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党组织状况及活动
最早的党支部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本县在外地求学的中共党员先后返砀,其中有南通代用师范的学生蒋嘉宾和陈从文,南京钟英中学的学生张文进,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訾景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驻武汉党政训练班学员汪子固等人。同年秋,在砀城南关成立砀山县第一个党支部,蒋嘉宾任支部书记,共有党员10余人。
中共砀山县特支民国17年1月,在原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共砀山县特支,隶属中共江苏省委领导、蒋嘉宾任书记,张文进、陈从文、訾景辰、汪子固为委员。他们均以教书为职业掩护,以砀城南关合义祥故衣店为联络点,秘密开展活动。是年春,中共徐州县委派孙达之来砀,在合义祥故衣店召开党员会,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研究斗争策略,中共砀山特支按《江苏各县农暴计划》要求,在砀城西刘屯、杨集、马牧集等地,以办农民夜校的形式,成立农民协会,发展会员400多人,开展抗租、抗贷、提高长工待遇等活动。国民党砀山县政府为筹集军政费用,令安阳钱庄大量印发流通票(县地方货币),城乡一些有权势的富豪见有利可图,也乘机开办票号,发行流通票,致使流通票泛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只能换得一把废纸。中共砀山特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发动了反流通票的斗争,约5万名民众云集砀城,示威游行,并包围了县政府,抢砸各票号,在群众的压力下,国民党县政府被迫停止了流通票,取得反流通票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党的影响。5月9日,砀山特支书记蒋嘉宾在砀城书院小学召开“五九”国耻日纪念会,会后全校师生手举彩旗,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砀山城四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中共砀山县委员会民国17年10月,以中共砀山特支为基础,成立中共砀山县委员会,蒋嘉宾任书记,张文进、汪子固、訾景辰、李荣华、曹玉彬、陈从文任委员、县委机关驻砀城,隶属中共徐海蚌特委领导,县委下辖砀城、杨集、刘屯、白衣阁四个党支部,计有党员31人。同年12月,国民党县教育科长许树梅、克扣全县小学教师的工资,去做生意,激起教师的愤怒。中共砀山县委发动200多名教师向其进行斗争,把许揪出教育科游街示众,许树梅不得不求饶认错,答应退还克扣教师的工资。
民国19年7月,在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影响下,为适应发动农民暴动的需要,中共砀山县委员会改称中共砀山县行动委员会(简称中共砀山行委),原中共砀山县委书记蒋嘉宾、因与徐海蚌总行委负责人在发动农民暴动问题上有意见分歧,被调换了职务,由訾景辰任中共砀山县行委书记,蒋嘉宾、张文进、朱秀章、汪子固、李荣华、陈从文任委员,中共砀山行委辖杨集、刘屯、砀城三个党支部。8月间,中共砀山行委在刘屯、杨集等地发动群众,成立穷人会、大领会、抗贷会、拉鞭会、哄花会、八股绳会等群众组织,开展抗缴租税、反高利贷、哄抢地主庄稼、要求增加雇工报酬等斗争。9月,中共砀山行委为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在砀城北土山歇马厅创办边疆中学。为避免国民党当局的怀疑,聘请了国民党西北军一师政治处处长陈伯谋(国民党党员)任校长。中共砀山行委委员蒋嘉宾任训务主任、中共党员宋秀章、陈从文、张建中、杨辔如及进步人士张信资、刘尹斋(后为中共党员)为教员、通过考试和党组织内部介绍,从砀山及周围十一个县招收学生130多人。制作了以红日溶海为图案的校旗,编印了灰皮红芯的课本,学校除开设一般中学的文化课外,还开设了社会问题讲座课,并翻印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
民国19年10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撤销中共砀山行委,复建中共砀山县委员会,中共徐海蚌特委派范振中(又名范玉贤)任中共砀山县委书记,蒋嘉宾、訾景辰、张文进、汪子固、朱秀章、李荣华任委员,陈从文任秘书、县委下辖砀城、杨集、刘屯、蒋庄四个党支部。10月中旬,国民党砀山县当局派军队包围边疆中学。逮捕了蒋嘉宾、陈伯谋,并勒令解散边疆中学,中共徐海蚌特委曾派朱大同来砀山发动边疆中学、砀山师范的师生进行护校斗争,但未得成功。由于国民党砀山县当局的镇压,訾景辰、汪子固等人先后出走,12月范振中调任中共宿县县委书记,党的活动处于低潮。
民国20年春,由于原县委书记范振中、委员蒋嘉宾等人相继调出和外出,砀山党的活动失去核心,中共徐州特委决定,重新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委员会,朱秀章任书记,张文进、孟宪琛、孟宪庄等任委员。县委下辖砀山师范,刘屯、杨集三个党支部。5月,朱秀章因策反国民党驻砀部队(王钧部)被捕。10月,朱秀章在狱中秘密签发文件,指示中共砀山县委发动全县人民起来抗日,县委印发了《告全县同胞书》。砀山师范的师生组成四个宣传队,深入全县6个区进行抗日宣传,部分同学留砀城清查日货,组织募捐,并到县政府请愿,要求县长方绍翥查封商会,抵制日货的斗争持续半年之久。12月,根据中共徐州特委关于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要求,中共砀山县委员会成立砀城工友党小组,组长马百康。民国21年2月,中共砀山县委以学生联合会的名义,组织砀山师范、养正中学等校师生上街游行,声援上海十九路军的抗日行动,并向各商界募捐现金,寄往上海,资助抗日。
民国21年春,由于原县委书记朱秀章被捕。中共铜山中心县委派孙达之来砀,在砀城北农民教育馆召开城关、孟楼、刘屯等支部负责人会议,重新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委员会,关继昌任书记,孟宪琛、王桂贞、孟宪庄、马百康等任委员,县委下辖砀城、砀山师范、刘屯、孟楼四个党支部,计有党员70多人。国民党县政府为增加税收,进行插标定界,重新丈量土地,孟楼等地的中共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土地插标的斗争,取得了胜利。7月,中共徐州特委派张老六来砀山县巡视工作,批评砀山县“工作敷衍”,县委成员“已有半年未到党支部去”,其中“两个地主、富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国民党县民众馆当吃客”,并以此为由宣布解散了中共砀山县委员会。
