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营个体
砀山县手工业在清末民初时期,主要有土织、土纺、缫丝、砖瓦等业,集镇手工作坊以铁器、木器、竹器、银器、铜器、锡器、印染、陶瓷、黄烟、缝纫、酿造等业为大宗,作坊规模大都2-5人,只有极少数厂家人数较多,开创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的三连义酱园,最兴盛时,职工达70多人,是当时砀山县最大的私营厂家。民国30年(1941)王子良、王王氏、武建威、陆昌石四家对股份办的炉坊,至民国35年时有职工13人,在当时亦是砀山县的最大作坊。民国37年底,6家烟店自行组织,办起3家小型手工卷烟厂。民国38年春,以单成先、冯俊杰为首的9人,组织了木工运输合作社,后改名为铁木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群力、华达、新宿3家小型烟厂合并为公私合营的新宿卷烟厂。1952年4月1日,私营新生锅厂同刘东山、杨金中两家私营炉坊联合成立了合作经营的砀山县人民铁工厂。是年,张宗贤将针、纺、棉、织、丝等砀城的18户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了针织社。1953年,砀城相继成立了两个缝纫组,1956年,全面组织合作社、组。是年底,私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县共建立集体经营、自负盈亏的手工业生产社、组16个,从业人员525人。
1978年以来,对个体经济积极扶持,个体手工业有了恢复和发展,县城集镇有较多手工业者摆摊设点或走街串巷,直接为消费者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方针的贯彻,农村出现了工业“专业户”、“新经济联合体”,城镇出现了工业“个体户”和私人对股开办的小型工厂,据统计,1985年全县农村从事工业的专业户有228户,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有423人,工业收入122万元,从事工业的新经济联合体有217个,从业人员有3264人,固定资产原值270.7万元,总收入751.9万元,纯收入253.4万元,税金26.8万元。
二、集体工业
县办集体工业1956年底,砀城铁、木、缝纫、纺织、竹器、印染、黄烟、建筑、制秤、刻字、钟表修理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者,95%以上的从业人员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组成11个社、组,共有职工419人,工业总产值85万6千元,固定资产原值1万5千元。1958年,12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上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将农村的集体企业划给公社管理。1962年这12个厂、社又调整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55年,属二轻工业的被服厂、印染厂、锅厂、木器厂、车辆社、钟表社、竹器社、制鞋社等8个厂、社,共有职工392人,总产值91万9千元,固定资产原值达19万4千元。1976年底,属二轻工业的通用机械厂、纺织厂、木器厂、服装厂、竹器社、钟表社、建筑社、二轻公司经理部等8个单位,共有职工1131人。工业总产值325万5千元,固定资产原值125万元,利润总额14万6千元。1984年,又进行了调整。1985年,属二轻工业的木器厂、服装一厂、服装二厂、通机厂、标准件厂、纺织厂、线毯厂、钟表社、二轻公司经理部等9个厂、社、部共有职工850人。工业总产值447万4千元,固定资产原值207万7千元,利润总额15万6千元。
乡镇工业1958年以前,全县绝大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有匠铺、作坊,但均系私人经营。1958年,在“大办钢铁,大办工业”的号召下,农村社办工业全县共有8416家,主要有小高炉炼铁、炼焦炭、化肥、农用机械、纺织品、砖瓦建材等行业,从业人员14000人,总产值达2609.2万元,不久,炼铁、炼焦炭、化肥等行业下马。1959年,仅剩下原县手工业联合社下放给公社的6家机械厂,生产和修配农具、家具等,从业人员3723人,总产值119.3万元,城镇社办工业2家,从业人员320人,总产值11.2万元。1960年,农村社办工业人员没有增加,而总产值达到508.2万元,城镇社办工业人员增加50人,计370人,总产值达到88万元。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至1963年,农村社办厂仅有尚楼机械厂、周寨机械厂、权集机械厂、李庄修配厂,有职工69人,工业总产值8.9万元,城镇社办工业仅有三八毛纺厂、综合百货厂、红专食品厂等3家,计142人,总产值14.3万元,1964年,农村社办工业又增加高寨、官庄两个机械厂。1965年5月,省人委下达了《关于收回城乡社办工业和名师巧匠技术骨干力量的通知》,县手工业管理局收回下放到公社办的集体工业,改名为铁木业社,是时全县有16个铁木业社。1969年,16个铁木业社又改为社办工业,1976年,社办工业又有新的发展。1977年,县成立社队企业管理局后,社队工业进一步兴旺起来。1978年,仅农村社队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就增加到6392人,总产值达393万元,城镇街道工业总产值105万元。