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路
清末,有阜阳——正阳、阜阳——寿县、阜阳——太和、阜阳——周家口(今河南周口市)4条邮路,雇工挑运邮件。民国时期,恢复并开通了阜阳——正阳、阜阳——临泉、阜阳——亳县、阜阳——界首、阜阳——固始、阜阳——蒙城、阜阳——涡阳、阜阳——蚌埠共8条邮路,邮件除蚌埠一线租用私营汽车托运外,余皆雇工挑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通了阜阳——徐州、阜阳——合肥、阜阳——阜南、阜阳——界首、阜阳——亳县、阜阳——临泉、阜阳——颍上、阜阳——张村的省际、省内邮路(以上邮件均由火车、汽车托运,每日往返1班)和阜阳——王店、阜阳——颍西镇、宁老庄——行流、伍明——苏集、闻集——苏屯、大田——马寨、马寨——驿堂店(以上邮件由摩托车、自行车托运,每日往返1班)的县内邮路。各条邮路在县内设19处邮件交换点。
(二)邮件
1.邮件
光绪年间,颍州府邮局开办信函、明信片、印刷品、新闻纸、贸易契邮寄业务;宣统以后,增办快递挂号业务;民国元年(1912年),增办商务传单、保险信函业务;民国10年,增办航空业务;民国26年,增办军邮业务;民国36年,增办报刊邮寄业务,全县总函件量升至17189件。函件资费按重量计算。重量不超20克者,宣统二年(1910年)为银币3分,民国21年为银币5分,民国30年为法币1元,民国33年为法币20元,民国35年为法币100元,民国36年为法币2000元,民国37年为法币15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开办了平挂信函、保价信函、特种挂号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等邮寄业务。阜阳县邮电局合并于阜阳专区邮电局之前的1967年,全县总函件量为105.13万件,是民国28年总函件量的6.13倍。函件重量不超20克有者,最初邮资,为解放区地方币800元。1952年改解放区地方币800元为人民币8分至今。
2.包裹
民国以前,战争纷起,包裹邮寄业务时有时停。1949年阜阳县邮政局成立后,恢复包裹邮寄,开办最高保价包裹邮寄业务及代购货物、代收货价业务。1953年,取消了代购货物、代收货价业务,保价包裹的保价额提高至人民币500元。以后又恢复了代收货价业务,并增加了乙类保价包裹业务。出口包裹总数:1954年为1.12万件,1958年为1.76万件,1960年为2.44万件,1964年为1.90万件,1967年为1.49万件。包裹邮寄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5.5%。
3.汇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颍州府邮局开办定额和不定额两种普通汇兑业务。民国21年(1932年),阜阳县邮局继颍州府邮局之后,增办了电报汇款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定额汇票。1959年取消定额汇票,全县邮电支局、邮电所一律办理普通汇票、代收货价汇票、航空汇票、小额汇票、电报汇票、特种汇票、高额汇票、定额汇票等汇兑业务。票汇的方式:1953年前,收汇局将汇票与核对据从骑缝处剪开,汇款人用挂号函将汇票寄给收款人,收汇局用挂号函将核对据寄给兑付局。兑付局验收核对据后付款。1953年后,采用剪格汇票,汇款人将汇票用挂号函寄给收款人,凭汇票到兑付局取款。1959年后,使用专用汇票,由邮局内部传递。汇票额不得少于1元,不得高于5000元(1950年为300元、1959年为1000元,后增至此数)。解放初期,职工汇款100元以下者,收汇费5分。1953年,普通汇款不分金额大小,一律收汇费2角。定额汇款按15%收汇费、稿酬费按10%收汇费。1958年后,实行了全国统一汇率,每汇1元收汇费1分。航空汇款,除收汇费外,每张汇票加收航空费2分。电报汇款,除收汇费外,每张汇票加收电报费5分(后又改为1元)。出口汇票情况是:1950年为3400张,收汇费1300元;1952年为.61万张,收汇费5300元;1957年2.67万张,收汇费5400元;1967年4.33万张,收汇费9600元。
4.机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党政军机关机要文件由所在单位交通班承担,交通班设交通员。紧急文件,交通员骑马传递,一般文件,交通员步行传递。1953年,中共阜阳地委成立机要交通班,1957年,机要交通班与邮电局合并,邮电局设机要通信股,负责机要文件传递。1957年,建机要邮路7条,总长586公里,年均投送机要文件8000余件。1980年前后,年平均业务收入约5000元左右。
(三)报刊发行
民国年间,流入社会上的《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淮上日报》、《阜阳日报》,多是读者向报社直接预订或从报贩那里购买,周转时间较长。1949年阜阳县邮政局(人民邮政)成立后,试行了报刊发行工作,当年发行《皖北日报》(中共皖北党委机关报)8050份。1950年,全国报刊发行会议和全国邮政会议作出了由邮政部门发行全国报刊的决议后,阜阳县邮政局正式办理报刊发行业务,于营业室设报刊发行窗口。1956年设报刊发行站,配备发行报刊的专职人员。1966年,组织部分闲散职工家属参加报刊的推销,服务到门,发行的报刊种类由76种扩大到157种。1968年后,各种报刊均由阜阳专区(地区)邮电局直接发行。
(四)投递
民国以前邮件传递多是雇工徒步搬运。民国29年(1940年),有投递工8人,其中信差1人,邮差7人。远途邮件用肩挑,近途邮件用肩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配备了专职投递员18人,负责城市投递的3人,负责农村投递的15人。1952年,为投递员配备了自行车。1968年,县邮电局合并于阜阳专区邮电局后,城市设37段(其中大户段2个),有投递员60人;农村设92条投递线,有投递员69人。投递频次是:城市日投2次,农村日投1次。
下一篇:第三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