民国21年8月,在中共徐州特委巡视员(姓名不详)的指导下,在砀城西关红山庙南野地里召开会议。重新选举产生了中共砀山县委员会,刘砀珍任书记,孟宪琛、张登先、孟宪恭、王桂贞任委员。是年秋,成立城西区和城北区两个区党委会,孟宪琛任城北区党委书记,区委下辖孟楼、于昌楼、周平庄、孙大楼、汪庄5个党支部;郭学明任城西区党委书记,区委下辖刘屯、李庄党支部。中共砀山县委直辖城西、城北两个区党委及砀山师范、养正中学两个党支部,全县共有党员90多人。中共城北区党委等建起10余支枪的人民武装。中共砀山县委与城西区委召集200多名党员和群众在刘屯北黄河故道里集会,准备秋收暴动,,因对暴动的目标及暴动后的去向等问题意见不一致,未举暴动。民国22年2月,受肖县黄口暴动的影响,中共城北区委组织一、二百名农民在孟楼西杨树林中集会,计划武装暴动,因条件不成熟,未付诸行动。民国22年10月,叛徒练育才(青年团徐州特委书记)和张同带领国民党宪兵队来砀山县按册逮捕共产党员,仅有少数党员幸免遭难,砀山县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
民国26年10月下旬,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尹夷僧来砀山县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12月,成立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尹夷僧任书记,孟宪琛、李庆瑞任委员,辖孟楼、汪庄、于昌楼、陈洼、周平庄5个党小组。根据国民党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要求,成立砀山县抗日动委会,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陈登庸任主任委员,国民党县长贡佩诚任副主任委员,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书记尹夷僧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从延安来的抗日青年高源、常流、杜红、江暂、李传光等从事抗日动委会的具体工作。县抗日动委会号召全县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联合起来,一致抗日”。并举办抗日训练班,成立抗日宣传队,向各界人士募捐大量物资,支援抗战。民国27年4月,中共砀山特别支部改属中共徐西北区委领导。5月上旬,在中共徐西北区委倡导下,在丰县召开丰县、沛县、鱼台县、萧县、砀山县5县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代表参加的联防会议,协商成立了“五县联防办事处”,会上布置了“组织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等任务(同年9月,因形势变化,办事处解体)。5月25日,砀城沦陷,日伪军沿陇海铁路修筑据点,将砀境分隔成南、北两地,砀山县中共党组织被迫分别在砀北、砀南开展活动。
中共砀山县委员会(砀北)砀城沦陷后,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留在砀北坚持抗日斗争,民国27年7月,县抗日游击队配合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在马良集截击日军获胜,毙死日军60多人,缴获汽车两辆。同年9月,成立砀山县第一特务队,近60人,为砀山县主要抗日武装力量,陈雪楼任队长,史晓昭任指导员。是月,尹夷僧调离砀山,孟宪琛接任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书记,史晓昭、李庆瑞任委员。建立了汪庄、于昌楼、陈洼、周平庄、汪集5个支部。10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窦瑞生(又名窦雪岩)任砀山县县长,为促其联合抗日,中共砀山县党组织协助窦在丰、砀两县交界处的刘王庄建立国民党县政府。11月,中共苏鲁豫特委决定,让孟宪琛去后方办事处学习,由史晓昭接任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书记,李庆瑞任组织委员,张启工(又名张友昌)任宣传委员。民国28年1月,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组织地方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在蒋李庄伏击日军,打死日军30多人,伤数10人,获枪30余支。同年3月,史晓昭调任中共苏鲁豫特委警卫队指导员,李庆瑞接任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书记,张新建任组织委员,张启工任宣传委员。
民国28年4月,中共苏鲁豫特委决定,撤销中共砀山县特别支部,成立中共砀山县委员会,王恒德(又名王振扬、李振扬)任书记,李瑾友、张淑贞、张启工等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同时还建立了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县委机关驻周寨区汪庄村,全县(砀北)有中共党员近百人。同年夏季,建立周寨区党委会。8月11月,苏鲁豫边区发生“肃托事件”,有3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惨遭杀害,其中砀山籍遇难者有孟宪琛、朱秀章、孟宪理、李庆瑞、陈雪楼等20多人,致使砀山党组织一度瘫痪。9月,王振扬调离砀山,刘昭筹接任县委书记。民国29年2月,刘昭筹调离砀山,由王光中(又名胡广耀)任中共砀山县委书记,张子英、张淑贞、王海峰、张世平、陈伯英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和民运部,下辖周寨、大寨两个区委会及苏集特支。中共砀山县委对外称“黑海工作团”,隶属丰单砀中心县委领导。7月,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决定,成立砀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单砀边境候楼召开县参议会,选举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时,国民党砀山县县长窦瑞生出兵包围了候楼,县地方武装进行反击,战斗持续到晚上,八路军黄河支队十团赶至增援,击退窦部,也未选成县长。11月,丰单砀中心县委撤销,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湖西地委领导。民国30年1月,黄天明(又名罗正格)调任中共砀山县委书记。此后日伪军对砀北抗日根据地加紧了进攻,国民党砀山县当局也不断制造磨擦,抗日根据地形势恶化,中共砀山县委机关撤离砀境,移驻单县张花园,基层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7月,中共湖西地委决定,砀山县、丰县五区及单县的党组织并在一起活动,成立丰单砀三县县委,三县县委与单县县委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王奇人任书记,黄天明任组织部长,魏钦公任宣传部长。砀山县党组织主要是开展隐蔽活动,保存力量,对上对下均采取单线联系,这种状况持续到民国33年9月。
