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萧县县委报告
——关于县委产生经过
(民国17年7月8日)
省委:
萧县县委已于六月二十八日由全县代表大会产生了。今将产生经过代表大会议决案及工作计划逐项作一报告:
(1)产生经过
此次省委代表来萧,决定萧县成立县委。由萧支干事会召集各分支各小组代表开会选举,不过通知发下甚晚,致除城内两小组、永堌一小组有正式代表到会外,其它各地代表均来到会,因而萧支干事会议强拉尚未返原校之各地同学,充各地代表,勉强开会,等各地代表到会的时候,县委干事已经举出,许多议案已经通过了。二十八日续开会议时,即有代表发言不承认二十七日之选举及议案。最后得省委代表罗同志及多数代表之同意,推翻二十七日会议,重新开会。各列席代表七人,萧支干事三人,省委代表一人,选举结果,除三位农民同学胡文清、胡道敏、张从(得)名外,顾〔颛〕孙钧以七票当选,胡玄国〔圃〕以六票当选。王振〔树〕黄以五票当选,王沛然以五票当选。顾〔颛〕孙钧、胡玄圃、胡文清、胡道敏、张得名五同学为正式干事,王沛然、王振〔树〕黄两同学为候补干事,顾〔颛〕孙钧、胡文清、胡玄圃三同学为常委,常委互推颛孙钧为书记,胡文清为组织干事,胡玄圃为宣传干事,县委成立经过,大约如此。
(2)萧县县委成立代表大会决议案:
A、党的组织的发展
七月份应有下列之发展
农民分子:王寨五人,永堌四人,黄口二人,城内五人,张庄(寨)二人,共十八人。
职工分子:王寨二人,永堌二人,黄口一人,城内五人,张庄(寨)二人,共十二人。
其它(学生及知识分子):王寨三人,黄口三人,城内三人,张庄(寨)二人,永堌四人,共十五人。
B、宣传及训练
(1)内部训练问题,
A、上下级党部关系要密切,B、注意各别训练,C、办校刊——县委通讯,D、多派巡视员下乡巡查。
(2)外部宣传问题,
原则——根据党的策略;方法——多发传单,多接近群众,多贴标语。
C、农民运动
a、原则——根据各地情形规定工作增加标准,对农民提出打倒地主的口号,但须解释清楚。
b、指示——曹村、陶楼、杜集、赵周(庄)四地于最短期间成立农民组织。
D、职工运动
原则——对各要寨工人应竭力组织之,并领导他们作各种的斗争。
E、士兵运动
(1)调查工作——调查全县武装数目及其性质。
(2)工作原则——变化武装性质使其革命化,组织工农群众夺取武装。
(3)工作方法——普通〔遍〕宣传,个别谈话,派遣同学及工农分子入伍。
F、青年运动
(1)在可能范围内党应助团发展;(2)应助团组织青年群众;(3)有青年同学之处,应有团的组织。
G、其他决议:
(1)土匪中须插入同学,一方面在其中发展组织,一方面改变其性质使之革命化。
(2)对白色恐怖应用民众红色恐怖对付,不应用手枪炸弹式的恐怖对付。
(3)建议省委组织徐特委。
(4)前书记错误甚多,请省委处分。
(5)七月份工作计划
(A)对内
(1)县委的组织

(2)支部问题
王寨、县城、永堌、黄口、张庄〔寨〕于一礼拜内成立支部。
(3)训练问题
A、常发训练大纲及理论的或实际工作的通告,B、出不定期校刊——县委通讯,C、各支部党员会或小组组长联席会议县委须派人参加。D、县委每月须派巡视员到各地巡视二次,E、县委与支书每月须开联席会议一次,F、设干部人才训练班。
(4)会议时间
A、全县代表大会遇必要时,由县委召集,B、县委每礼拜开会一次,遇必要时开临时会议或扩大会,C、常委两礼拜开会一次,D、训练委员会每礼拜开会一次,E、活动分子会议临时召集。
(B)对外
(1)调查社会状况:A、武器,B、地方,C、要求,D、乡村生活状况。
(2)在本月内成立农民协会。
(3)工运:在一个月内使黄口、永堌、王寨、县城有职工组织。
(4)士兵:在这四周内成立士兵委员会,尽量使在农者加入公安团。
(5)青年:在王寨成立团小组。
2.抗日农民运动讲话(节录)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萧县抗日民主政府民运科
我们曾经写过一册民众运动工作纲要,主要的是在说明救国会应该做些什么,后来就压缩在农民救国会的纲领里了。现在由于工作的深入,做什么的问题已大致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已经来到面前了。怎样做不是个技术问题。要懂得怎样做,就要懂得农村社会的本质,就要认清农村生活的动态和动向,就要知道如何去做主观的努力。这篇讲话就来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还要往前进,还要提出新的问题。因此,这篇讲话也将是速朽的东西。
一至三(略)
四、领导农民的艺术
(一)和农民站在一起并且坚决拥护农民的利益
