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传入。县内的一批拔贡、举人、秀才,诸如宁继恭、王学泽、汪大策、宁治臣等人,对儒学教育思想开始动摇,认为要摆脱贫困,必须学习西方知识、西方语言、西方技艺,要求学生在读经学史的同时,学习理科、算学、译学(外语)。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提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婪、戒躁进”的教育宗旨,以安徽省立第六中学为代表的普通中学和以昭烈女子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小学,依然重视理科、算学、译学的教学,培育出胡乐菁、丁继贤、钱梦庄、马方九等许多对数学、化学、英语造诣较高的学生。这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已普遍被各个学校接受,购置教学仪器,增设实验课程,把社会做为大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出一大批有独立见解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如周传业、周传鼎、张子珍、袁新发、张振业、吕浩汝、吕西园、姜化南、李端甫、李光宇、刘啸云、刘宠光(文郁)、宋日昌(秉铎)等有志青年,积极参与改革现实、改革社会的斗争,有的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捐躯,有的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干部。民国17年以后,县教育科先后推行了国民党三中全会制定的“普通教育须养成国民之生活技能,促进国民生产能力”的教育方针及中华民国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革命化”、“人格化”、“社会化”、“科学化”、“民众化”、“职业化”的“党化教育”(后感“党化教育”用词不妥,又改为“三民主义”教育),很多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九·一八”及“一二·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重,国民党四中全会颁发了“关于普通教育应注意发扬民族精神、灌输民族思想以及恢复人民之民族自信力,而达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之目的”的决议,大力提倡“智、仁、勇”为核心的“军人精神教育”、“国难教育”、“非常时期教育”,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恢复民族精神教育的准则,向各中学派驻军训教官、童训教官监督实施。学生穿军服、扎皮带、打绑腿、配符号,三民主义教育演为全军事教育。
(二)解放后教育思想
1950年,中共阜阳县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宗旨,废除体罚,实行教学民主。并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在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开展了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影响的思想改造运动,引导师生逐渐树立为人民教、为人民学的思想。许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把注入式讲法改为启发式讲法,对加强直观教学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讨。1957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国务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制订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中共阜阳县委为使这一教育方针得到贯彻和实施,除要求各级党委的第一把手亲自过问教育外,并派出一批工农干部到学校担任领导工作。当时,不少人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片面的领会为大办工厂、农场,要求教师把学生带到工厂、农村,上炉前课、田头课,忽视了《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发现这一问题后,又丢开已经办起的工厂、农场,用“插红旗”、“拔白旗”的办法,开展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统考比赛,单纯追求考试分数。1962年,对中、小学及各类技术学校进行了整顿,推行全日制和半工(农)半读两种教育制度,采用国家办、群众办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学生的数量增多,教育质量普遍提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把现行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统统贴上“资产阶级”标签,时而停课“闹革命”,时而复课“闹革命”,把正常的学习成绩考核说成是“关、卡、压”,要工人、农民进驻学校,取消考核制度,砍掉历史、地理、生物、外语、美术等课程,推行辽宁省朝阳农学院开门办学“经验”,教育质量下降。
1978年,在中共阜阳县委的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拨乱反正,教师的思想活跃起来;有的认为,出现“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根源产生于愚昧,今后的教育任务,应该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集中全力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有的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行官,应该少办工厂,把财力投放到教育上来;有的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应该使学生埋头于书本学习。为了把各种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制定的教育方针上来,县教育行政部门连续举办了各种学习班和座谈会,使大家认识到国务院颁发的教育方针,是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和物资基础,总结了历史上各方面经验制订的。只有全面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急用人才。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种制度,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1985年,中共阜阳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示精神,发动全县干部、全县人民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各类学校稳步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