民国33年9月,砀北形势好转,中共湖西地委决定复建中共砀山县委员会,褚振民任书记,张启工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及抗日自卫团团长,史晓昭、夏光明、贾汉英任委员、县委机关驻砀城北史新庄,下设宣传部、统战部、民运部、军事部、辖大寨、高寨、范寨3个区党委及周集特支。同时建立砀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史晓昭任县长,朱恒先任副县长,并组建砀山县大队,史晓昭兼大队长,褚振民兼县大队政委。民国34年8月中旬、日军宣布投降后,但驻守在陇海铁路李庄车站的日伪军暗中接受国民党的密令,拒向八路军投降缴械,刘集区队在湖西军分区八团的配合下,袭击李庄车站,并动员千余名群众,破毁李庄至黄口段的铁路30余华里。是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苏北工委领导。
民国35年3月,张国运调任中共砀山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张启工任副书记,史晓昭、孟凯、赵裴钦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敌工部和军事部,辖周寨、大寨、范寨、吴留、蔡堂5个区党委会,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冀鲁豫三地委领导。8月,成立刘集区党委会。8月12日,中共砀山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地方武装配合冀豫野战军七纵队解放砀城。13日野战军转移,15日国民党的新五军和新编11师自徐州向砀山反扑过来,为避免其锋芒,中共冀鲁豫三地委指示砀山县党政军人员北撤至山东省金乡巨野一带。同年11月返回。
民国35年11月,中共冀鲁豫三地委指示,砀山县(砀北)及华山县合并成华砀县,同时成立中共华砀县委员会,魏钦公任县委书记,李兆民任副书记,王惠珍、刘震、王原义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和民运部。辖13个区党委会,其中原砀境有周寨、大寨、高寨、范寨、刘集、吴留和蔡堂7个区党委会。民国36年春,县委增设城工部。同年5月,李旭华接任县委书记。
民国36年7月,中共冀鲁豫三地委决定,撤销华砀县,砀山和华山县各地恢复原建制,张世珠任砀山县县长并主持中共砀山县委工作,程润身、王宗敏、王尊宾、王子香为县委委员。中共砀山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和民运部,辖周寨、大寨、吴集、范寨、吴留、蔡堂等6个区党委会。11月10日,中共砀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组织地方武装和群众参加破毁砀山至黄口铁路线,支援华东野战军一纵队克复砀城。民国37年11月7日午夜。中共砀山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县大队配合华东野战军东江纵队解放砀城,淮海战役开始后,县成立淮海战役支前指挥部,组织民兵和群众开展支前工作。民国38年2月,中共冀鲁豫三地委指示中共砀山县委及军政人员集中到山东省荷泽休整,而后南下,由中共砀南县委管砀山县全境。
中共砀南特支民国28年5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派共产党员杨元章和进步青年李广信、刘克勤来砀南开展工作,先后发展王志惠、王次青、张文炳、怀盛德等人入党。6月30日,中共萧县中心县委社会部部长吴效相来砀,在东尉屯代表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宣布成立中共砀南特别支部,隶属中共萧县中心县委领导,杨元章任特支书记,王志惠、张文炳、怀盛德任特支委员。是月,怀盛德率五区常备队截击从张蔡庄据点驶往砀城的日军卡车一辆,毙敌11人。7月,建立王明集、卞楼、毛庄寨、砀山五区常备队和砀山六区常备队等五个党支部,计有党员50多人,8月,怀盛德率7名战士捣毁砀山五区伪区公所,活捉伪区长段玉苞,并就地处决。
中共砀南县委会民国28年9月,为适应党组织的发展和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肖县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中共砀南县委员会,杨元章任书记,张文炳、王志惠、怀盛德、王永仁、邵维帮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统战部,辖王明集、毛庄寨、卞楼、砀山五区常备队、砀山六区常备队及县常备队计6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90多人。同年10月21日,日伪军出动9辆卡车和2辆坦克下乡扫荡,包围了五区常备队(200多人)驻地胡屯,常备队教导员怀盛德率部反击。战斗持续到黄昏,打退日伪军数次进攻,六区常备队赶至增援,日伪军败逃,此战斗毙伤日伪百余人。是月,国民党砀山县政府以改组常备队为名,排挤共产党对常备队的领导,将五区常备队一中队、三中队和六区常备队二中队合编为砀山县常备队教导大队,由国民党党员陈海秋任大队长,荣耀宗任副大队长,怀盛德改任有职无权的砀山县常备队总队政治处主任。11月21日,日伪军200多人乘十多辆汽车和4辆坦克,占领大房庄,并设立据点,对夏永砀抗日游击区构成很大威胁,11月30日夜,县常备队配合新四军游击支队一总队经过2个多小时激烈战斗,拔除了大房庄据点,击毙日军21人,伪军17人,一总队阵亡战士3人,伤12人。民国29年2月17日夜,砀山常备队教导大队的两个中队计200多人,在共产党员王次青,席伦则的率领下,起义成功,成立砀南独立营。王次青任营长,席伦则任教导员(同年4月,编入新四军六支队一总队)。2月20日夜,怀盛德随砀山常备队总队驻陈寨,马子良受国民党砀山县当局的指使,将其杀害。