第一,要确定对农民的正确态度。(1)用同志的兄弟的态度说服农民,不用高高在上的官僚或先生的态度教训农民;(2)忠实于农民利益以取得领袖地位,不是以“领袖”自居去支配农民;(3)自己一切为了农民,不是要农民一切为了自己。第二,要熟悉乡村的生活。(1)绅士地主为谁及其对抗日的态度和农民的关系;(2)农民的生活和痛苦,以及当地的捐税、地租、高利贷和工资;(3)当地的政权、部队及其对于农民的关系;(4)社会组织:政党、帮会、宗族、宗教团体;(5)文化程度、斗争经验、政治兴趣、迫切问题。第三,要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不要只串地主绅士客屋、要到农民家里去,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工作;(2)以身作则做出艰苦卓绝勇敢坚定的模范,取得农民的信仰。第四,要善于教育农民。(1)说农民所说的话,通俗而不流于粗俗;(2)把理论和农民的生活与斗争联系起来,不作抽象的空谈;(3)耐心的进行解释,不强迫农民接受自己的意见,却要抓住农民自自身的经验来教育农民;(4)不把农民当作“愚民”,教育群众,同时向群众学习;(5)要善于和顽固派斗争,亦庄亦谐,不伤感情,扫除他在群众中的影响,取得实际胜利。第五,要帮助农民解决困难。(1)关心农民的痛苦如象关心自己;(2)对于冤屈无辜的要给以必要的援助;(3)对于农民群众争自由的斗争,要挺身而出,站在前面领导。具备了这五个条件,才算是和农民站在一起的农民运动者,而不是站在农民头上的官僚和讼师!
(二)从迁就农民的散漫性来提高农民的组织性
农民是小私有者,因而也是个人主义者,除了喜事、丧事、迎神、赛会以外,就无团体生活。排队、游行、演说、鼓掌、欢呼、歌咏、表决、选举,这种种“近代的”集团生活的方式都是他不会用的,而不会用这些方式,根本就无法表现有组织的民意。七嘴八舌的乱吵,一哄而来、一哄而去的乱“拥”,就是农民表示意见的方式。统治阶级称农民为“乌合之众”,确实有相当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乌合现象!但决不能从练军操、上公民课开始!许多“乡村教育专家”已经因此而失败得焦头烂额了。我们不要再重复一次!农民的生活是散漫的,我们首先就要迁就他们的散漫。最初,谈话、会议、都不要拘泥形式。先要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先要教导接受性最大的儿童和头脑身体尚未僵硬的青年过集体生活,造成农村中热烈活跃的空气。然后,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克服农民的“忸忸捏捏”,从生活和斗争中给农民以教育。在讨论问题中练习发言表决,在参加集体会中练习排队、游行、欢呼,在改选领导人员和政府官吏中练习选举。农民的争自由的热情一经鼓荡起来,不久就定能学会这种民主的热烈的生活方式。抗战以来的儿童,已经为我们造成一个范例了。
(三)从迁就农民意识的守旧性来提高农民意识的进步性
农民是迷信的。这迷信是压在农民的心灵里边的自然的和封建的威力。地上的统治者是族长、庄长、知事、朝廷,地下的统治者就是灶君、土地、城隍、上帝;地上有判宫,地下有阎王。自然威力是不可能战胜的,因为有雷公、闪将、雨师、风姨在主持。疾病是不可医治的,因为有瘟神做怪。封建主的人格也神化了。农民没有自己的“英雄”和“哲人”,他们崇拜的是关爷爷、岳爷爷、朱洪武、孔夫子、孟夫子。农民没有自己的领袖,包爷、刘容是理想的“清官”。但是农民是有“良知”的,秦松、严嵩之类的国贼,永远遭农民唾弃。农民不像封建主一样,有认贼作父的“积习”!他们记得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农民意识的特色;迷信的,又是虔诚的;听命的,又是不平的;驯顺的,又是反抗的。我们要不但看出农民意识的消极一面,还要看出积极的一面,才能认识农民心中的潜在的热力。农民骂日本为“番帮”,骂汪精卫为秦桧,而尊崇抗日英雄为岳飞,这虽然是“时代错误”,但却表现农民的认识的真实。农民对日寇和汉奸用焚香诅咒,对抗日烈士用焚香祭奠,这虽然是“迷信”,但却表现农民的好恶的真实。至于对乡村里边的世事人情,农民最通。“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这是农民的政治观。“织布人家无衣裳,种田人家无饭吃”,这是农民对封建社会的深刻的认识。对于这样的农民应该怎样办呢?今天的问题不是“破除迷信”!在农民没有从自然和旧社会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时候,更明白点说,在无阶级的社会没有建设起来的时候,农民就无法摆脱迷信。