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干堤
清代末年,全县有颍、茨、柳、淮等干堤计505公里。民国27年(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干堤几乎全部冲溃。民国29年,县政府成立堤工委员会,每保征民夫50至100人,利用黄河枯水季节筑堤。并报请安徽省政府同意:“挖土1方(立方),发款1角”。第三区督察专员邓昊明在给省主席李品仙的报告中写道:“阜阳县灾民实挖土140363526立方米,仅发赈款318350元,所得不及十之二、三。灾胞劫后备尝饥饿,现一日血汗之所获,犹不得一饱,而工作不懈,情实可悯!”
1949年后,中共阜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修复、加固了颍、泉、茨河主要干堤。
1.颍河干堤
在县境内,左岸堤长64.78公里,右岸堤长52.72公里。1954年至1977年,利用11个冬春,组织11.73万民工,对堤身培土加固,完成土、石303.34万立方。堤顶高程增至32米至37.7米,堤顶加宽4至8米,内外皆系1∶3的坡度,险要处加砖石护岸。解放后未发生决堤事件。
2.泉河干堤
泉河自绝河湾以下弯度较大,原左、右岸的堤距较远,有21万亩土地被圈在堤外。1953年后,阜阳行政专员公署先后动用阜、临、太3县10.93万民工,经过3个冬春,开挖取直了绝河湾以下的河道,新建了河两岸的干堤,完成土、石506.33万土石立方。取直后的干堤长度,左岸由民国时期的49.43公里缩短至36.62公里,右岸由民国时期的41.2公里缩短至36.52公里。此后,组织10万民工对绝河湾以上的河堤进行培土,完成土石288万立方,使堤顶高程增至35.3米,堤顶加宽3至4米,内外皆系1∶3的坡度,险要处加砖石护岸。1954年,右岸孔桥堤决,淹程集、王店两区;1975年,左岸徐沟口堤决,淹闻集、宁老庄两个人民公社。
3.茨河干堤
原堤建于民国初期。1963年,废杨沟东旧堤,重建左岸新堤,救出水淹地1万余亩。仅1975年冬至1976年春,伍明、苏集人民公社组织2万民工,完成25.5万土石立方,加固了左岸杨园至吴桥段堤坝。使左岸堤长缩短至17.6公里,将右岸堤长缩短至15.8公里。另外,用5个冬春,将堤顶加高34.5米至35米,堤顶加宽至4米,内外坡度皆为1∶3。建国后未发生决堤事件。
主要干堤概况表
表25

(二)圩堤
民国27年(1938年),黄河花园口被扒开后,县内干堤全被黄水冲溃。县长吕荫南以“救地一亩等于救人一口”相号召,提倡广修圩堤。一时间,全县出现圩堤上千个。大的圩堤内有十数村和数千亩土地,小的圩堤内有三、四村和数百亩土地。但因土质松软,基础不牢,黄水一冲,大部崩溃。后经重修、再修,保留下来的共302处。1949年后,干堤逐步修复,一些无用的圩堤遂被拆除。1985年,干堤外保留和新建的圩堤共35处。
颍河左岸有:茨河乡茨河圩堤,1949年重建,堤顶高程34米,堤顶宽0.5米至1米,内外为1∶2坡度,保护3400口人、2513亩土地(系1985年数字,下同);潘寨乡竹园圩堤,1954年重建,堤顶高程35米,堤顶宽2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2990口人、4289亩土地;魏庄乡季渡口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2.6米,堤顶宽1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1000口人、900亩土地;临颍乡东平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1米,堤顶宽2至3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5750人、2299亩地;临颍乡顺河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1米,堤顶宽2.5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3000口人、2500亩土地;临颍乡范沟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1米,堤顶宽2.5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5053口人、994亩土地;袁寨镇袁寨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1.2米,堤顶宽1.5米至2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800口人、200亩土地;袁寨镇武庙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1.8米,堤顶宽2米至2.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2119口人、2462亩土地;北照乡吴楼圩堤,民国时期建,堤顶高程31.7米,堤顶宽2.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700口人、800亩土地;洪沟乡闫楼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2.6米,堤顶宽2.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1825口人、18750亩土地;洪沟乡白马圩堤,1949年建,堤顶高程31.4米,堤顶宽2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250口人、1520亩土地;口孜镇粮店圩堤,1950年建,堤顶高程32.5米,堤顶宽1.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362口人、95亩土地;口孜镇口孜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2米,堤顶宽2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10500口人、300亩土地;口孜镇曹沟圩堤,堤顶高程30米,堤顶宽2米,内外为1∶2坡度,保护200口人、150亩土地;汤圩乡河洲圩堤,1959年建,堤顶高程30.5米,堤顶宽3.5米,内外为1∶1.5坡度,保护2000口人、4500亩土地;汤圩乡王台圩堤,1964年建,堤顶高程30.5米,堤顶宽2米,内外系1∶2坡度,保护230口人、350亩土地。
颍河右岸有:宁老庄乡刘口圩堤,1975年建,堤顶高程32米,堤顶宽0.6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135口人、100亩土地;海孜寨乡樊营圩堤,1953年建,堤顶高程32.9米,堤顶宽0.8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670口人、600亩土地;海孜寨乡史王圩堤,1952年建,堤顶高程33米,堤顶宽0.8米,内0外系1∶1.5坡度,保护1600口人、700亩土地;海孜寨乡王府营圩堤,1963年建,堤顶高程32.5米,堤顶宽0.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卫520口人、400亩土地;泉颍乡泉颍圩堤,1963年建,堤顶高程32米,堤顶宽0.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400口人、1000亩土地;三十里铺乡邢集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2米,堤顶宽1米,内外系1∶2坡度,保护4300口人、6541亩土地;三十里铺乡芦华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2米,堤顶宽3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6870口人、1100亩土地;三十里铺乡洄溜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0.5米,堤顶宽3.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1900口人、700亩土地。
茨河左岸有:店集乡店集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4米,堤顶宽1.5米,内外系1∶2坡度,保护4210口人、13510亩土地;苏集乡苏集圩堤,民国年间建,堤顶高程34米,堤顶宽3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5000口人、8000亩土地;三门乡老寨圩堤,民国时期建,堤顶高程35米,堤顶宽3米,内外皆系1∶2.5坡度,保护7180口人、1.42万亩土地。
泉河左岸有:苏屯乡马岔圩堤,民国时期建,堤顶高程34.51米,堤顶宽1米,内外系1∶2坡度,保护480口人、1500亩土地;杜集乡新集圩堤,1955年建,堤顶高程34.5米,堤顶宽1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230口人、3100亩土地;姜堂乡王周圩堤,1968年建,堤顶高程31.2米,堤顶宽2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205口人、350亩土地;姜堂乡马窝圩堤,1968年建,堤顶高程31.7米,堤顶宽1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920口人、1141亩土地;唐营乡看河楼圩堤,1963年建,堤顶高程31米,堤顶宽1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300口人、500亩土地。
泉河右岸有:九龙乡温庄圩堤,1954年建,堤顶高程30米,堤顶宽2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910口人、305亩土地;华佗乡刘湾圩堤,1985年建,堤顶高程35米,堤顶宽3米,内外系1∶2坡度,保护1500口人、2250亩土地;华佗乡老湾寨圩堤,就寨墙修建,堤顶高程30米,堤顶宽1.5米,内外系1∶1.5坡度,保护120口人、100亩土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