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土壤分布既受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又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所以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于成土质的表现。由于市区基本属于河间平原,地势平坦,开发利用历史久远,经济活动频繁,地下水直接参与成土过程,加之近代黄、淮河泛滥对远古土地进行的侵蚀和覆盖。成形于市区以砂礓黑土和潮土为主的土壤格局。
一、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在土壤形成前,未经生物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地质矿物体。市区土壤成土母质的基本构成是古河湖相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和近代黄泛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
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是富含碳酸钙的黄土性物质。在距今大约4000至10000年的地质年代中,沉积物中的碳酸钙水洗较为彻底,通体已无石灰反应,土体上部为浅灰黑色粉质亚粘土层,垂直裂隙发育,土块较破碎,偶含小石灰结核,此层段保留着古沼泽化有机质表层的残余特征,下部为褐黄色钙结核粉质亚粘土层,垂直裂隙较发育,裂隙面上有黑色铁锰质斑纹淀积。从堆积物颗粒组成和土体矿质元素变化看来,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铁、铝、硅等元素通体分布均匀,变化不大,重矿物含量较高。
近代黄泛沉积物组成物质中以粉质亚砂土、粉土、粉质亚粘土为主。由于黄泛沉积物沉积时间不长,仍保留着黄土的某些属性,如土体中游离碳酸钙含量较高,具强石灰反应,磷、钾含量丰富,含盐量小于千分之一。
二、土壤分类
市区耕地27883亩,分属潮土、砂礓黑土和棕壤三个土类,在包括三个亚类的潮土中仅一个亚类黄潮土在市区有分布,其面积达15881亩。其中砂土(属)1219亩,两合土(属)4980亩,淤土(属)9682亩。在包括七个土属的普通砂礓黑土(亚类)中,市区仅有砂礓黄土和淤黑土两个土属有分布,耕地面积为8936亩,其中砂礓黄土(属)879亩,淤黑土(属)8057亩。潮棕壤是棕壤土类中唯一的亚类,市区有潮棕壤3066亩。其中有破黄土(属)2715亩,淤坡黄土(属)351亩。
1、黄潮土是近代黄河泛滥沉积物经过潮化和早耕早熟化发育而成的初育型冲击性土壤,也是全地区肥力较高,成土年代较近,在市区分布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黄泛沉积物最早覆盖在砂礓黑土上的时间是东汉末至三国初期(公元125年至235年),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向南决口,金人为了侵略南宋而不予堵口,从而造成黄河长期夺淮的局面,颍河当年就是黄泛入淮的主要河道之一。在此后的660年中,黄河经常在淮北泛滥,在泛道两岸沉积了大量的黄泛物质形成了现代的冲积平原。
黄潮土的主要特征是:质地变化大,沉积层次明显,富含碳酸钙,达8—9%;呈微碱性反应,PH值在8.4左右;物质积累较多,自然矿物质营养较高,有机质含量除淤土外,一般低于砂礓黑土,含钾较富,含磷量中等,速效磷较低。
砂土分布于颍河两岸地势较高,地下水位3—5米,雨季可升到两米左右,矿化度小于1克/升。其生产特性是:质地较轻,表土疏松,耕性好,适耕期长,耕耙不起坷垃,易立苗;结构差,孔隙度低,雨季易滞水受渍,农民称之为“扯皮砂”的淤底砂更易受涝渍;有夜潮性,较耐旱;代换量低,养分含量不高,不耐肥,易漏肥,不拔籽粒,作物生长期有脱肥现象;通气性好,有机质矿化作用强,施肥见效快;适宜种植小麦、棉花、油菜、花生和药材,利用现状多为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两合土即砂淤两合土。主要分布在颍河泛滥带两侧,介于砂土和淤土带之间,地势高于淤土,低于砂土,地下水埋深1.5—3米,雨季可升高到1米左右,矿化度小于1克/升。两合土质适中,多中壤土,结构和耕性好,适耕期长达10天以上,耕时不起坷垃,好立苗,保水保肥,水、气、肥、热协调,地力平拉,兼具砂土、淤土两者的优点,农谚说;“买牛要买爬地虎,种地要种两合土。”对淮北的各种农作物,两合土都适宜,多为一年两熟。
淤土主要分布在颍河两岸平原外缘地的低平地带;地下水埋深1—3米,雨季可升到1米以内,矿化度0.5克/升;粗粒含量高;呈碱性PH8·1—8·3,通体强石灰反应;养份含量。它的生产性能是:(1)质地粘重,可塑性可耕性差,适耕期短。农谚说:“头天粘,二天干,过了三天用钻钻。”几乎每年都得打坷垃,所以必须抢墒整地,适时播种,(2)养分含量高,前劲稍差,后劲足,拔籽。农谚说:砂土地,好看苗,淤土地好吃馍。(3)立苗差,播种量大。(4)保水性差,怕旱。(5)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棉花等类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三年五熟。