今大的问题是抓住农民意识里边的积极的东西加以发扬:由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抗敌意识提高到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大反攻的认识;由骂秦桧的反汉奸意识提高到反妥协投降的认识;由分别忠奸的贤人政治的认识提高到民主政治的认识,指出他们生活上的苦恼的根源,点燃起来他们对于新社会的希望。要这样体贴入微,才能给农民以教育。我们越是能把从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而且已经成为农民的知识的一部分的东西加以发扬,我们越是能打功农民的心,越是能发动他们抗日。在抗日斗争中,农民将会不再信赖别的东西而信赖自己!思想意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去领导农民改变社会生活,而把农民关起来“破除”他们的脑壳,这不是科学家干的事,而是傻子干的事。
(四)从克服农民的驯顺性来善导农民的盲动性
农民是会忍受的,几世代的压迫,一生的失败,使他们绝不敢“轻举妄动”。农民是保守的,历来官厅的欺骗,上流人的撒谎,使他们对好话也不敢轻信。“准革命”,又“不准革命”,一正一反,农民就牺牲了性命。这种教训农民是受得大多了。就以小事来论,你来宣传军民合作,但他马上想起来,不远几天,谁还挨了兵士的打。你来宣传合理负担,但他马上想起来,有钱的未曾出钱,有力的已经出力。你道理讲的再对,他总要看看再说,不敢马上照你的话做。与其弄错了倒大霉,不如且耐着受小气。农民的生活态度就是如此。忍耐,镇静,不抵抗,这些“美德”中国农民都是具有的。农民的这种德性很适合于封建统治。当农民还是在驯顺状态的时候,统治者就说:这是“良民”,很好的。农民的这种德性也适合于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日本人要成立“良民区”。是的,乐天、知命、安贫、施德而不望报,这确实是“美德”。然而,正为有这种“美德”,才表明自己是被压迫的奴隶!不过,这种“美德”仅仅是农民性格的一面。当农民已经饥寒交迫的时候,当革命已经开始打碎了农民的枷锁的时候,当农民已经信赖了自己的力量的时候,他们就要“野”起来了;仇人都要杀光,压迫者所居的官衙、城堡、广厦都要“付之一炬”!当农民这样乱动起来的时候,统治者对昔日之“良民”就用屠刀相向了。就是温柔的同情农民的人,也会骇怕起来,而承认给农民打开枷锁是不妥当的事!好多“革命家”曾经因此而诅咒自由,好多”诗人”曾经因此而活不下去!帝国主义者也很怕农民“发野”,义和团的教训他们是受过的。农民有两重性格:消极性,盲动性。消极性支配着的时候,就听命由天,不做工作;盲动性支配着的时候,就希望一脚踢翻旧的权势。但是,农民除了消极与盲动以外就没出路了吗!绝不!农民的斗争已经到了新的时代。在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示下,在前进的革命分子的领导下,农民是可变的。我们反对农民的消极性,领导农民做坚持的一点一滴的工作;我们反对农民的盲动性,要作到能进能退,能放能收;在每一个行动里边,口号、方式都要依照统一战线的原则,要有利于抗日。是新的时代,农民就有新的出路。我们反对歌咏农民的奴隶的和平,也反对片面的诅咒农民的“盲动”,他们所以“旨动”,正因为他是一个驯顺的奴隶!当我们克服了农民的驯顺性的时候,农民的盲动性也就同时消失。
(五)为培养农民干部和创造农民领袖而斗争
农民尚未觉悟而奉命抗日的时候,就被称为“愚民”;已经觉悟而自动抗日的时候,就被笑骂为“蠢动”。这都是“上流人”的看法。我们不是如此。我们承认农民有其诚朴、艰苦和革命性,一经受到革命的科学思想的洗礼,认识了抗战前途,就能变为“新人”。一个坚决抗日渴求解放的农民,在我们看来是进步的。一个苟安妥协保守自私的“名人”,在我们看来是反动的。我们评价干部不在出身、资格和学历!但我们也要知道农民的短处:愚陋、自私,愚陋就很难做到领导全盘工作,自私和权力结合起来就容易堕落到贪污腐化的道路上去。在半封建社会里边,农民出身的将军,如果没有新觉悟,也会变成军阀的。所以,我们也不是农民干部的迷信家,要知道他们的弱点。要克服旧农民发财发福的个人主义;要灌注为新社会的创造而奋斗的集团主义的认识。使农民放弃个人主义转到集团主义,是难事,然而是能办到的事,因为这符合于农民的最高利益!培养农民干部的成绩,是测量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标尺。最高的干部是领袖。农民领袖可以是农民,也可以不是农民,但必须具备这几个条件:(1)恢宏浑厚,具有农民的气质;(2)代表农民切近的和远大的利益,(3)和农民有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农民领袖不是农民就是具有上述条件的革命知识分子。领袖是农民运动的旗帜。