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阜阳县工业,有机械、化工、纺织、食品、服装、电镀、印刷、酿造、制革、编织、电器、文化、建材等门类。其中机械、化工、纺织、酿酒、印刷、建材、食品等7大门类为骨干工业。
(一)机械工业
民国时期,阜阳城乡有私人开办的铁匠铺,生产犁铧、犁面、锄、镰、铲、钉耙等农具和刀、勺等炊具。民国19年(1930年)后,城市铁业作坊引进手摇车床,办起小型铁工厂,生产农机配件。民国25年,县城有铜、铁铸造小厂54家。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对阜阳城轮番轰炸,加之苛捐杂费过多,这些小厂多数倒闭,只剩下6家私人铜、铁作坊。
1951年将阜阳城内的铜铁作坊组织起来,成立公私合营城关区铁工厂,厂址在今阜阳市胜利北路,有4间草房、8间瓦房,职工30人。1958年专区收管,改为阜阳专区中心机械厂。
1952年,县人民政府将散落在城乡的铁匠20多人组织起来,建8间草房,开办手工业联社,生产镰刀、锄头、菜刀等农具和炊具。1954年,该厂添置车床5台,职工由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于此同时,在主要集镇办起12家铁木业合作社。
1958年,以新华、建华两个铁木业合作社为基础,于今青锋机械厂开办国营阜阳县第一机械厂,设机械、轴承、车辆3个分厂。生产柴油机、电动机、轴承、鼓风机、破碎机等机械和配件。因设备简陋,产品质量差,1962年下马,所属轴承分厂下放到公社,改为新华铁木业生产合作社。1968年后,先后办了县农机一厂、农机二厂、拖拉机修配厂,后经调整,上述各厂分别改为阜阳县华丰电器厂、县压力容器厂、县齿轮厂、县锅炉厂。生产水泵、柴油机、调速器、面条机、榨油机、节能电器等20多个产品。年均产值90万元。(二)化工工业
民国年间,阜阳城有5家私营简易肥皂厂,以牛、羊油脂为主要原料,生产洗尘除垢的粗皂(群众称臭肥皂)。1958年,由地方财政投资,开办阜阳县化工厂、硝碱厂、橡胶厂、氮肥厂。化工厂有资金4.74万元,职工123人,生产肥皂、烧碱、雪花膏、香水、痱子粉、爽身粉、蛤蜊油及药皂。硝碱厂生产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硝酸铜及硫酸钠。氮肥厂生产硝酸铵、苛性钾。橡胶厂一直未能投产。1959年,上述各厂在整顿中停办。1967年,重办化工厂,增添锅炉,生产国标53型全油脂洗衣皂,产品纳入阜阳地区工业生产计划,年产肥皂300吨,产值50万元,利润2.5万元。1975年该厂划入阜阳市。
1970年,建阜阳县化肥厂和农药厂。化肥厂(后改称阜阳化工总厂),设有合成、碳化、造气、锅炉和机修车间。年产碳酸氢氨1万吨。农药厂生产666粉、甲乙基、“1605”、敌杀死、乐果、叶蝉散、甲敌粉等。
(三)纺织工业
阜阳县自古纺织有名,北宋乾德年间和明成化年间,皇帝把这里的绅、纶、绵定为必纳贡品。民国时期手摇纺车、木制布机遍及城乡,生产土布和丝绸。民国17年,从外地归来的学生吕峙山等购织布机30台,在城西门内开设“两淮织布厂”,日产白布1000公尺。因棉纱由上海买来,成本太高,转为生产皮革。此后,一些手工作坊引进一批半自动化的丝织机、织袜机。而大量纺织品仍靠木制织机生产。阜阳解放时,全城有私人皮鞋厂38家,丝织厂20家,规模都不大。
1949年,从涡阳张村铺迁来军用棉织厂,有职工10多人,木织机8台,为部队生产毛巾。1957年该厂与几家手工业联社合并,改名“新民棉织厂”,生产棉布、围巾。1964年,年产值25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1971年改为“阜阳县针织厂”,年生产毛巾129万条,袜子79万双,产值114万元。1975年该厂划交阜阳市管理。
1970年,建阜阳县棉织厂,有职工197人,固定资产14.27万元,产值35万元。利税2.2万元,生产的府绸、丝绢销往天津等地。
(四)酿酒工业
阜阳县素有“酒乡”之称,酿酒作坊遍及城乡。1949年7月,以蕴泰酱园和十数家酿酒作坊为基础,在龙王堂开办阜阳县酒厂。
1950年,迁酒厂于阜阳城南大街,1964年迁酒厂于七里河。1970年投资32万元,建年产1500吨的酒精车间,1989年,投资350万元,扩建酒精车间。主要产品有医用酒精、白酒、佳酿、颍州大曲、串香酒、醉三秋等。“醉三秋”于1981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酒,畅销阜阳地区及合肥、蚌埠等地。
1978年,改糖厂为阜阳县颍泉酒厂,所产颍泉特曲、颍泉大曲销至河南、山东等地。1985年,上述两厂有职工604人。年产值1417万元,上交利税284.8万元。
(五)印刷工业
清末,阜阳城有木刻印刷。1929年,阜阳人李泽忠创办石印。抗日战争期间,全县印刷业发展至30多家,官办的文化社主印报纸兼印课本、表格、名片。私办印刷厂资金雄厚者有美华斋、云峰两家。主要印刷作业本。阜阳解放时,阜阳城尚有印刷小厂14家。1951年,成立公私合营红光印刷厂,1958年转该厂为地方国营阜阳印刷厂,承印《阜阳县报》。1965年,该厂上交阜阳地区管理。1970年,重办阜阳县印刷厂,印制文件、表格。后经扩建,可印彩色图片、广告、簿本、书籍。1985年,年产值28万元,上交利税2.5万元。另外,还有城郊中学印刷厂,可承印课本、簿本、书籍、表格。
(六)榨油工业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三子程恩培,购置榨油机器,在袁寨开办“裕兴油厂”,日产豆油1万公斤左右,宣统二年该厂倒闭。1949年建国营淮上油厂,后改为阜阳县榨油厂,1958年有工人174人,年产348万元,1978年该厂划交阜阳市。1979年县粮油部门建马寨植物油厂,有固定资产44.51万元,年产油5000吨。
(七)建材工业
民国初,县内有大、小手工砖瓦窑300余座。民国27年(1938年)后,黄水连年为害,砖瓦窑大部倒塌。
1951年,建国营阜阳人民窑厂,创机制砖瓦之先例。1972年,新华人民公社建新华轮窑厂。1978年后,个人、集体一齐上,办起各类窑厂3285家,其中18门以上的轮窑18家,高吊窑厂1759家,隧道窑厂、马蹄窑厂1509家。1985年统计,以上各厂年产砖1.56亿块,年产瓦542万片(含水泥瓦),成为全县获利最多、战线最长的工业。
建材工业中,口孜的钢窗厂、插花的玻璃钢瓦厂、水泥厂及各地的水泥预制厂、石灰窑厂,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价值100万元的石灰、水泥及水泥制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