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致电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强烈抗议国民党砀山县当局惨杀怀盛德的卑劣行径,要求严惩窦瑞生、胡式如等人,并要求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民国29年2月,中共砀南县委改称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杨元章任书记,王志惠、王永仁、张文炳、郑正任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辖王明集、卞楼、华楼、张土楼等党支部,计有党员70多人,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改属中共夏永砀中心县委领导。同时成立夏永砀县砀南办事处,张文炳任办事处主任,辖砀山五区和砀山六区,5月,成立砀南大队,张文炳任大队长,魏绍田任副大队长,近60人。8月,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改组,杨元章、邵维帮等调离砀南县。王华接任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文炳、段金波、郑正任委员。12月,新四军豫皖苏地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带领司令部警卫连,新四军四师六旅十八团团长吴信容带两个营和一个警卫连,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带领全团,计约2000人,策划在肖县、永城两地同时叛变投靠国民党。砀南形势急剧恶化,王华、王次青、张文炳率砀南县党政军人员向永城县太丘集一带转移,与中共夏永砀中心县委汇合。夏邑、砀山、永城党政军联合成立雨亭总队,讨伐耿、吴、刘叛军,鲁禹道任总队长,王华任雨亭总队第二大队政委。王永仁、郑正留在砀南坚持对敌斗争。民国30年元月,在日伪军加紧扫荡的同时,国民党军汤恩伯部九个师约十万人,向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新四军四师及地方党政军人员被迫在夏邑、永城、涡阳、亳县之间南北宽三、四十里,东西长百余里的狭长地带与敌人周旋,形势十分险恶。5月,砀南县党政军人员随新四军四师东撤至洪泽湖一带,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随之解散。
民国33年8月、新四军四师西进收复豫皖苏边区根据地。9月,据中共淮北路西二地委指示,复建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王次青任书记,王志惠、郑正任委员,下辖砀南区党委会。12月,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砀南大队,计80多人,王次青兼任大队长,王志惠任大队政委,朱子约任军儒。民国34年元月,二地委决定,中共雪枫县委代管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2月12日,王次青率砀南大队配合雪枫总队一大队在刘庄全歼砀山县保安团王钦明部一个营,获长枪140只,短枪2只,机枪2廷。4月2日,砀南大队进驻鱼山西杜庄,4日凌晨,砀南大队一连连长王益祥和二连连长翟清香叛变,大队长王次青、一连指导员王爱民、三河乡乡长王化常、郑楼乡财粮员郑宗银惨遭杀害,拉走队伍近百人。4月底,袁广智接任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王志惠、郑正、黄建勋任委员,下辖砀南区党委会。5月,重组砀南大队,约140人,王志惠任大队长,黄建勋任大队政委。11月,张化东任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为加强砀南县的力量,中共雪枫县委将雨亭区北部的豫边、碱河、邵北、公兴四个乡划属砀南区。民国35年2月,砀南大队捕获作恶多端的国民党永城县六区区长祝灵哲并处决。6月,根据华中八地委(民国34年,由路西二地委改称)在濉溪县丁合子召开的县区干部会议精神,中共砀南工作委员会在砀南区的豫边、碱河、邵北、公兴四个乡开展反奸反霸,实行新土地政策,清算地主、汉奸、土匪霸占群众的土地和财产。7月,国民党军从黄口、砀山、徐州、曹村、夹沟及蒙城、涡阳分数路向豫皖苏边区根据地进攻,中共砀南县工作委员会及砀南大队撤销,张化东调离砀南,砀南大队所辖连队并入雪枫总队,砀南区重组建区队。8月,为防止国民党军向解放区进攻,配合冀鲁豫野战军破击陇海铁路沿线敌人据点,中共雪枫县委书记鲁禹道,县长种来朋带领近万名民兵和群众,拆毁李庄至黄口的铁路30华里。同月,冀鲁豫野战军七纵队攻克陇海铁路沿线开封至徐州17个城镇及车站主动转移后,国民党新五军乘机由南向陇海铁路进犯,砀南区部分党政军人员随中共雪枫县委及县政府机关从杨集车站附近过陇海铁路,北撤至山东省单县、成武一带,不久即返回砀南。11月,由于国民党新五军及地方土顽大肆进攻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砀南区中共党政军人员随豫皖苏八分区党政军机关西撤至河南省睢县、杞县和太康县一带。12月12日,成立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吴芝圃任区党委书记,下辖一、二、三豫皖苏地委,砀南隶属豫皖苏三地委。民国36年元月,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在河南省鹿邑县平岗镇召开原淮北八分区西撤的干部会议,提出“打回老家去,收复八分区”的号召。同月,恢复中共雪枫县委,鲁禹道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为恢复永城县北部及砀南地区党组织,中共雪枫县委派刘钦鉴、李德明、蒋益言等人开辟新兴区,付存仁、解全德、朱子约、李进才、王光明等人潜回砀南的朱庄、汪大楼、曹庄及胡屯等地。5月,成立中共雪砀工作委员会,徐永让任书记,鲁钟铭任副书记、解全德、朱子约任委员,隶属中共雪枫县委领导,下辖薛湖、雨亭、砀南3个区党委。12月2日,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撤销中共雪砀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砀南县委员会,鲁禹道任书记,刘笑平、解全德、鲁钟铭、王文尉、刘钦鉴任委员,下设组织部、民运部及秘书室,先后建立雨亭、新兴、张店、陈营、砀山五区、砀山六区和唐寨等7个区党委会。同时建立砀南县民主政府,刘笑平任县长,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砀南大队,刘笑平任大队长,鲁禹道任大队政委,砀南大队下置4个连,约500人。民国37年11月7日,人民解放军第三次攻克砀城,砀山县全境解放,月底,砀南县县委、县政府进驻砀城,淮海战役开始后,中共砀南县委和县政府成立淮海战役支前指挥部,组织民兵和群众转运伤病员和军需物资。1949年元月4月,中共豫皖苏第三专署通知,“砀南县自砀山解放以后已入城办公,而砀南之名与现实不符,应恢复砀山县之原名,干部仍不动”。砀南县遂撤销,原砀南县委和县政府接管砀山全境,复称砀山县。1949年2月,成立中共砀山县委,鲁禹道任县委书记,刘笑平、鲁钟铭、刘钦鉴、周佩,朱子约任委员。县委下辖新兴、雨亭、张庄、陈营、邵楼、周寨、范寨、吴集、唐寨、城厢等10个区党委员会。3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原行政区商丘地委,鲁禹道调离砀山县,段金波接任县委书记。7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皖北行政区中共宿县地委,9月,段金波离任。