必须有可以和上流入平起平坐的忠实于农民利益的出名的领袖,农民在政治上才真正是一个独立的势力。拥护这样的领袖,是必要的。但我们同时也注意那些自称为“民众代表”,脚踏着农民的头向上爬的先生们。那不是领袖,不过是官僚而已。真正的农民领袖不是自封的领袖,而是农民乐意拥戴的领袖;不要农民服从自己的利益,而要自己服从农民的利益;不认为自己有支配农民的权力,而认为要受农民的支配。这样的领袖从农民运动中产生出来,而他又把农民运动推到更高的阶段上去。培养农民干部和创造农民领袖不但是一个艰难的教育工作,而且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不但是领导农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过程;而且是向旧农民的个人主义特性斗争的过程。事实会证明这是真理。
战争改变一切。战争暴露了农村各阶层的本性,各阶层都受到淘汰和改变。封建残余日益削弱着它固有的威势,农民大众已经在战争的烽火中醒来,乡村知识分子也开始在群众中受到锻炼。这样,乡村的阶级关系开始改变了,乡村政权和武装也开始改变了,黑暗的开始被照破了,落后的开始被提高了,不合理的开始被淘汰了。这证实了一位哲人的名言:革命理论一旦把握了大众,就成了伟大的势力!
注:此文系萧县抗日民主政府民运科科长孙叔平撰写
(选自《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一辑)
3.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报告
一、战勤中三个阶段的不同情况
十一月六日至十二月一日,淮海战役顽军沿陇海路由西东窜,经萧县过境驻扎一个多星期,随后敌顽新五军等部又窜至县境,盘踞二十余天,这时是萧县最紧张的情况。
1.顽军成师成团配合骑兵不分白夜向我地方武装冲犯,土顽狗仗人势,更加疯狂。在这情况下,我党政军民武装高度游击,白天敌人来,分散,相机突击转移;敌回,随尾进入各工作区;夜间进行战勤动员,组织担架、大车、粮、面,一面动员组织战勤,一面游击反扫荡。
2.我军攻下商丘、砀山、黄口,沿陇海路东窜之敌邱清泉等部,被我军尾随逼到徐州。碾庄战役歼灭黄泊韬兵团,这时土顽蜂涌溃散,至七区刘套,被我军解决,此时全面开展支前。一面动员组织,一面进行支前。同时开辟支前阵地新区三十一个乡,新提拔干部一百人,发展武装二百余人,坚持新区与土顽残敌游击,增加了新的支前力量,此后,我大军在前,环境突然稳定,群众情绪很高。在此形势下,萧县全面解放,结束了游击局面,得以有阵地的文前。
3.十二月四日至十二月十六日,敌人由徐州突围西窜,经我县境,我们即全部转移。我军尾追,把窜进之敌包围在我县境石林区罗河一带。
(1)敌十二月一日由徐州突围,四日我县党政军民全部回来,随我军住地,就地供给。在这无准备、无计划的紊乱中,群众干部热情很高。
(2)十二月十六日至元月十六日,我军巩固的包围了自徐州突围的敌军杜、邱、李兵团于萧永地区,华支供给追赶上,我县即停止了就地供给,徐州,陇海路变成了支前的后方。前我占区(罗河一带)变成了敌占区,这时存力量、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支前,保证了供给,停止了紊乱,进行了正规供给。
在这三个阶段中,表现两种情况:(1)在突然情况下,是被动的、无准备、无计划,但却不怕苦、不怕难,保证战地部队供给,群众干部的情绪高。(2)表现群众干部没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急性病的热情支前思想。
二、七十天的支前成绩:
1.粮食——麦1655868斤(布、棉、鞋均在内)。
——秋7002263斤,柴草31332444斤
这是二十号前的供给(各区面袋未统计在内),柴草是已收的草票计算的,各乡保尚未清理完毕。
2.担架数——1926付;人数12384人;零支516付,转运839付,随军623付,逃亡151人。
3.大车数——6296辆,牲口18863头;随军407辆,转运2003辆,零支5695辆,逃亡73辆。
4.小车数——544辆,10880人,随军80,转运175,零支403,逃亡11。
5.临时民工——4864,用116,转运980,食宿40,向导1932,乡用4272,区用5992,及零用担架共计57434人。
6.提拔干部110人。
7.发动武装700多人。
三、组织力量与配备运用力量:
1.以党政军民力量为骨干,分配支前组织工作;
2.动员社会力量1100多人;
3.华支干部4000多人;
4,各纵(一、四纵)政供干部;
5.力量运用以地方为主的建立以下组织:
(1)总粮站计三处(一)吴集(二)黄口(三)王桃园。并分十五个分站,三个民站,二个宿食站。
(2)其余力量分配各区配合各级党的干部,组织支前工作队,作机动力量,突击工作。
