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机构
1959年4月16日成立安徽省阜阳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区科学技术管理工作。1962年10月撤销。1966年9月7日成立中共阜阳地区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1968年8月24日成立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科技革命领导小组。1970年11月5日将科技革命领导小组改为阜阳地区革委会科技所革命领导小组。1973年10月成立阜阳地区革委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1月9日根据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编制领导小组批准,将阜阳地区革委会科技所改为阜阳地区科技局。1978年1月中共阜阳地委决定撤销阜阳地区革委会科技局,成立阜阳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辖地震办公室、标准计量局(1985年3月划归阜阳行署经济委员会)。
二、专业科研机构
1986年,全区共有各类科研机构52所,地直6所,县属11所,民办科研机构26所,厂办非独立科研所、室9个,共有科研人员450人。
1、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阜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座落在阜阳市西北侧。1949年秋始建,名为阜阳专区农林场,地址在阜阳城南九里沟。1951年扩大农场范围,在阜阳城小东门外(现青颍公园)建苗圃,搞园林花卉,棉花试验,在九里沟农场搞大田良种繁殖。1952年建立西湖农场。1958年阜阳农校并入农场。1959年9月农业试验区划出,成立阜阳地区农科所。1960年场校分开,以农科所为主,所、场并存。1963年撤农场建制。现有职工114人,其中科研人员47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13人),工人67人,离退休人员38人。耕地390亩,建筑物面积10060平方米,藏书(资料、档案、图书)12755册。科研仪器设备44台(套),汽车、收割机、拖拉机6辆,机井4眼,灌溉设备2套。1984年划属行署农牧渔业局,经费由行署科委管理,为处级科研事业单位。
阜阳地区农科所坚持从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出发,围绕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发,开展大豆、小麦、山芋、水稻、油菜、蔬菜等作物的选种、育种和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并结合本地区耕作特点和作物布局,研究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历年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2、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1977年由阜阳地区苗圃改建而成,位于阜阳市西七渔河西岸。1980年确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总面积为40亩,其中林业试验田30亩,生活用地10亩,房屋20间。现有职工18人,其中技术干部11人、工人7人。1980年以来先后承担省级林业科研项目11个、地区级科研课题6个。大袋蛾综合防治、泡桐檀条林研究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四等奖。楸树品种调查及繁育技术研究、柿树优良品种资源调查及繁育技术研究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荣誉奖。上述获奖项目同时获得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地区林业技术改进二等奖2项。建所以来,科技人员曾在国家级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篇,并编著《北方竹种及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3、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
1959年建立。现有职工51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工人10人,专业技术人员3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1人)。该所历年来研制成果斐然。1962年至1966年,通过省级鉴定的小型农机具有:QY—500D型山芋切片机。通过地区级鉴定的有:阜阳轻型步犁、五行畜力播种机等。其中山芋切片机、轻型步犁均投入大批量生产,畅销省内外。70年代,共参加全国性会战项目4项,均通过部级鉴定。其中:北方旱田圆盘耙系列设计、谷物联合播种机系列设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喷灌泵系列设计、摇臂喷头系列设计获全国推广先进水平奖。1978年以来,科研工作有较大发展。通过部级鉴定项目2项,省级鉴定项目23项,地区级鉴定项目7项,在32个鉴定项目中获奖项目20个共29项次,其中:全国地市情报网情报调研成果奖1项、国家机械委科技成果奖1项、省机械厅科技成果1项(包括5种产品)、省科技进步奖5项、省“五小”发明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奖13项、地区科技成果奖3项。
4、地区科委中心化验室
1958年建立,名为阜阳专区工业综合化验室。1959年划归阜阳地区科委领导,扩建成阜阳专区科学研究所。1962年机构大调整中仍保留化验室,归专区农业局代管。1964年划归阜阳专区科协。1968年并入阜阳地区革委会科技所,1978年恢复阜阳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化验室得以加强,曾为阜阳地区科研所。1984年机构改革时,明确中心化验室为事业单位,编制8人。
5、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阜阳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前身是阜阳行署科委科技情报室,1975年1月建立,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该所主要负责阜阳地区科技情报信息收集、整理及传递工作。1985年后,购置复印机4台、四通打字机3台、微型电子计算机4台、摄像机1台、放像机2台及照相机、录音机、彩色电视机等,促进科技情报收集、储存、传递的现代化。现有各类科技图书资料1.5万册。先后对社会开展外文翻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业务。创办《阜阳科技信息》刊物,与全国各地600多家科技情报所开展信息交流业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