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报刊
1、解放前办的报刊
《阜阳青年》共产党员周传业、周传鼎兄弟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民国15年(1926年)1月26日《阜阳青年》第1期在上海出版印刷,寄回阜阳“淮颍书局”发行。半月刊,共出8期,是阜阳最早的刊物。
《阜阳日报》民国19年(1930年),国民党阜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创办。8开4版铝印。社长刘介人,陈庶白、郭希同先后任编辑,记者王景星。“九·一八”事变后,曾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声援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报道省立三中学生联合阜城各届知名人士,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及募捐活动。报社自办副刊,阜阳中学生也在报上办副刊,发表文艺作品。民国27年(1938年)日军轰炸阜阳城,《阜阳日报》停刊。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阜阳县党部、县政府把《阜阳话报》和停刊的《淮上日报》合并,恢复《阜阳日报》。民国36年(1947年)夏,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经阜阳。国民党阜阳地方政府官员惶恐不安,《阜阳日报》停刊。
《午报》民国26年(1937年)冬创办。阜阳广大群众关心抗战消息,上海私立安徽中学教师周宪鲁、温丹甫等把每天从收音机收听到的战况,用油印报形式发出去。后来还加上简要地方新闻和文艺作品,很受欢迎。因当日出版,故名《午报》。民国27年(1938年)春改铝印,16开4版。吕醒寰任社长、周宪鲁任总编、李棱天任记者兼文艺编辑。日军轰炸阜阳后,改用油印出版,同年底停刊。
《动员报》民国27年(1938年)秋,阜阳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办。油印,8开2版。同年冬停刊。是宣传抗日的进步报纸,出版时间虽短,却起过积极作用。
《淮上新报》民国27年(1938年)冬,安徽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郭造勋,从惩罚汉奸倪道火良的钱款拨出一部分创办《淮上新报》,铅印,8开4版。社长吕醒寰,总编周宪鲁,编辑李绍堂、汪肇民,记者王景星。由于当时郭造勋思想比较进步,《淮上新报》基本上是抗日(的)报纸。民国29年(1940年)由宁坤顺接管,改名《淮上日报》。
《前哨报》民国28年(1939年)7月,第五战区第十一游击纵队政治部创办。先是油印8开4版,后改为铅印8开2版。政治部主任王丹枕负责,宁衡之、杨亚杰、陈汉声任编辑。由于王丹枕思想比较进步,加上涡北新四军四师《拂晓报》影响,《前哨报》发表过社论《抗战才是试金石》和《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的重大意义》等进步言论。民国29年(1940年)初,编辑人员离阜,《前哨报》停刊。
《淮上日报》民国29年(1940年)初,李盛宗代替郭造勋掌管阜阳军政大权,派宁坤顺接收《淮上新报》改名《淮上日报》。宋丰任总编辑,徐绵宜任新闻编辑。由于李盛宗秉承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意旨,《淮上日报》政治倾向开始右转。民国30年(1941年)上半年,国民(党)政府陆军第九十二军驻防阜阳,接办《淮上日报》,社长由军政治部主任刘子衡担任,总编辑是军部秘书王乾一。《淮上日报》政治倾向更向右转。民国32年(1943年)秋,第九十二军调驻山东。《淮上日报》由安徽省党部委员翟纯接办,次年冬,因无经费停刊。民国37年(1948年)5月,国民政府第十四绥靖区司令部设在阜阳,停办的《阜阳日报》、《中原日报》、《健行日报》得到其在纸张器材上支持,合在一起袭用《淮上日报》名,重新编辑出版。该报受绥靖司令部新闻处控制。同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军队和阜阳党政机关撤出,《淮上日报》停刊。
《阜阳话报》民国28年(1939年)冬创刊。先为16开4版铅印,后改8开2版石印,三日刊。全用白话文撰文故名《阜阳话报》。首任社长秦曼紫,总编辑秦启明,编辑刘华哲,美术编辑李伯英。该报文字通俗,思想进步,受到读者好评。