(3)划分工作地区,供给单位集中领导,分组工作。
四、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思想动员(略)
萧县县长朱玉林
萧县副县长单劲之
一九四九年元月三十一日
4.萧县、铜山县水利纠纷协议
一九五九年七月廿三日,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和安徽省副省长王光宇主持,召集双方专、县代表,本着团结治水、上下游兼顾的精神,在合肥达成协议。但是每到汛期大雨时,萧、铜双方仍发生不同程度的排水纠纷。
苏皖两省边界水利问题补充协议
时间: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日于徐州。
参加者:华东局农办王健生局长,安徽省水电厅厅长陈力生、张廷祖,宿专工业部部长方忠国、代表王学思,萧县水利局副局长冯洪;江苏省代表有水电厅厅长黄以干、徐州专区专员汤海南。
会议在华东局农办王健生局长主持下,讨论和协议如下:
一、确定几个原则,经讨论双方同意:
1.所有废黄河南北堤过水缺口,均应按过去协议堵复,包括两省境内的口子,各自由所在县施工,堵复标准因各过水缺口地形不同,坝顶宽度定为三至五米或五米以上,由各县拟定报上级批准,为保证质量,尚未施工的坝子要增土夯实;已打好的坝子要加固,坝顶高度一般超过附近地面一点五米或与原地面平(或与两坝顶同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保证废黄河滩地水不南越过堤外,向南流或北流。
2.两省边界地区所有河口、沟口均不准栏河打坝,一九六三年新堵的坝应立即扒开,清除坝埂,恢复原有河道过水断面,保持流水畅通。
3.两省边界地区应认真执行中央指示,在省界两侧各十公里以内,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必须经过上级(中央)批准。如有违反,应受纪律处分。
二、几项具体问题,经过讨论,双方同意:
1.灵璧与睢宁县:(略)
2.宿县与铜山县:(略)
3.萧县与铜山县边界水利问题补充协议:
(1)废黄河孟庄决口按照这次协议标准堵复,孟庄西为堵口截流处的坝子彻底拆除。
(2)围田问题:北头部份由萧县平毁,南头管子沟按五六年协议执行,留给规划统一处理。
(3)安全利民沟铜山堤有阻水障碍物,萧县彻底拆除。
(4)陈楼东南闸河新筑的坝子拆除,闸河西堤险段工程由铜山加固。
(5)闸河西堤执行前淮委流域分水线,铜山保证水不向西流。
(6)闸河虎山腰闸,如有闸,由铜山拆除。
(7)闸河西堤刘新庄等涵管,铜山拆除,并将堤恢复原状。
(8)三龙支河如有坝,萧县应拆除。
(9)流域分水线问题:
双方同意前淮委规划,这一地区目前暂维持原状,由宿县、徐州专区水电局今冬规划处理。
甲、岱河流域由宿县专区水电局规划,并征求徐州专区水电局意见。
乙、废黄河滩地流域规划由徐州专区水电局规划,并征求宿县专区水电局意见。
三、其他问题的协议:
1.沟洫问题:
甲、一九五九年及历年协议规定,应处理的边界沟,按协议规定执行,由双方县会同派员检查,该堵的堵,该扒的扒。
乙、一九五九年后未经协议新挖的沟,应按5%分段堵死,即每一百公尺堵五尺,第一道在边界开始。
丙、田头沟保留问题:略
2.束水边界桥涵处理问题,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应拆除或扩建。
甲、过去协议应拆除的桥涵。
乙、一九五九年以后未经协商新建的阻水桥涵。
丙、严重阻水的桥涵,经双方同意重建或扩建的桥涵,其过水断面不得小于河床过水断面的80%,桥底不得高于河底,并应限期完成。
3.今后边界地区如有纠纷发生,双方县、社应主动检查立即处理。并须认真贯彻国务院指示,教育干部和群众不得闹事,更不得打架,械斗等事件。
5.萧县永城县边界水利纠纷协议
萧县与永城县水利纠纷共三处:马沟、萧永沟、何寨北永城所筑的拦水坝。
一九五二年萧县石林区(现为淮海区)与永城县雨亭、薛湖两区关于马沟交界处之水利纠纷达成协议,暂时解决了“已达六年之久”的纠纷问题,该协议规定自本年九月六日起生效,以前的协议宣布作废。萧县代表是建设科王德申、单阴柏。但是到一九五五年又因纠纷签署新的协议。萧县代表是建设科杜静民、冯洪。一九五六年四月复经商丘、蚌埠两专区关于永砀濉萧四县水利纠纷达成协议,萧县代表刘建勋、王瑞书。同年七月又因永城朱大场干群扒口放水,持枪胁持陈楼村干部而发生争端,于本月四日再订补充协议。萧县代表杜静民、马荣秋。一九五七年汛期,因未彻底贯彻执行,纠纷仍未平息,于七月下旬由河南省、安徽省、专、县及淮委代表,萧、永县人民代表,在濉溪县达成第六次协议,萧县代表王世忱。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二日,在河南省彭笑千副省长、安徽王光宇副省长,淮委张祚荫秘书长的主持下,由双方有关地、县代表参加,在砀山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萧县代表刘建勋。同年六月二十八日,本着团结治水的精神,在永城房子瑞副县长、萧县朱长岭副县长主持下,由双方有关区社代表参加,在萧县石林区政府(张庄寨)订立协议。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六日,由双方省、专、县代表协商解决永砀、永萧水利纠纷问题。安徽省代表陆士基、蚌埠专区代表钱亦山、萧县代表刘建勋。
