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知识青年插队落户
1968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之后,掀起上山下乡运动,城镇知识青年纷纷到农村安家落户。
阜阳县革命委员会为安排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工作,1968年成立“五·七”办公室(1974年改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各人民公社成立了知青工作领导小组,1969年至1978年,共接收下乡知识青年12067人(上海等外地知识青年3813人),集体插队11682人,单身插队的为385人,分别被安排到23个公社425个大队。
(二)知青管理
1969年,插队知青的劳动和报酬同于农民。1970年,插队知青的吃粮、烧柴由生产队包干,国家发给定期补助。
1972年春,国家发给知青每人500元的建房款和0.3立方米建房材。至1975年,全县共建知青住宅3613间(54195平方米)。
知青除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外,还要求他们“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科技知识”、“不准恋爱”、“不许结婚”。后来,提出“在农村扎根一辈子”,允许和农民结婚。有些知青无扎根愿望,而是“吃了睡,睡足玩,急了回城住几天”。
1974年后,上海知识青年办公室为创造“典型”,会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赠送阜阳知青每人一套自学小丛书,要他们参加函授学习。有些青年,经过劳动锻炼,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据1976年统计,全县有47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506人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41人担任了生产大队干部,有11人担任了人民公社干部,有284人担任了耕读教师、农技员、会计,有24人参加了省的先进工作者会议。上海知识青年张银福在1975年大水为患期间,为抢救生产队的耕牛,献出了年轻生命,中共安徽省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三)知青就业
1979年后,分批分期地安排下放知青就业。计:招工2568人,征兵215人,推荐升学469人,去海外继承财产11人,回城就业8791人。1982年,安置知青就业工作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