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旧城
颍州府(与阜阳县同廓)是座历史古城,位于阜阳市西部,北枕泉河,东距泉河与颍河汇流处3华里。中心位置居东经115°50′,北纬32°54′。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颍州因颍水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同廓设阜阳县,阜阳县为雍正帝所命名。旧城分南北二城,北城北枕泉河,南至今古楼,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约450米,面积0.38平方公里;南城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950米,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旧城城廓内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四周城濠水面面积约0.4平方公里。
元代以前旧城为土城,明洪武初年指挥佥事李胜重修颍州城,将北城土垣改为砖垣,砖墙高1丈8尺(市尺),周长4里(华里),开四门,定名北门“承恩”,东门“达淮”,西门“通汴”,南门“镇颍”(即古楼);后于西城三眼井处另开小西门,叫“望湖门”,俗称“水西门”(即今水门口)。明正德年(1512年)以后,兵备道孙磐堵塞水西门,议修南城为砖城,未成。
明万历二年(1547年)知州赵世相扩建颍州城,自鼓楼跨西向南增筑南城砖墙,周长5里44步。使南北二城连为一体,总周长9里44步。北门未改,东、南、西三门俱开于南城,东名“宣阳门”南名“迎薰门”,西名“宜秋门”,四门皆建城楼和月城。因南城跨西突出北城而建,故城有五角,其四角皆建敌楼,东南角建“望霍楼”又名“奎星楼”;西南角建“克敌楼”,又名“白衣楼”;西北角建“凯歌楼”,又名“阜财楼”;东北角建“向蒙楼”又名“龙神楼”;鼓楼跨西城角,建刘锜祠。旧城廓外有马路宽8丈,河宽13丈;北廓外,马路宽10丈;河宽15丈;东城金鸡以北至东北城角2丈5尺,河宽5丈5尺。
颍州旧城经明、清历次修建,直至民国期间依然完整。民国28年(1939年)7月,在抗日战争期间,安徽省府委派副师长赖刚,以“拆城防敌”之名,与阜阳县长李建文,征集民工2万人,环城四面动工,先拆除城墙砖,继而拆除城上建筑,城墙土隍平其过半。城上建筑仅存古楼和奎星楼;刘锜祠拆后于次年重建数间。砖石城基仅存刘锜祠后和北城西面两段。
解放后,因修南北大街(今解放路),便于通行汽车,拆除了鼓楼,在原城墙土基上拓建环城路。
旧城现为阜阳市鼓楼区,部分环城路已铺设柏油路面,环城植树绿化,东城河经过清淤、美化,部分河段用块石护岸,修筑曲桥、亭台,成为人们游憩的风景区。
二、规划
城区的正式规划是1958年制定的。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在城镇人口不足10万,工业刚成雏形,铁路未建,公路还不甚通畅的情况下,本应从小城镇的实际出发,考虑发展规划;但由于当时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不顾科技人员的建议,盲目贪大,把阜阳规划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下简称“双百”规划)的特大城市。脱离实际的把几条主干道路的宽度定为60米,既无力修建,又不准农民耕种。计划建设钢铁厂、水泥厂、糖厂等,结果造成劳民伤财。后来又遭遇3年困难,“双百”规划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双百”规划破坏了原有的较紧凑的城镇建设格局,把阜阳拉成为东西8公里有余、南北近5公里的松架子。
1978年阜阳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制订阜阳市区建设的第二次规划。1980年6月经省建设厅初步评审,同年12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了<阜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这次规划分近期(1990年底)和远期(2000年底)两个规划期。主要内容有:1、城市概况。2、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3、城市性质。4、城市规划设想。5、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6、各项工程规划。对于这个规划普遍认为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并按照省政府1983年12月的批复精神进入实施阶段。
三、测绘
1959年为了进行“双百”规划,曾请华东勘测一队、建工部第三测量队和省建筑厅设计院等3个单位粗测过比例尺为1/2000的地形图54幅(54平方公里)。后因原图与现状不符,原测绘控制点在“文革”期间几乎全部被毁。1976年建市后,为解决制定城市规划的燃眉之急,城建部门与阜阳师范学院合作编绘了万分之一的地形图。1983年6月省政府关于阜阳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下达后,拟定了测量控制网布设范围:北起周棚,南至九里沟,西起地区传染病院以西的黄庄,东至肉联厂以东的季庄。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平面控制网的首级控制为城市三等三角网,点数为32个,面积为157平方公里。该网的加密控制为城市四等三角网,点数134个,城市一、二级导线,点数约500个,高程控制网的首级控制为城市二等水准网。从此,测绘工作正式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规划,经费、编制、仪器设备陆续到位,城市测绘工作全面展开。
四、功能分区
因泉河、颍河在市内交汇,把市区分成颍河西、颍河东、泉河北三个自然区。颍河西是老城区及解放后新建的城区,这里居住本市大部分城市人口;颍河东是火车站新兴的工业、仓库区;泉河北是目前的蔬菜基地之一及分布零星的工业、停车场。因此,河东区是阜阳的发展方向。也是工业、对外交通、仓库的集中区。河西则是本市生活居住区的重点。泉河以北近期作为蔬菜地,远期作为城市的生活备用地。
1、河西工业区
河西工业区即三里湾至七里河一片,又称轻纺工业区,位于是颍河以西,南至城市防洪坝、西至颍州路、北至颍河路。原有工业以轻纺为主,有纺织厂、针织厂、缫丝厂、面粉厂、制药厂、酒厂、皮革厂、玻璃厂、服装厂等。工业区的道路基本形成。这里建有110千伏变电所。离老城区及三里湾生活区较近,生活福利设施部分建成。该区还有砖瓦厂、予制厂,基建材料就近方便,远期市窑厂搬迁后可作为工业区内绿化带及小型游园。在该区的南端临颍河,放有污染的工业,如制革等厂,便于废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今后工业项目安排可以集中在莲花路以南。
2、河东工业区
河东工业区又称机械工业区,分成2片:
阜蚌路以北片地处市东北角,在济河以东,中蒙河以西,颍左干渠以北,有轴承厂、拖拉机厂、化肥厂。工业区内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有济河变电所。此地处于城市边缘地带,与生活区近而不互干扰,又有颍左干渠和阜蚌路绿化带相隔,济河路贯穿居住区及工业区,交通方便,济河从中穿过,以便雨水排放。
胡桥片即沿颍河东路两侧,这里现有烟厂、纸厂、青峰机械厂、麻纺厂、棉织厂、汽车修配厂、县农机厂。
化肥工业,化学工业在阜阳县化肥厂周围安排。
过去散布在居住区中的制革厂、二药厂已搬迁。对有污染的针织厂、棉织厂也已搬出。今后要杜绝有三废的工业在市内开办,正在建设的印染厂要做到三废同时处理。
铁路以东的肉联厂是一个大型的食品工业,今后在本厂周围建立以利用猪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药等工业。
河西生活区即老城、三里湾、七里河一片,面积约700公顷,全市性的公共建筑都集中于此。也是地、市、县的党政机构所在地、市政、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道路、广场等已基本形成。是阜阳市的中心。
此生活区内有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居住建筑大都是平房,密度低,平房危房多,要作改建。在改造旧城的同时,分布一些小的游园和城市绿地。
河东生活区北起颍左干渠,南至颍河东路,东起火车站,西至颍河,面积约400公顷。生活区南面和北面是工业区,济河从中间穿过,排水方便。下河线货场拆除后改建的高层住宅区,面朝颍河,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泉北生活区泉北区约150公顷,远期规划为生活居住用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