一九六二年萧县县委向中央豫东、皖北边界工程联合检查组和安徽、河南省委、商丘、宿县地委提出“边界水利问题的协议执行情况的报告”,陈述大、小洪河问题,毛河、减河和永城新挖的朱大场向马沟送水的东西沟、花场南沟、汪田沟等问题。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宿县地委副书记张祥奇,副专员钱亦山,商丘地委副书记张学清,会同砀山县委副书记薛兆本、濉溪县委副书记李友法、萧县县委副书记刘从汉、永城县委第一书记陈永孝、夏邑县委第二书记丁名俊、虞城县委副书记孙文熙,根据安徽、河南省委“关于豫东地区与安徽省边界水利问题处理意见”的原则,具体商订了边界水利工程。(萧濉两县对永城尚未提出要求)
同年四月十一日“对前次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经宿县地委孟亦奇、钱亦山和商丘地委纪登奎、张学清、李希鹏等同志商定补充协议如下:
一、萧永边界袁庄北围堤全部平除。
二、马沟按新三年一遇标准统一治理,疏浚土方工程,均由永城负责施工,汛前完成,马沟不再分流。
三、固口闸废除,或者扩孔,将闸东西两头原有各一孔扒开,李黑楼闸废除,任圩子闸废除。
四、为便于解决水利问题,以西洪河河心为界,将永城县境内洪河以东地区划归宿县专区。西洪河以段治理,由宿县专区施工。为使洪河水不串流入减河,均应两岸均匀出土,西岸由永城防守,根据两岸交通和群众生产需要修建桥梁。
此次所定工程与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商定的记录有变化的,以此次商定协议为准。其他各项工程,仍按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四日商定记录执行。
6.关于将萧县部分社队划归矿区的通知
皖政〔1981〕55号
宿县行署,淮北市人民政府:
为了有利于加快淮北煤矿的建设和生产,有利于安置好塌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对萧县境内淮北煤矿周围的行政区域作如下调整:
一、将萧县所属的下列社队划归矿区,实行以矿带队:
北山、豆庄、钱楼、坡里、朔里五个整建制公社;
毛庄公社及其所属的毛庄、郝台、姚楼、路庄、沈庄、袁庄、祁村大队;牛眠公社及其所属的牛眠、大庄、冯庄、王姚、欧集、二庄大队;
吴庄公社的房庄、李台、刘行大队;丁里公社许堂大队孟楼生产队。
二、上述划出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按如下原则办理:
1.社队办的企事业仍属原社队所有。
2.萧县县办和朔里、龙城区区办企事业,仍分别属萧县和两个区所有。
3.县、社联营的企业,继续联办,不因行政区划的变动而改变所有权。
4.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便于领导,县、区企业需要变动归属关系的,由萧县和淮北矿务局协商办理。
三、为促进萧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淮北矿务局每年在国家生产计划(包括省增产计划)和分配计划以外,增产供应萧县原煤二万吨。
四、随区划交接的职工人数、城镇户口、农业人口、土地、资产、财务手续等,一律以一九八一年三月底的在册名单为准。
五、划归矿区的公社,党政关系由淮北矿务局领导,行政手续由淮北市政府指定区以上行政单位代办。因区划变动而从萧县划出和留下的大队、生产队的归属问题,由萧县和淮北市分别进行调整。
六、为了使交换工作顺利进行,要求萧县做好交接前的动员组织工作。除社队干部随区划变动,按建制交换外,再从朔里、龙城二区调十二名区干部随同编制划交淮北矿务局。请宿县行署和淮北市政府共同负责,组织交接工作,协商解决交接中的具体问题。一定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工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交接结束后,将交接情况及区划地图等,报省政府备查。