1979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社队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从而加快了社队企业的前进步伐。由“劳动在厂、分配在队、厂队结算、适当补助”改为月工资加奖励的计酬方法。通过整顿改革,乡镇企业全面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1984年8月,社队企业管理局改为乡镇企业管理局,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企业一起上,区、乡、村、联户、个体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原则发展乡镇企业。至1985年,全县乡村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有4143人,其中乡办工业1137人,村办工业1758人,村以下办工业1248人;工业总产值为5470万元,其中乡办工业产值1677万元,村办工业产值353万元,村以下办工业产值33440万元。城镇街道工业家,总产值196万元。乡镇工业门类有食品、粮油加工、水果加工、缝纫、木材加工、建材、化工、农业机械、皮革、印刷、酿造、文教用品等,其中以砖瓦业、粮食加工业、水果加工业,农具修配业为骨干工业。
部门办集体工业1961年,供销社所办的4个轧花厂和1个水果品公司食品厂由地方国营工业转为集体所有制工业,1970年又转为地方国营工业。1975年,城建局办的建筑砖瓦厂投产。1978年,4个轧花厂和1个食品厂又转为集体所有制工业。1980年,交通局办的回民糕点厂投产。1983年,交通局办的食品包装件厂投产。1985年,交通局办的汽车大修厂投产。
三、国营工业
县办国营工业1952年2月,没收吴忠烈私营印刷社,成立了国营砀山县人民印刷厂,这是砀山县第一家县办国营工业,当时有职工6人,厂址在现蔬菜公司门市部处(人民路175号)。设备仅有石印机、铅印机各1部。年总产值8000元,有固定资产1000元。后又在砀城南关外办县属国营石灰窑厂,当时有职工7人,设备仅有石灰窑1座,年总产值5000元,有固定资产1000元。1955年4月,开办了地方国营砀山县酒厂,厂址在砀城南关内,当时有职工19人,设备有酒池12个,锅甑1个,年总产值14000元,有固定资产1000元,1956年。开办地方国营砖瓦窑厂,厂址在李庄火车站南,当时有职工65人,年总产值13万9千元,有固定资产1万3千元,主要设备有砖瓦窑石灰窑各2座。
1958年,大办工业,县属国营工业有:铁矿采石厂、通用机械厂、五金交电厂、炸药厂、化工厂、颗粒肥料厂、陶瓷厂、黄烟厂、光荣造纸厂、纤维加工厂、畜产加工厂、电厂、车辆厂、农业机械修配厂、木器厂、针织厂、麻袋厂、砂纸厂、胶木厂、毛纺厂、被服厂、三八被服厂、三八鞋厂、竹器厂、编织厂、废品加工厂等26家。195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调整,至1963年,县属国营工业保存砀山县电厂、综合农具机械厂、拖拉机修配厂、砖瓦窑厂、酿造厂、黄烟厂和印刷厂7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厂大都陷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1970年农机生产出现了繁荣景象,综合农具机械厂改为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简称农机一厂),拖拉机站改为农业机械修理制造二厂(简称农机二厂),S195柴油机开始批量生产。是年,仅农机一厂就生产202台。其他几家县属国营工业生产也开始回升。1970年至1976年间先后办起了水泥厂、橡胶厂、化肥厂、化工厂、磷肥厂。到1976年,县属国营工业有:农机一厂、农机二厂、橡胶厂、化肥厂、磷肥厂、化工厂、水泥厂、砖瓦窑厂、卷烟厂、酒厂、造纸厂、印刷厂等12家。职工共计1510人,工业总产值为1679.89万元。
1978年以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县属国营工业作了调整,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讲究经济效益为重点的企业整顿,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使县属国营工业得到新的发展。据1985年统计,县属国营工业有16家(原12家中,造纸厂改为纸箱厂。新添果汁厂、砖瓦二厂、织布厂和供电业4家),10个行业(酿酒、果品加工、卷烟、纺织、造纸、印刷、电力、化学、建材、机械),职工3961人,工业总产值4328.7万元,净产值1386.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704.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891.6万元,定额资金平均余额1632万元,利润255.6万元,税金592.5万元,上缴所得税98.2万元,企业留利127万元。
部门办国营工业1951年春,县供销社办城关轧花厂(1978年转为集体所有制工业)。1955年,商业局办的酱园厂投产。1957年,商业局办的食品厂、粮食局办的榨油厂投产。1958年,粮食局办的面粉厂投产。1960年,省属果园场办的葡萄酒厂投产。1974年,城建局办的自来水厂投产。1976年,水利局办的李庄构件厂投产。1977年,县园艺场办的果酒厂投产。1981年,市政工程局构件厂投产。1983年,商业局办的肉类加工厂投产。1984年,粮食局办的粮油食品加工厂、水利局水利工程队办的构件厂、地区司法局办的曹口轮窑厂投产。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