建国前砀山县中共党组织领导人更迭表


二、建国后党组织发展状况
基层党组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砀山县委下辖范寨、唐寨、周集、卞楼、新兴、雨亭、邵楼、吴集、城厢等9个区党委会,30个党支部,党员820人。
1950年7月,卞楼区撤销,设立城西区,城厢区更名为城关镇,县委下辖9个区(镇)党委会,102个党支部,党员1329人。
1952年,新兴区和雨亭区划给河南省永城县,撤销邵楼区,设立陈寨区和阚寨区,城关镇改为城关区。是年,县委辖8个区党委会,72个党支部,党员899人。
1953年3月,江苏省华山县撤销,其六、七两区划归砀山县,分别称高寨区和周寨区。8月,区名改用序号,范寨、阚寨、陈寨、周集、唐寨、高寨、周寨、吴集、城西等区依次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区,城关区改称城关镇。10月,山东省单县的六区划归砀山县,改称第十区。是年,县委下辖11个区(镇)党委会,88个党支部,党员1032人。
1954年8月,撤销二、十两区,第九区改称第二区。是年,县委辖9个区(镇)党委会,135个党支部,党员1964人。
1955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并成范集、邵楼、迴龙、郑屯、赵楼、程庄、唐寨、产棉、窦集、高寨、胡庄、孟楼、玄庙、马良集、城南、刘集、朱庄、砀北、吴集、官庄、谢集、红山、曹庄、良梨、丰棉、卞楼、城关镇等27个乡(镇),乡、镇设立党总支。是年,县委辖27个党总支,143个党支部,党员2993人。
1956年12月,乡、镇党总支改设为党委会,县委辖27个党委会,209个党支部,党员5401人。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27个乡(镇)并成陈寨乡陈寨人民公社、唐寨乡唐寨人民公社、河北乡周寨人民公社、中心乡陇海人民公社、城西乡砀城人民公社、李庄乡良梨人民公社等6个公社(乡),设立6个公社(乡)党委会。12月,城西乡砀城人民公社分为城西乡东风人民公社和砀城人民公社。是年,是直机关党总支改设为党委会,县委共辖9个党委会,7个党总支,201个党支部,党员4807人。
1961年7月,县人民武装部设立党委会。9月,撤乡划社,全县划成关帝庙、黄楼、官庄、陈庄、曹庄、李庄、砀城、高寨、大寨、周寨、权集、陇海、迴龙、赵楼、唐寨等15个人民公社,相继设立党委会。1962年县委辖17个党委会,45个党总支,420个党支部,党员7828人。
1965年3月,砀城人民公社分为城郊人民公社及城关镇。5月,李庄公社分为良梨和李庄两个人民公社。是年,县委下辖19个党委会,16个党总支,474个党支部,党员8523人。
1966年5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学生、工人、机关干部及群众先后成立造反派组织。1967年春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造反派进行夺权,各级党组织陷入瘫痪,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被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70年2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各公社、镇随之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8月,公社、镇撤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恢复党委会。9月,县直机关党委会恢复。1971年11月,设立治淮总队党委会。1975年元月设立公安局党委会。1976年县委下辖19个党委会,5个党总支,530个党支部,党员16471人。1970年至1976年,基层党组织虽恢复,但党内生活不正常,曾一度出现突击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的现象。
1978年后,党组织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转入正轨。1980年2月,设区划社,全县设关帝庙、梁寨、唐寨、李庄、高寨、周寨、大寨、朱寨、官庄、赵屯、陇海等11个区及一个城关镇,共辖63个人民公社,区、镇及公社先后设立党委会。当年,县委下辖69个党委会,18个党总支,857个党支部,党员18634人。
1983年4月,取消公社体制,原公社党委会改称乡党委会。
1984年4月,设立经委口党委会。12月,撤销县直机关党委,设立党群口,农林口、财贸口、政法口、宣教口党委会。1985年县委下辖75个党委会,37个党总支,1153个党支部,党员21512人。
县委工作机构1949年2月,中共砀山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及民运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县委下设工作机构不断增加,至1966年,县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党校、政法办公室,工交政治部、纪律监察委员会等。
“文化大革命”前期,县委工作机构陷于瘫痪,中共砀山县第四届委员会成立后,原部分工作机构相继恢复,并增设了一些新的工作机构。至1985年,县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台(台湾)办公室、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政法委员会、党校、农村工作部、老干部局、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等。
基层党组织情况表



