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8年(1929),县民众教育馆开办一所实验民众学校,内有成人班、妇女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民众识字教育,每年一届数十人。虽招收人数不多,但颇有成效。今县城六、七十岁粗识文字的老人,大多在此学习过。民国19年,县农民教育馆于城西段家花园开办农民学校一所,农闲时招收附近成年人入学,教授《农民千字课本》等。各乡镇也开设民众学校。到民国20年,本县民众学校发展到38处。三年后,全县民众学校达49处,参加识字扫盲的人有2263人。此项工作直至日军侵占萧县为止。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府辖区以小学为支点,兴办冬学、夜校等。冬学的组织多样化,按区域分,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的,也有邻近村联合组织的;按对象分,有干部班、青年班、妇女班、混合班等;按教学时间分,有晨学、午学、晚学、隔日制、半日制、全日制等。冬学的教员多为小学教员,因不能满足要求,又聘区乡干部兼任,也有让学生讲课的。教材则使用抗日民主政府编印的《大众识字课本》。冬学一般在冬闲时办,其它时间则有夜校、识字班。扫盲的要求是:能认票子、能看路单,能写信、写门联等。
建国初,本县农村青壮年文盲171277人,占青壮年总数的88.5%。1950年,办起冬学93处,111班,学员3813人。次年,全县冬学增加到1834班,学员84330人(妇女36430人)。其中转入常年民校的293班,学员9148人(妇女4396人)。1952年,县成立扫除文盲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各区也相继建立组织,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开办12个速成识字法实验班,1953年,根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开办各级各类业余学校、识字班83所,121班,学员3690人,专职教师9人,义务半义务教师145人。年底毕业477人,一般能看懂书报,会写日记。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识字教育,到5月份,全县组织民校178班,学员5335人(妇女2074人);识字班3432处,学员106828人(妇女48342人)。5月13日,本县召开扫盲积极分子大会,评出32个先进单位,267名先进个人。
1957年到1959年,出现浮夸风,提出“扫盲大跃进”、“苦战一百天,实现文化县”的口号。按当时统计,全县184515名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中,有166063人脱盲,约占90%。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扫盲工作转入低潮。1961年,本县仍有117150人未达脱盲标准,占青壮年人数的60.6%。1964年,在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中,又普遍办起冬学,计781班,24903人参加学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
1978年,全县农村12—40岁人口为391395人,文盲半文盲75186人。1979年,本县业余教育重整旗鼓,到1985年,先后开办扫盲班4553个,有137136人次参加学习,实际脱盲34055人。1985年12月底,经宿县地区行署检查验收,基本符合扫除文盲县的要求。
附:1979—1985年度萧县扫盲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