称大观,今阜阳地区博物馆)开办有大、中、小班的幼儿园,收干部、市民幼儿275人。1956年春,于县城民主西路开办育才幼儿园,收幼儿374人。1957年,机关、街道试办26所幼儿园,收幼儿1066人。1958年,推试办经验后,城乡共开办717所幼儿园,收幼儿38001人。因经费、设备、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巩固下来的只有育才、育英、地直(以上3所幼儿园均在1975年划交阜阳市)、新苗等4所幼儿园。1976年,县化肥厂办起化肥厂幼儿园。1980年,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国家投资6万元,机关、工厂、农村集资0.8万元,培训师资,添置设备,开办了27所公办和公助民办幼儿园。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29所,计51个班,有教师91人,(其中民办教师23人),入园儿童2322人,占全县学前幼儿(4—6岁)1.8%。
1985年幼儿园概况表
表8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