三、历次党的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县委副书记郭永锡主持县委工作。1952年4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安徽省宿县地委。6月,刘钦鉴任县委书记,洪睦显、葛海山、陈明伦、王有钊、蒋培义、周道修、丁志昌、傅存仁、钱序永、向群、夏文博等任县委委员。1953年2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江苏省徐州地委。
1954年9月,中共砀山县委设立党务委员会,刘钦鉴、沙玉明、计泽修、张玉哲、杨华龙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元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安徽省蚌埠地委。
1949年10月至1956年,中共砀山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欺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农业合作化等运动,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元月14日至16日在砀城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300人,请假28人,实到272人,列席会议的47人,会议通过了中共砀山县委《关于六年以来工作总结报告》,作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决议》,会议确定1956年主要任务,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开展增产节约和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21人,刘钦鉴、沙玉明、薛兆本、刘思常、杨华龙、钱序勇、韩发荣、高凤来等8人当选为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刘钦鉴当选县委书记,沙玉明当选副书记。
1957年元月,中共砀山县委设立书记处,刘思常、杨华龙和薛兆本任书记处书记。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8年3月19日至21日在砀城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299人,请假28人,实到271人,列席会议的50人,会议通过了县委《关于两年来工作基本总结和1958年工作任务的报告》,作出了《关于1958年各项任务的决定》和《关于开除右派分子钱序永、孙在新、朱茂才、戚少华党籍的决议》。
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第二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25人,候补县委委员7人,刘钦鉴、薛兆龙、杨华龙、刘思常、张启明、赵汉、高凤来、韩发荣、田恒心等9人当选为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刘钦鉴当选县委书记、薛兆本、杨华龙当选副书记,刘思常、赵汉当选书记处书记。
会议提出“十年纲要一年实现,再干一年跨江南”的口号,要求1958年粮食亩产527斤,总产433133100斤比1957年增长175.3%;棉花亩产皮棉85斤,总产2975万斤,比1957年增长156%;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3.6%。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砀城召开,应出席代表306人,27人请假,实到279人,列席会议的91人,会议听取讨论了《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关于监察工作的报告》和《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并作出《1960年工作任务的决议》,会议提出1960年粮食亩产1250斤,争取2000斤;亩产皮棉200斤,争取亩产籽棉1000斤;全县养猪67万头,争取100万头,实现一亩地一头猪;工业总产值要求达到12100万元;计划到1962年粮食亩产2000斤,争取3000斤;亩产皮棉300斤,争取500斤;全县养猪150万头;工业总产值达31000万元。
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第三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25人,候补县委委员6人,刘钦鉴、张启明、赵子凯、韩发荣、高凤来、史硕才、郑家安、付存仁、刘荣典等9人当选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刘钦鉴当选县委第一书记,张启明、高凤来、赵子凯和韩发荣当选书记处书记。
1961年4月,中共砀山县委改属中共宿县地委。
1963年2月,县委书记处撤销,县委第一书记改为县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共砀山县委瘫痪,1970年2月,成立砀山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胡修道任组长,李容稳任副组长。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0年10月3日至7日在砀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07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发来贺电,宿县军分区司令员陈洛平到会祝词,李容稳代表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作工作报告,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全面跃进、争取新胜利的决议》和《关于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第四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30人,候补县委委员5人,胡修道、李容稳、代尔珍、陈复东、葛亮、张效群、田恒心、沈咸贵、戈一民、杨德才、宋兰军等11人当选为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胡修道当选县委书记,李容稳当选第一副书记,代尔珍、陈复东和葛亮当选副书记。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砀山县委贯彻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其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2月22日至25日在砀城召开,应出席会议的代表501人,实到会496人,列席会议的49人,沈正业代表上届县委会作《县委工作报告》,纵兆钧作了《关于纪律检查工作报告》,李明月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规划的报告》,大会对上述报告分别作了决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议》,会议提出1982年砀山县国民经济总产值达到16000万元,比1981年增长6.5%;工业总产值6350万元。比1981年增长7.8%,粮食总产37000万斤,棉花总产1800万斤。
