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晚清、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清末阜阳城有绿营兵(汉兵)1营,于老观巷、驿虎桥等地设汛,由兵备统辖。
清宣统三年(1911年)会员程恩普等响应武昌起义,宣布颍州独立,组建皖北国民军,计有兵士300余人。
民国2年(1913年)组建团防营,县知事任帮统。计有军佐、士兵1101人、马34匹、钢枪821支。
民国4年改团防营为警备营,编制与团防营同。钢枪换为套筒。
民国11年组建保卫团,有军佐、士兵800余人。当年豫匪“老洋人”陷城,保卫团溃散。
民国16年警备营被秦庆霖部收编。当年,县政府组建清乡民团(简称“民团”),辖15个总队、2个游击大队、9个独立队、1个骑兵队、1个迫击炮队。有军佐、士兵5125人、马48匹、套筒枪3069支、迫击炮2门。
民国22年清乡民团改编为保卫团,扩编为18个总队、3个警察队。因士兵不堪虐待,大量逃亡。最后有军佐、士兵2822人、马46匹、套筒枪2414支。
民国22年冬改编保安团为保安总队,下辖4个大队、3个警察队、1个迫击炮队,有军佐和士兵1388人、马45匹、套筒枪1362支、迫击炮2门。
民国27年在全县抗日的呼声下组建人民自卫军,县长吕荫南任自卫军司令。后被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三路军,辖2个支队,有官兵1353人、枪1303支。
民国29年保安总队改为国民兵团,辖4个大队(后扩充至6个大队),有官兵563人、枪502支。
民国32年组编各区清乡队为自卫大队,共15个中队,有官兵573人、枪540支。
民国28年组建后备队,下辖27个独立分队。民国30年,改27个独立分队为15个后备队。民国32年,15个后备队扩编为27个后备中队。每中队收训国民兵(19岁至35岁的甲级壮丁,时称“甲壮”)180人。后备队员在集训期间,负责地方治安。集训期满的队员,同退伍士兵共编为6个队,兵无定额,担负战时的通讯、担架、消防和运输任务。
民国3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压境时,县政府为维持残局,组建两个保安团,士兵多着便装,群众称之为“大褂子队”。连同自卫大队,共有官佐、士兵5300余人。
(二)地方人民武装
民国3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阜阳县北境,建阜北县,成立阜北县大队,有指战员213人。1949年,恢复成立阜阳县,撤阜北县,阜北县大队改为阜阳县大队,各区设中队,各中队有指战员100余人。
1950年9月成立阜阳县人民武装部,1951年4月,将人民武装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阜阳县人民武装部,领导阜阳县大队。1954年10月,改人民武装部为兵役局。内设军事、统计、民兵、征集、预备役军官4科。1959年10月,撤兵役局,恢复成立阜阳县人民武装部,设政工、作战训练、动员、装备4科。1975年,阜阳县人民武装部与金华县人民武装部调防,下辖4科改为政工、军事、后勤3科,至1985年未变。
1952年5月阜阳县大队及各区警卫班,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阜阳县公安中队。
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主要领导人更迭表
表84
上一篇:第一节 驻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