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生产资料
1.金属材料
民国时期,阜阳城有5家铜、铁专营店,经营零星金属材料。
1949年后,金属材料由县工商科统一调拨。1963年后,金属材料由县物资局直接调拨、供应、经营黑色金属90余种。计划内的供应由县计划委员会分配。1978年后,单一渠道购销改为多渠道购销。并采取调剂、串换、投标、联产、联销等形式,扩大计划外进货。经济效益较好的1982年,购进钢材2380吨,销售钢材2162.7吨,获利5.6万元。
2.机电材料
1956年后,农业向机械化迈进,供销合作社供应锅驼机、柴油机、抽水机、磨面机、榨油机。
1982年,成立县金属机电公司,经营机电、仪表、电缆、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电磁线、轴承、闸阀、量具、刃具、磨具等近百个品种。
3.建筑材料
阜阳县的建筑材料,有自产的砖、瓦和购进的水泥、钢材。1972年后,砖的销售量年平均为15600万块,瓦的销售量年平均为540万片,水泥的销售量年平均为13600吨。
4.化工材料
民国时期,无化工原料专营商店,油漆、颜料、碱粉等多由杂货店经营。1956年,县成立国营五金化工原料公司,化工产品由上级公司调拨,或从外地购进。统筹供应硫酸、盐酸、纯碱、烧碱、油漆、颜料等化工产品。1982年,县物资局成立建材化工公司,计划内的化工原料由建材化工公司供应,计划外的化工原料,由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供应。
5.竹木购销
民国18年(1929年),城内有竹木行12家,经营地方木材和皖西山区木材。1959年,成立县木材公司,木材由上级公司调拨。1962年,购进木材2116立方米,购进毛竹2.65万株、元竹164担。1970年至1984年共购进各种木材62195立方米、合成板1.21万片、毛竹14.98万株、元竹2525担。
6.化肥、农药
1953年开始施用化肥以后,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多。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等。1971年,县建国营化肥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需矛盾,但每年仍需要从外地购进化肥50000吨。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及供销合作社经销。
1952年,开始施用农药。主要有“666”粉、“D、D、T”等。1970年,县建国营农药厂,生产“666”、“1605”、“敌杀死”、“乐果”等农药,每年销售约300吨,虫害严重年份销售500至700吨,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及供销合作社经销。
(二)农副产品
1.棉麻
阜阳县农民旧有种棉传统。所产棉花,除自用外,全部投入市场。民国时期,每年售出棉花100万公斤。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同时,棉麻实行了专买专卖。由供销社统一收购。1975年,成立县棉麻公司,专营棉麻购销业务。从1978年起,国家拿出15%的预订金,与棉农签订预购合同,超额完成合同的,给予化肥奖励。收购量由1952年的118.9万公斤上升至1978年的273.1万公斤。阜阳县的苘麻,产量不高,1952年收购2450公斤。1971年改种红麻,当年收购1.245万公斤,1977年收购103.25万公斤,1983年收购460800公斤,1985年收购942550公斤。
2.蚕茧
阜阳县养蚕历史悠久,民国初年,最高年产7.5万公斤。民国27年(1938年)后,大量桑树毁于黄泛,蚕茧产量日下。1949年后,人民政府采取提高收购价格的办法,鼓励农民植桑养蚕。当年蚕茧产量上升至1.715万公斤。1951年,引进了江苏“华八”、“华九”和印度蓖麻蚕种,经繁殖后,1975年,收购蚕茧1.05万公斤(其中蓖麻蚕茧4460公斤),1960年,收购蚕茧2.375万公斤(其中蓖麻蚕茧9350公斤)。1966年,收购蚕茧3.66万公斤(其中蓖麻蚕茧4400公斤)。“文化大革命”中,把养蚕当作“资本主义”,大加讨伐,养蚕户减少。1982年,对蚕农进行了扶植,至1985年,收购量回升至4.82万公斤(其中蓖麻蚕300公斤)。
3.蜂蜜
阜阳县旧有“蜜乡”之称,群众习惯用泥囤养蜂。1953年后,多次引进意大利金星蜂种,实行木箱喂养。金星蜂逐步代替了阜阳蜂。1954年,养蜂1321箱,产蜜15万公斤。1985年,养蜂2573箱,产蜜13万公斤,产量极不稳定。
4.畜禽
阜阳县的商品畜、禽有生猪、菜牛、山羊、家兔、鸡、鸭、鹅等。畜禽产品有肉、蛋、皮张、羽毛、兔毛、肠衣等。
民国时期,阜阳所产“虎头猪”,远销蚌埠、上海、广州等地,猪肉商获利,养猪户吃亏。1953年,引进巴克夏、约克夏、长白、荣昌良种猪,生猪由国营食品公司收购。1959年,食品公司计划收购,定量供应。1961年,实行派购包销,每年约收购生猪2.3万头,外调1.9万头。收购量是1962年的12.6倍。
禽蛋多是自产自销。1952年收购禽蛋73万公斤。1958年,收禽蛋120万公斤,收鸡、鸭7.7万只,1984年,收禽蛋9.3万公斤。
民国年间,全县有16家经营皮毛的私营商店,收购的皮毛加工外运。1949年后,皮张由国营畜产公司经营,1955年撤销畜产公司,皮张由供销合作社经营。年收购黄牛皮、山羊板皮4万张左右,收黄鼠狼皮万张左右。
1949年以后,阜阳县养兔业有了新的发展,兔的品种增多。1959年开始引进安哥拉长毛兔和力克斯皮用兔。1978年又引进西德长毛兔,深受群众欢迎,发展很快。1982年底西德长毛兔存栏50万只。1985年底,西德长毛兔存栏139万只。1985年10月在插花镇召开了全国性的良种兔交易会,有26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参加,成交额达200万元。
5.废物回收
1949年开始收购铜、铁、锡等废旧金属及绳头、人发等。1952年,收购废物品种增多,每年收购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
1984年,县物资回收公司成立,当年购进额为57.3万元。销售额为100.7万元,1985年,购进额为121.25万元,销售额为156.19万元。
(三)日用工业品
1.棉布百货
清代末叶,有“吉祥永”、“王德和”13家资金较雄厚的棉布商店。民国期间,有“王同顺”、“金大昌”、“大德玉”、“吉成瑞”等20余家资金较雄厚的百货商店,商品多从蚌埠、上海购进。1950年后,棉布百货由百货公司、花纱布公司经营。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棉布实行计划调拨,计划分配。
1954年,棉布实行按人计量发票供应。1967年后,针织品也实行票证供应。1983年后,货源充沛,供应上废除了票证。
2.五金交电
民国时期,阜阳县只有铜器店、铁货店。小五金由百货店经营。
1956年,县成立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1957年撤销,业务交百货公司专营。1977年,恢复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计划内商品,由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经营,计划外商品,经营者自行采购。
3.日用杂品
民国年间,阜阳城有杂货行、店33家。1956年后,日用杂品由杂品公司、杂货合作商店、供销合作社经营。1978年后,日用杂品上市量增多。插花、口孜等主要集镇,出现了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日用杂品交易市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