选举产生中共砀山县第五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35人,县委候补委员4人,沈正业、李明月、纵兆钧、张德群、陈济舟、郭宏信、徐成顺、王钦孔、李志先、耿广宽、陈新高等11人当选为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沈正业当选县委书记,纵兆钧、张德群、陈济舟、李明月当选副书记。
中国共产党砀山县第六次代表大会1984年7月3日至5日在砀城召开,应出席会议的代表301人,请假14人,实到287人,杜庆业代表第五届县委会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加快砀山前进步伐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房培金作《关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分别作出了决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议》。
选举产生了中共砀山县第六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31人,县委候补委员5人,杜庆业、杨春民、姚济潼、陈济舟、马国龙、房培金、李祥生、许传孝、刘曾森等9人当选为县委常务委员会委员,杜庆业当选县委书记,杨春民、姚济潼、陈济舟当选副书记。
中共砀山县委员会领导人更迭表


四、党员教育
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党校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不同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思想状态,对党员开展了党的基础知识、方针政策和纪律教育。1950年,基层党支部建立了党课学习制度,农村党支部每半月一次党课,机关党支部每周一次党课。1952年2月,县委开办党员夜校,每期4个月,学员190多人。同年举办两期区、乡、村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每期1个月,每期培训300人。1954年举办4期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共培训800人。1955年,农村党支部配备支部教员,党课的内容以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和粮购统销政策为主要内容。1957年举办两期农村党支部正、副书记培训班,进行社会主义、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史教育。
1961年党员教育以学习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为主要内容,全县260多个农村党支部配备党课教员202人,兼职辅导员98人。1962年,纪律检查委员会编写了《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参考资料》,作为党课教材。1963年,县委从县直机关聘请23名党员干部担任农村党支部党课教员,对党员开展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同年党校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培训582人。1973年基层党支部建立“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次支部大会,半月1次支部委员会,10天1次党小组会,每月1次党课)。
1980年,为学习贯彻《关于党内准则》,整顿党风党纪,举办4期科、局、区、公社领导干部训练班和6期党员轮训班,参加学习的共1241人。1983年,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干部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整顿。1984年,党校开办党政干部中专班,为期两年,学员57人。1985年举办3期区乡和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轮训班,学习贯彻中共中央(85)1号文件和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参加轮训的共250人。
五、纪律检查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砀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围绕各个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对违纪党员进行了查处。
违纪党员处理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处理违纪党员76人,1958年至1960年,在反右倾运动中处理违纪党员84人,1961年有239名党员因犯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等错误受到党纪处理,1965年四清运动中,有238名党员因犯贪污盗窃等错误受到党纪处理。