2、普通砂礓黑土成土年代久远,在距今6千年前,砂礓黑土区的气候逐渐转暖,植物极茂盛,现代河系于5千年前开始发育,当时平原排水状况极差。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淮北多大泽,黑土层即是这个时期沼泽化的产物。有机质在嫌气条件下分解合成的腐植酸,作用于黄土性古河相沉积物中的粘粒,发生了分散染色作用,形成了黑土层。砂礓是中种碳酸钙结核,它是在平原排水不畅和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碳酸氢钙通过的反复淋溶、脱水和积淀过程,年复一年逐步形成的,土体上部多面砂礓,质脆易碎,形成于距今2000—6000年之间,土体中部多砂礓,质地坚硬。状似生礓,形成于距今4000—30000年之间,处在距地表3米左面的砂礓盘由是在16000—40000年前形成的。
砂礓黄土所处地势较高,所以顺水快,渗水强,雨后不易积水,受涝渍现象比较轻,由于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力弱,地表土壤蒸发又快,遇旱时地表易龟裂,严重时可出现几十厘米深的纵横裂缝。其生产性能是:耕性较差,适耕期一般4—6天,在适耕期内好耕好耙,保肥性好,适种作物有:小麦、高梁、红芋、花生、芝麻等,多为三年五熟。
淤黑土:市区分布面积最大,它由于耕层质地粘重,结构不良,多小块状,易漏风跑墒,旱时易开大裂,耕性差,适耕期只有三天,代换量较高,保肥耐肥,供肥缓慢,但有后劲,作物生长为后发型。适宜种植小麦、黄豆、红芋、棉花、烟叶、蔬菜等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三年五熟。
3、潮棕壤它是成土母质为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在经历漫长的溶粘化和早耕熟化过程之后逐步形成的。
坡黄土耕性不良,“干时坚硬,湿时泥泞,干耕坷垃大,湿耕扯大伐”。适耕期短,夏季2—3天,春秋季5—7天,必须抢墒耕种,但又要耕干不耕湿。坡黄土所处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不易受涝渍威胁;由于土壤透水性能差,极易受旱,农民有“三天不下雨小旱,五天不下雨大旱”之说。坡黄土保肥性好,供肥性一般,但土壤较痹薄。坡黄土宜种作物多,发苗差,较费种,为后发型。宜种小麦、红芋、油菜、芝麻和棉花等多种旱作作物,由于土性较紧,水分渗透系数小,一般不易漏水,适合改种水稻。
淤坡黄土质地粘重,适耕期短,夏季3—4天,春秋5—6天。干旱时易开裂,易拉断作物根系;湿时粘泞,通气性差,因此要抢墒耕耙提高整地质量,淤坡黄土潜在肥力高,土层深厚,保肥性能强,属暖性土,春播可适当抗旱,它宜种范围广,小麦、大豆、红芋和棉花等多种作物都适宜。目前利用为麦、豆一年两熟,有时为小麦—红芋—棉花两年三熟。
三、土壤养分
1、土壤有机质与全氮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4%,在全国来说相当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的耕地面积4182亩,占市区耕地面积的15%;在1.26%至1.5%之间的13125亩,占市区耕面积的6.5%;其中在1%至1.25%的5576亩,占市区耕面积的20%。
市区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值为0.125%,相当于全国的中等水平,其中含量在1.01%至0.13%之间的面积有1394亩,占市区耕地面积的5%;在0.076%至0.1%之间的面积有25095亩,占市区耕地面积90%;在0.05至0.075%之间的面积有1394亩,占市区耕地面积5%。
2、速效磷与速效钾
土壤中的速效磷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磷酸和比较容易转移到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盐。
市区耕地速效磷含量大于10PPM的面积(1PPM为百万分之一)达2788亩,占耕地面积的10%;在6—10PPM之间的面积达19519亩,占耕地面积的70%,剩下的2788亩,速效磷含量仅在3—5PPM之间,就总的情况而言,市区耕地速效磷含量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市区耕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总平均达183PPM,其中大于200PPPM的面积有12516亩;在151—200PPM之间的有8364亩。此两项就占去了总面积的75%,市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全国各地相比较都是相当丰富的。
下一篇:第四节 水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