安徽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一年四月廿一日
7.关于芦岭、朱仙庄矿区行政区划管理问题的批复
皖政〔1985〕68号
宿县行署、淮北市人民政府:
宿县地区行政公署宿行署〔1985〕14号报告和淮北市人民政府淮政〔1985〕18号报告收悉。省政府认为,芦岭、朱仙庄矿区行政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出现了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实际上存在两套行政管理机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为此,必须从行政区划管理上彻底解决问题。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至九……略。
十、一九八一年,由省政府决定划给淮北市而原属于萧县的八个公社,维持现状不变。原规定淮北矿务局每年供应萧县两万吨煤炭,应按照国家计划价格保证供应。
安徽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
8.萧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县政府关于《新县志纂修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萧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萧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认真讨论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县志纂修工作情况》的报告,原则上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编修地方志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优良传统。近来,中央领导同志重视和提倡编修新志和整理旧志的工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会议认为,县志是一县百科全书,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人物风尚,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无不在其记述之列,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我县自万历十八年(1590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三百多年时间,七次修志,五次成书。明万历康炜任知县所修县志已失传。目前,尚存清顺治、康熙、嘉庆、同治四个版本志书。民国二十六年和六十年代初,我县两次修志均未果而辍。旧志从光绪元年(1875年)中断,至今一百零八年。此间,我县人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人民的英雄业绩,各方面的经验教训,需翔实地记载下来,这是服务“四化”,惠及子孙的大好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任务。现在如不抓紧编修,年远事湮,资料散失,时间愈长,困难愈大。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县志办应配备精干的人员,其所需业务经费要及时解决。其它各编志单位,应本着“人员自选、经费自筹、任务包干、定期交卷”的原则,抓紧开展工作。所有参加修志的同志,要提高理论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遵循“详今略古”的原则,尽快编写出反映我县历史变迁和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的新志书。
会议号召,全县人民应予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协助,共同努力,使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萧县志书早日问世。
上一篇:三、诗文选
下一篇:五、文人轶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