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体制
建国前,全区只有亳县、阜阳、蒙城、太和、界首、涡阳6个雨量测量站,属水利部门。国家气象局收集出版建国前气象资料,涉及阜阳地区仅有阜阳、亳县、涡阳、蒙城、太和等县1932年气温资料以及阜阳、亳县、蒙城、太和、涡阳、颍上若干年份雨量资料,断断续续,零星不全。
建国后,全区气象事业迅速发展。1953年,建阜阳、亳县2站,为军事建制,业务管理直属华东军区司令部气象处。1954年始,气象系统转归地方建制,台站属安徽省政府气象科领导。1956年始,全区未建站的各县先后组建县气象站。1958年5月建立阜阳中心气象站,负责蚌埠观测组、亳县、正阳关、蒙城、涡阳、界首、阜南各站业务管理。1958年10月,成立阜阳专区气象台,1970年,气象部门实行军管,地区台属军分区领导,各县站属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3年,撤销军管,成立阜阳地区革委会气象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气象部门全面调整改革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实行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体制。
二、气象测报
1、地面测报
1953年1月1日,阜阳、亳县两个气象站正式工作,观测规范执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气象测报简要》(1950年11月)。1954年1月1日起,执行中央气象局颁发的《气象观测暂行规范地面部分》,全国统一观测时次,时制改用地方平均太阳时。1960年8月,执行中央气象局颁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制改为北京时。1980年8月,执行中央气象局颁发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阜阳、亳县两气象站改为国家基本站。涡阳、蒙城、临泉、太和、界首、颍上、利辛、阜南8个气象站改为国家一般站。观测时制、时次均与原规定相同。阜阳、亳县两站地面观测工作的观测、编发报、报表制作,1985年前均为人工操作;1985年起,编发报和报表统计改用PC—1500计算机操作。
全区台站自1953年起,基本观测项目有:云(云状、云量、云高、云向、云速)、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湿度、风(风向、风速)、降水、蒸发、雪深、地面状况和最低气温。1954年增加气压、日照、地面温度,阜阳、亳县两站增加冻结现象(1957年改为电线积冻)观测。1955年增加积雪密度,开展5、10、15、20cm浅层地中温度观测(亳县站除外)。1957—1959年,阜阳、亳县两站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观测。1958年增加冻土观测,1959年阜阳站增加40、80、160、320cm,涡阳、蒙城站增加40、80cm深层地中温度观测。1960年取消地面状态观测。1968年阜阳停止160、320cm地温观测,至1981年恢复。1980年阜阳、亳县、蒙城3站积雪密度改为雪压观测,其它各站积雪密度观测取消。1982至1985年阜阳、亳县站接受环保部门委托开展酸雨观测。
天气电报编发种类有:天气报和补充天气报、航空危险天气报、台风天气报、重要天气报、雨量报、水情报、气象旬(月)报。
2、高空探测
阜阳高空探测站点建于1957年10月,担负每日07时(北京时)1次无线电探空并拍发气象探空电报。1958年4月开始担负每日07、19时(北京时)无线电探空和经纬仪测风,拍发2次探空测风电报任务。1972年,经纬仪测风改为雷达测风。阜阳高空探测报和地面天气报一样,参加全国气象广播。1976年,阜阳列为联合国气象组织欧亚气象情报交换站点之一。
高空探测项目是各规定高度的风向、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并选择出表示测站上空大气层结构特征和特性层。阜阳高空气象探测高度可达26000米以上,最高可达30000米。
3、天气预报
阜阳单点天气预报始于1954年初的单站霜冻补充预报。1958年阜阳建台时,开始运用天气图等预报工具,使天气预报逐步走向正规,并得到较快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错误影响,全面否定运用天气图等预报工具,使台站预报业务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后,天气预报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各台站不同程度的配备了比较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扩大了天气信息的来源,提高了时效。
各县站预报,是在抄收收听大台大范围天气形势和预报基础上,结合当地天气实况、单站要素资料、群众经验和地理位置等特点作出的本县天气预报。其中天气形势分析,1963年后,开始定时抄收由合肥、武汉等台播发的区域站点和指标站的各高度层气象要素语言广播,进行简易天气图分析。1975年,在运用单站气象资料制作的各类曲线图、点聚图、剖面图等预报工具基础上,开始引进应用统计学预报方法。1976年后,全区各县站普遍配备了传真接收机,接收合肥、上海、日本东京等地播发的区域天气实况形势分析,雷达回波拼图,以及天气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计算和省台综合预报指导信息等。县站预报曾按时效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1985年起,根据安徽省气象局决定,各县站停止制作本县长期天气预报,只传递上级台发布的长期天气预报。
三、气象服务
1、短时预报
1983年汛期,淮河水位超过最大允许警戒线,中共阜阳地委和防汛部门研究决定在阜南王家坝炸坝分洪,在炸药备齐,民工待命的关键时刻,阜阳台雷达探测分析大雨将在2小时内停止,没有大的洪峰威胁淮堤。据此,有关领导部门当即研究改变原决定,保住了分洪区83万亩农田。1984年起,阜阳台雷达正式对外发布短时预报。据统计,3小时短时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6小时准确率在70%左右。
2、农业气象
1979年后,全区重新组建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明确提出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是农业气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主要内容有:主要作物产量气象预测预报、主要作物生育期间气候评价、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的专题分析与调研、主要农事季节的农业气象情报与信息。1985年起,原不担负农业气象测报任务的气象站,根据安徽省气象局要求,也先后确定农业气象兼职人员,量力而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