民国29年(1940年)3月,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迫害进步人士,秦曼紫、秦启明夫妇先后离阜。宫佩珍接任社长,刘华哲任总编辑,陈汉声任编辑,《阜阳话报》成为阜阳县党部机关报。民国32年(1943年)春,阜阳县政府接管《阜阳话报》,由三日刊改为日刊。后因县政府在经济上设置障碍,报纸不能按时出版。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阜阳话报》并入《阜阳日报》。
《中原通讯》、《中原日报》民国36年(1947年)下半年,《阜阳日报》停刊后,王景星以阜阳新闻记者名义创办《中原通讯》,后改为《中原日报》,8开2版石印。名为日报,实为不定期出版。内容是国民党中央简要新闻和商业行情地方消息。经费靠城内商人支持。民国37年(1948年)初停刊。《星期报》民国35年(1946年)秋,杨亚杰、邓凌波、朱骏利、汪传璩等人创办。先由《阜阳日报》社代印,后改油印,16开2版。此报文章短小精悍,发表议论,切中时弊。汪传璩写过一篇题名《梦》的杂文,讽剌蒋介石专制独裁,梦想在白骨累累的金鸾殿上坐皇帝。因而受中统特务警告。民国36年(1947年)夏停刊。
《革心报》民国36年(1947年)秋创刊。由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二厅派驻阜阳的褚彬挂名出版。吕金英任社长,朱骏利任编辑,8开2版石印,不定期。此报内容和风格与《星期报》相像。民国36年(1947年)底因发表《军民合作总站长李敬五用贪污款买沙地80亩》消息和《论新闻记者的道德》一文,当年除夕,吕金英和朱骏利被军统特务关押好几天,《革心报》不得不停刊。
2、解放后创办的报刊
《阜阳报》中共阜阳地委机关报。1949年8月1日创办。8开2版铅印,3日刊。1950年5月28日停刊。1951年3月21日复刊,4开4版3日刊,同年8月1日改《阜阳日报》,实为周六刊,星期天无报。1963年1月1日改《阜阳报》4开4版,每周三刊。1967年1月10日,造反派夺权后停刊。《阜阳报》第二次停刊后,从1967年1月13日起,以报社造反派组织名义出版(先后曾出《重要电讯》),1968年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于7月7日出刊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淮北报》,4开4版2日刊,1971年5月20日又改为《阜阳报》,1972年3月21日停刊。
《阜阳报》第3次停刊8年零两个月后,于1980年6月15日复刊,4开4版3日刊,沿用原《阜阳报》编排序号(含《淮北报》)1984年底改为双日刊。到1985年6月底共出版5055期。
《文艺宣传材料》、《群众文化》1955年底阜阳专区中心文化馆创办。每月1期,8开2版。发行量1000份。总编辑王兴华。1957年因经费限制停刊。《群众文化》1958年7月,由前者改刊,铅印,双月刊,1958年底停刊。
《文化通讯》1979年由地区群众艺术馆《文艺演唱材料》改刊。月刊,铅印8开4版,发行量2000份。1983年停刊。
《新苗》与《百花》1970年阜阳镇毛泽东思想宣传馆创办,阜阳市文化馆续办。不定期发行,先为油印品(发行12期)。1973年春改铅印(发行18期)。1978年改《百花》,4开4版,不定期发行。1984年底停刊。
《颍州文艺》1984年7月,阜阳市文联创办,铅印,4开4版,内部发行,不定期。
《影坛花絮》1971年阜阳地区电影公司创办。4开4版,月刊,内部发行。主要刊载阜阳地区各县市影剧院排片时间,介绍新片内容和影评文章,至1985年已出版80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春,阜阳师范学院创办,为学术理论性刊物,季刊。1985年起由邮电局向国内外发行。
《剪纸艺术》1985年,中国剪纸研究会委托阜阳地区民间美术研究室创办,不定期,全国内部发行。
《阜阳史话》1983年2月,阜阳市政协文史组创办。32开本,不定期,内部发行,主要收录阜阳文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现已出版9期。二、通讯
1978年6月,市委宣传部有专职通讯干部1人,由宣传科代管。1979年成立宣传文化通讯科,1984年成立通讯报道科,市直部分单位和县级厂建立了业余通讯报道或配备了通讯员,对全市新人新事和中心工作进行采写报道。通讯报道科成立后,每年为中央、省、地三级新闻单位采用的稿件由原来的十几篇;发展为每年200多篇,稿件被采用率达90%以上。
全市现有通讯员200多人,每年定期进行培训,组织通讯员为有关报刊集中宣传和报道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新涌现的典型单位和新闻人物。每年定期评选优秀新闻,对做出优异成绩的通讯组织和通讯员进行奖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