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3年兴办阜阳县塑料厂,生产塑料钮扣、塑料梳子,年产值2000元。1980年阜阳塑料厂购进6台农用薄膜生产机组,开始生产农用薄膜。1982年,界首塑料一厂从武汉购进一台农膜生产机组,开始农膜生产。阜阳市塑料厂从日本引进一台农膜生产机组,使本地区农膜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85年全区已有农膜生产机组10台,年生产能力达7000吨。1981年,界首市开始生产聚丙烯撕裂薄膜,用撕裂薄膜生产的绳质轻柔软,美观坚韧,结实耐用,推动了以太和县皮条孙为中心的撕裂膜绳的生产,撕裂膜供不应求,1985年仅界首就有撕膜机组20多台,撕裂膜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0吨,因而界首成为全国四大撕裂膜集散地之一,皮条孙成为全国著名的撕裂膜绳的专业市场。
1985年,全区二轻系统塑料制品企业有21个,职工1850人,固定资产400多万元,各种设备354台(套),年生产能力达2万多吨,产品有农用、日用、包装、建材、工业配件等40多个品种,当年生产各种塑料制品8040吨,完成产值2838万元,实现利润113.4万元。
界首县塑料总厂:1967年兴办,原名综合社,主要生产罗底、铁筛、窗纱等。1978年开始生产编织袋,1980年购置2台拉丝机,开始生产扁丝,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当年实现利润7.2万元,为企业发展打下基础。1981年开始生产聚丙烯撕裂薄膜,为界首周围农村提供了理想的纺绳原料,产品供不应求。1984年贷款90万元,增添撕膜生产设备。1985年,企业占地1.1万平方米,厂房5400平方米,职工250人,各种加工设备70多台(套),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产各种塑料制品1851吨,完成产值826万元,实现利税84万元。
阜阳市塑料厂:位于阜阳市胜利路7号,占地7000平方米,该厂前身是6名家属自筹资金兴办的火柴厂,1973年开始生产塑料纽扣、梳子、改名阜阳县塑料厂,厂址迁至三里湾,占地不足1500平方米。1976年9月划属阜阳市,改名阜阳市塑料厂,开始生产吹塑管、塑料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圆珠笔杆等文化用品。1980年后,增添技术设备,由手工生产转入半自动化生产。1983年,厂址迁至现址,新增300克立式注塑机7台、农地膜机1台、中空容器注塑机1台。1984年,从日本引进设备,年生产能力增加到500吨。1985年完成工业产值334.5万元,实现利润13.9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