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建
民国17年(1928年)春,中共皖北特委和中共阜阳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阜阳县王官集、插花庙等地组建农民赤卫队3000余人,配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教导团,举行“四·九”起义。起义失败,赤卫队解体。
民国36年(1947年)至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阜阳四乡开辟新区,帮助各区组建民兵性质的区队30—1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乡组建民兵中队,全县有民兵7120人。
1953年,全县民兵发展至7.5万人,编为331个分队,2056个小队。民兵分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两种,普通民兵必须是年满16周岁至46周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6周岁至35周岁的女性公民,思想进步,历史清白,身体健康,本人自愿。基干民兵必须是年满16周岁至35周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6周岁至25周岁的女性公民,思想进步,历史清白,身体健康,本人自愿。基干民兵中的武装基干民兵,配备枪支弹药。
1958年9月,大办民兵师,全县编为1个师,23个团,305个营,1752个连,9590个排,26974个班。有普通民兵32.39万人(女性为19.5万人),其中基干民兵10.63万人。1962年,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民兵工作组织、军事、政治“三落实”的指示,将全县普通民兵整编为90个团,264个营,854个连,9130个排。基干民兵整编为769个连,11602个班。各公社持枪基干民兵一般保持70人左右,配步枪30支,轻机枪2挺。每年冬季开展整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掀起了“红卫兵”运动,民兵组织瘫痪。
1968年,县、区、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恢复了民兵工作。1973年,为各区基干民兵连配备了自动和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六O炮、八二迫击炮。1978年,全县基干民兵共配备各种步枪4211支、轻重机枪106挺、冲锋枪261支、各种炮52门。
198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指示》,把区、公社、工厂、学校作为组建民兵的重点单位,科研单位和人数少的单位,不建立民兵组织,压缩了民兵年龄幅度,改普通民兵16周岁至45周岁为18周岁至35周岁,改基干民兵男性16周岁至35周岁为18周岁至28周岁,改女性民兵16周岁至25周岁为18周岁至23周岁;凡28岁以下的退伍军人和受过基本训练的民兵,编为基干民兵,其余编为普通民兵。取消县民兵师和公社民兵团。经过整顿,1982年基干民兵为1.78万人(其中退伍军人1746人),配备了自动化和半自动武器。普通民兵为10.5万人,编为1个团,13个营,81个连,570个排,1746个班。
1985年,全县普通民兵为10.4万人,基干民兵为1.94万人,编为1个团,12个营,81个连,637个排,1942个班。
(二)训练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兵(赤卫队)一面参加斗争,一面参加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每年冬季对民兵干部训练一次,训练内容是:武器的使用和保管。
1955年后,着眼于普通民兵干部及基干民兵的训练,训练内容是:队列、战术、投弹、射击。
1958年,开展了民兵比武,全县参加实弹射击的2356人,取得优秀成绩的2003人,耿克安、王金美、陈玉林、孙建业等人射击成绩优秀,阜阳军分区奖给他们半自动枪各1支,并出席了1959年4月召开的全国“群英会”。
1969年以后,民兵训练增加了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和防空、防化、防原子弹、埋地雷等内容。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20天。
(三)重要活动
民国17年(1928年),行流、插花等地赤卫队参加了中共皖北特委领导的“四·九”起义。
民国37年(1948年)春,阜北县民兵2000余人带着担架,支援解放军解放阜阳城。
同年冬,阜北县2万多民兵参加运粮、运武器,支援淮海战役。
1949年初,阜阳县民兵500多人,组成随军担架队,支援渡江战役。
在土改、镇反、抗美援朝时期,民兵巡逻、站岗、放哨,监视敌人的活动。1950年至1953年,配合公安部门,侦破反革命案件63起,管制各类反、坏分子3362人。
在治淮和兴建濉阜、阜淮铁路期间,民兵成立了战斗队和突击队,有102人被评为治淮和修路模范。
上一篇:第四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