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给水
1975年以前,城区居民、机关团体用水,基本靠石井汲水。城区和近郊有大小石井34眼,主要有北门外的四眼井,民享街南端的二眼井,宽宏街东首的韩井、东关(东门外)井、花园井、山西会馆井、南关井、龙厅井,万人坑井以及大户人家的院中井等。石水井既不卫生、也不方便,有的要跑一里多路担水或拉水,富裕户和缺乏劳力的多是买水(当时专有挑卖水的人)食用。1975年春,城区开始筹建自来水厂,初在师范学校院东侧打一深井,建泵房165平方米,铺设给水管道3575米,次年春开始供水,平均日供水量550吨。由于生活和工厂用水量日渐增多,给水不能满足需要。1982年,水厂又买南关生产大队一眼深井。该井在南高堤上,位于国防路北侧,占地面积198平方米,建泵房三间,铺设主管道3425米,平均日供水量可达580吨。南北两眼深井相比,南井出水量较稳定,北井在旱季时,日出水量仅有200吨左右。1984年11月,又在苗圃场东南打深井一眼,深200米,日供水870吨。到1985年底,全城计铺设给水管道网总长36公里,日给水2000吨,自来水普及率60%左右。
工业日用水量约10600吨,有的工厂和大的机关团体单位,自备深井45眼,其中已有12眼干涸无水。
目前萧城地下水源短缺,而工业、生活用水皆依赖于地下溶岩裂隙水。这一水源,仅分布在萧黄公路至淮海路之间(东起龙湖路、西至江苏煤田勘探3队驻地)和沿苻夹铁路线西侧(北起化肥厂,南至萧城百货公司仓库)两个狭长地带,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约用水,以保障萧城工业和居民用水。
排水
萧城北依凤凰山,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20米左右,有较好的自流排水条件。建国前,全城无一条地下排水道,城内排水道仅靠路面和明沟。建国后,将北部和西半部的地面积水,采用截流堤坝排入龙河,并逐步将明沟改为暗沟,到1985年底,全城己有地下排水道11条,总长6330米,分别建设在国防路、淮海路、民治街、大同街、健康路、中山路、龙湖路、富贵街、菜市街(孔庙街)、贾巷等街道两侧。暗沟用石块砌筑,地面处加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沟口最大横断面宽2米,沟深1.5米。沟口最小横断面0.5米,沟深0.8米,南北沟纵比降为2%,东西沟纵比降为1%。
电讯·照明
民国前期,城内居民均以素油、煤油或蜡烛照明,街道商店多用马灯或纸糊灯笼照明。民国23年(1934)9月,县办民生工厂用柴油机发电,安装800盏灯泡,供机关、商业照明,此已领徐属各县之先,民国27年5月,发电设备被日军炸坏。1959年,水利局用柴油机发电照明。同年12月,萧城南关供电所开始供电,但只能供机关、团体照明。1970年,从毛庄变电所出线,架设6千伏配电线路至萧城。自此,全城工、农业生产和照明才普遍用电。1974年,城建局在中山路安装水银路灯18盏,计长1.1公里。1982年底,淮海路、龙湖路相继安装水银路灯26盏,长2.1公里。1985年,城区主要街道共安路灯44盏。
电讯事业始建于民国20年(1931)春,至民国22年6月,全县设有磁石式电话之乡镇已有84处,并与铜山、沛县、丰县、徐州接通。其时,江苏省府在萧县尚设一无线电台,呼号为XA3,波长62米。城区现有磁石电话机600门,架空电缆9.71公里,载波电路12条,电传机3部,电话线32条,并开办电报、传真业务。卫生设施
1.公共厕所。1955年前,城区各街巷均有私人所建的公共厕所,构造简陋,多为露天厕1所,雨天粪便四溢,夏秋蝇飞蛆蠕。1956年后,城区多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陆续改建厕所,至1985年,城区各街道配有专职清洁队打扫,并建公厕65处,其中新建14所标准公厕,砖墙瓦顶结构,固定专人按时清理,城区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2.垃圾箱。城内垃圾原由居民自行堆放,1958年后,城内主要街道和居住区,始设垃圾箱,砌垃圾池。到1985年底,共有铁皮垃圾箱16个,砖砌垃圾池15个。集聚的垃圾,每天由清洁工人运往城外沤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