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晓声》半月刊民国17年(1928)6月,在萧县师范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治会创办的油印刊物,它是本县的第一份期刊。主编刘庆益(刘永之)。刊物的主要内容有形势与社会问题,反对对日妥协,争取民主自由,提倡新文化等。该刊在校内外广泛散发,影响很大,只出两期即被当局查封。
《民众画报》民国18年4月,由萧县民众教育馆创办,编辑欧阳南荪等人。该刊4开1版,石印,半月1期,遇节日或特殊情况临时增刊,其主要内容多为配合平民教育及科普常识而作的宣传画,如放脚、禁捕青蛙等。有时也配合形势宣传抗日。该刊除在本县各机关学校散发外,还在街上张贴。民国19年停刊。
《民声报》《民报》创办于民国16年底,是国民党县党部机关报。4开2版,石印、日报,每期发行300多份。社长任铁肩、主编李乐瑾、李蔚文、副主编周迪臣。内容为:第一版国内外新闻,第二版文艺副刊。民国19年曾一度中断,民国22年复刊,改称《民报》,3日1期,由萧家珍(女)任主编,直到民国27年萧县沦陷时停办。
《萧民之友》又称《萧县民众》,旬刊。民国18年8月,由萧县民众教育馆创办,16开,初为手刻油印。后改为石印,该刊以平民教育为宗旨,提倡拼音识字,鼓励妇女放足,破除封建迷信,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和吸毒的害处等。除在本县发行外,还与外县交换。民国23年停刊。
《萧县县政公报》国民党萧县县政府机关报。创办于民国25年元月1日,27年春停办,每月3期,逢1出刊。16开本,铅印,每期二三十页不等,公开发行。主要是向有关部门通报县政情况,内容有:会议记录、公犊、法规、县政纪要、工作计划等。
《实报》这是中共萧县中心县委于民国27年12月创办的一张报纸。初为油印,后为石印,在日伪“扫荡”频繁时又改为油印。开始由王可风兼任社长,张笑仙任编辑,次年秋,张笑仙任社长,编辑有纵白踪、辛程。3日刊,4开4版,第一版是理论文章、社论、地方新闻,各部门工作及战斗消息等;第二、三版为国内外大事及政府各项法令;第四版是文艺版,有文艺通讯、诗歌等。印数200至300份,最多达1000份以上。实报社还承印学习宣传资料,如印发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供干部学习。报社随部队活动,无固定地址。民国29年秋,该报成为陇海路南地委机关报。社长张继成,主编张笑仙,报纸发行量也较前增加。30年春,新四军东撤,报纸停办。
《战斗报》民国28年5月,由萧县常备队总队政治处创办的一张军队报纸,编辑殷绍祖、黄维华等。该报为不定期刊物,8开1版,油印,发行一、二百份。主要宣传抗日救亡,倡导全民族抗战,报道抗日游击队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事迹。共办一百多期,次年4月停刊。
《导报》创办于民国30年秋,由国民党县政府主办,始称《萧县导报》,社长由县民政科长马立业兼任,主编孙宏魁(挂名),编辑黄乐山、李少白等。8开2版,油印,两天一期,印200多份。次年,因国民党县长朱大同被日军俘虏而中断数月。刘瑞岐代理县长后复刊,改称《导报》。社长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路治久兼任,总编辑颛孙荆山,编辑黄乐山、纵春林等,并增加了无线电收音。此时为4开4版,仍为油印,2天或3天一期,每期五、六百份。第一版地方新闻,第二版国内外新闻,第三版社会新闻,第四版副刊。民国33年8月,新四军西进,恢复路西(津浦路西)解放区后,国民党县政府移至陇海路北,不久垮台,《导报》也随之停办。民国35年春,国民党县政府由陇海路北临黄镇移驻县城。次年春,《导报》再次复刊,版面为8开2版,油印。民国37年秋停刊。
《萧县报》该报的前身是《萧县快报》,创办于1957年3月,出刊5期,8月份开始筹办《萧县报》,试刊4期,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创刊。《萧县报》是萧县县委机关报,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动员与组织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为实现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和支援国家建设而奋斗。编辑部原为5人,后扩大到18人。铅印,开始8开4版,5日刊,1959年元旦改为4开4版双日刊,1960年改为周6刊。第一版国内外重要新闻;第二版本县新闻;第三版科教文与文艺作品;第四版国际新闻。发行量为:1957年200—4000份;1958年4500—8200份;1959年3700—9000份,1960年3600份。1961年2月停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广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