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佛教何时传入萧县已无可考。清康熙《萧县志》记载,九圣寺(原在红亭乡),建于晋惠帝太安年间,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明正统《彭城志·萧县卷》记载,县内有天门寺、龙寿寺、黄姑庵3座,余77座全废。康熙《萧县志》记载有49庙,同治《萧县志》记载,有35庙。清末废科举,设学堂,开始用庙中房屋办学,未毁泥像。至北伐后,为了方便教学,部分泥像被清除。
民国20年(1931),全县有僧289人,尼43人。25年12月8日,佛教会萧县支会,在城南华祖庙成立,会员125人中,男117人,女8人,其中20岁以下者12人。
1953年,全县有僧75人,尼15人,寺届保持原状的20座,机关占用的8座,学校占用的32座,余皆废。土改时,三分之二的老年僧尼,分得土地均超过当地贫农一倍,年老无力的尼姑,将土地交给娘家代耕,其余则自食其力。马井石佛寺僧化容开中药铺,祖楼二郎庙僧法慧炼膏药卖,耿庄观音庵的7个尼姑,靠织土布及耕种二十亩地,生活超过中农。一般僧尼大都还俗。
本县诸庙,规模较大而又保持较好的,是皇藏峪瑞云寺,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初建时规模不大,清顺治八年(1651),经度愚和尚扩建,又经历代续修,寺分前后两院,房九十九间,佛像30余尊,僧40多人,法器齐全,念佛诵经,远近可闻。抗战期间,该寺住持支持游击队抗战,遭日军洗劫。
1959年,县委统战部先后请冬岭和尚和善一和尚等回寺。次年,购置部分佛像、法器及经典。“文革”中,庙碑被砸毁,冬岭和尚自缢身死,经典焚尽。
1983年,县委统战部推荐两名小和尚,赴南京学习。次年,省宗教事务处将瑞云寺列为全省52座重点保护寺院之一,先后拨款8万元修缮,现佛像20尊。行署专拨5000元修接待室。1984年4月,善一和尚为新佛像举行开光仪式,并请30多名僧尼居士参加,观众2000多人。
本县圣泉寺也较有名,寺在凤山北麓,北对白茅岗,东连三台山,风景清幽,寺东有泉虽仅盈勺,但四季不竭,故曰“圣泉”,为往来游人歌吟之所。该寺是金明昌二年(1191)所建,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出不少名僧。陈师道有诗,晁补之所作《拱翠堂记》即在此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天主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