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代,颍州城(今阜阳城)设大教场、小教场、演武厅,作为练兵比武场地;晚清及民国时期,兵事渐多,军事设施有:
(一)吊桥、鹿寨
清咸丰三年(1853年),知府张清源为防御捻军,下令将州城四关之城隍桥改为吊桥,昼起夜落,桥之两侧置鹿寨。民国32年(1943年),阜阳行政督察专员张威遐重修吊桥,桥外设鹿寨。
(二)碉堡
民国36年(1947年),国民党第十四绥靖区主任李觉令守城部队在城内大筑明碉暗堡,碉堡之间有战壕相通。
(三)靶场
民国年间,国民党驻军在第一公园(今阜阳市第五中学南部)设靶场。建国后,将靶场改至颍州西湖南岸,后因开挖泉河,移靶场于插花集东。(四)军用机场
民国24年(1935年)秋,在九里沟建军用机场,因距日伪占领区蚌埠较近,于地理城之李家集(今属阜南县)再建军用机场。1958年,在双古堆左侧建军民合用机场。
(五)炮台
清咸丰年间,清军为抵抗太平军、捻军,在阜阳城及三里湾筑炮台11座。民国36年(1947年),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在鼓楼和白衣楼(今阜阳市五中西南隅)等处建平射炮台。
(六)防空哨
抗日战争期间,在鼓楼最高处设了望台,发现日机,撞击铁钟发空袭警报信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鼓楼东侧建火警台(后改为防空警报台),用警报器发警报信号。
(七)防空洞、壕
抗日战争期间,县城及集镇遍挖防空洞、防空壕。1970年,开展战备教育,遵照毛泽东“还是房子底下挖洞,各家搞各家的,也不用国家花钱”的意见,县城机关及农村学校均挖防空洞,其中永久和半永久性的12处,全长415.5米。
下一篇:第四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