复查甄别1962年元月至1963年5月,复查审理历史老案共19476件(人),其中:脱产干部、党员1187人,原结论全错的640人,部分错的324人,维持原结论的223人;不脱产干部、党员4119人,原结论全错的1742人,部分错的1376人,维持原结论的1001人;一般群众14170人,原结论全错的7179人,部分错的3537人,维持原结论的3454人。冤假错案平反1980年至1985年复查审理历史旧案1447件。1980年受理申诉292件,办结237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54件,减轻处分的132件,维持原结论的51件。1981年受理申诉863件,办结590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415件,减轻处分的130件,维持原结论的45件。1982年复查审理190件,办结171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50件,减轻处分的21件,维持原结论的100件。1983年复查46件,办结26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17件,减轻处分的8件,维持原结论的1件。1984年复查29件,办结12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5件,减轻处分的6件,维持原结论的1件。1985年复查27件,办结20件,其中:撤销原处分的7件,减轻处分的3件,维持原结论的10件。
违纪党员处理情况表


六、统战工作
民国26年12月,中共砀山县党组织为团结抗日,与国民党砀山县当局合作成立砀山县抗日动委会,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陈登庸任主任委员,国民党县长贡佩成任副主任委员,中共砀山县特支书记尹夷僧任副主任兼秘书长,蒋嘉宾、史廷、孟昭潜(孟仰陶)、刘君斋、唐树堂等人任委员,从延安来的抗日青年高源、常流、杜红、江暂、李伟光等人从事动委会的具体工作,动委会号召全县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联合起来一致抗日”。各区皆成立动委会,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民国27年5月,国民党县长贡佩成弃砀城出走,县政中断,10月,窦瑞生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令,率苏北各县在潢川受训的学生军团抵砀北,接任砀山县县长,为促进窦合作抗日,中共砀山县党组织协助窦在砀、丰两县交界处的刘王楼建立国民党砀山县政府。
民国35年8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破袭陇海铁路和解放砀城,史晓昭、李汝泰奉指示到虞城做国民党苏鲁豫皖边第十八纵队司令员蒋嘉宾的争取工作,在共产党统战政策感召下,蒋以大局为重,拟于8月15日率部5000人起义,刘伯承、邓小平、腾代远、薄一波等及冀鲁豫边区参议会为此发了贺电,届时蒋嘉宾部内部生变,起义未成。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战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非共产党人士参政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7人,其中非党人士5人。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非党人士8人,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非党人士7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7人,其中非党人士7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19名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中,非党人士7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9人,其中非党人士5人,刘芳和陆千里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人,其中非党人士5人,刘芳和陆千里当选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6人,其中非党知名人士10人,蒋坤、于道平当选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人,其中非党知名人士12人,于道平、蒋坤、梁爱卿、史成文当选常务委员会副主席。
右派平反1957年全县错划右派575人,1962年甄别76人,1978年遵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原错划右派判刑的70人均撤判,其余右派全部平反,恢复公职225人,作退休退职处理的41人,死亡抚恤32人,安排遗属就业21人。解决错误处理期间结婚和身边无子女两类人员子女户口41户(农转非)104人,恢复受株连人员的公职10人,改正受株连人员子女户口76户,222人。
对台工作一是组织台属对在台湾人员进行通信联络,介绍家乡变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678户台属中有95%与在台湾人员通信。二是采写对台湾宣传稿件,1985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一篇。
1985年统计,砀山县在台湾人员有338人,其中有国民党国大代表宋化纯,国民党海军副司令武鹏、国民党军校官陈焕章等。
砀山县有在台湾人员家属678户,3113人,根据中发(81)44号文件精神,甄别台属冤假错案20件,清退查抄台属财物2户,退回侵占台属私房33间(9户),收回受株连下放人员1户(5人)。9名台属当选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起义投诚人员安置砀山县共有国民党起义投诚人28人,其中有国民党51军上校军法处主任魏振亚,国民党保安警察骑兵上校总队长孟庆忠,国民党保安团上校团长孙善超,国民党联勤总勤15无线电台台长王雪涛,傅作义部整编第三军新闻处主任张伟盘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排工作的7人,其余在家务农,孟庆忠曾当选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善超当选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宽释特赦人员安置全县共有宽释待赦国民党人员4人,其中有原国民党砀山县执监委员会主任吴仰芝,国民党团级干部倪卫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宽释特赦人员均安排了工作,吴仰芝当选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