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民初,本县无财政的预算和决算。民国21年(1932)正式记载了当年的有关收入:
屠宰征税额数(银元)2071.04元
建设特捐额数(银元)517.76元
牙贴建设特捐(银元)256元
民国22年,本县有了岁入岁出概算:
科目岁入全额数(元)百分比
田赋县税289363.7993.21
契税县税1150.000.37
屠牙县税1623.760.52
杂捐3731.221.20
地方财产收入6055.501.95
地方事业收入2500.000.81
其他收入3420.001.10
补助款收入1600.000.50
地方行政收入1012.000.33
合计310456.2799.99%
科目岁出全额数(元)百分比
党务费9500.003.06
行政费19396.246.25
公安费123716.2139.85
财务费1860.000.60
教育文化费82274.0026.50
卫生费5488.001.77
建设费4785.001.54
救济费6128.731.97
清丈费25286.978.15
积谷费1220.000.39
预备费30808.229.92
合计310456.37元100%
沦陷后,本县形成三方政权,地方财政岁入岁出总概算难以编制。编制之后,也很难遵照实行。以日伪县政府民国31年预算为例:岁入经常1417707元,岁入临时350000元,共为1767707元;岁出经常1134487元,岁出临时633220元,共为1767707元,表面收支相抵平衡,实则变化无常。
民国36年,国民党县政府岁入岁出情况是:
科目岁入全额数(元)占总计百分比
税课收入3820000006.14
土地税收入211770000034.01
惩罚及赔偿收入34000000.06
规费收入208000000.34
财产及权利之
本孳息收入2002000003.19
补助及协助收入30000000.05
地方性之捐献
及赠与收入350000000056.21
总计6227100000100
科目岁出全额数(元)占总计百分比
行政支出4975443407.99
教育文化支出1973204003.17
经济及建设支出1199859601.92
卫生支出128548800.21
社会及救济支出365238400.59
保安支出145967173223.45
财务支出438008200.70
公务员退休
及抚恤支出120000000.19
补助及协助支出256717770.41
其他支出302741024048.61
乡镇临时支出107000000.17
预备金63361601110.18
建设基金1000000001.61
营业基金500000000.80
总计6227100000100
建国后,本县的财政收支规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扩大,从五十年代开始,至六十年代初,逐渐形成预算内和预算外两条渠道。
预算内收支
1.预算收入:自1949年至1985年累计预算总收入32051万元,其中:企业收入5733.5万元,占17.9%;工商税收入15071.5万元,占47%,农业税收入10803.8万元,占33.7%;其他收入(含公债收入)442.2万元,占1.4%。1981年以来,本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六五”期间平均每年收入1696.9万元,比1981年以前平均每年收入760.2万元增长123.2%,其中:企业收入增长155.2%,工商税收入增长184.6%,农业税收入增长143.7%。平均每年人均收入17.58元,比1981年以前人均收入9.84元增长78.6%,198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2062万元,人均收入近21元。
从财政收入的结构看,农业税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3年恢复时期的75.3%,到“六五”时期降为24%,工商税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从3年恢复时期的22.6%,上升到“六五”时期的55.9%。企业收入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四五”时期最好,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8%,进入“六五”时期,工业、商业、企业收入仍持续上升,供销企业从1984年以后,由于棉花经营亏损,收入比“四五”时期有所下降。
2.预算内支出:从1949年至1985年,预算内总支出累计28420.3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拨款760.5万元,占2.7%;企业拨款1113.2万元,占3.9%,支援农业支出5182.8万元,占18.2%、文教科卫事业费11813.4万元,占41.6%,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费3394.9万元,占11.9%;行政管理费支出4649.7万元,占16.4%;其它各项事业费1505.8万元占5.3%。
表1各时期财政收入
单位:万元

表2各时期财政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

表3各时期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单位:%

表4几个代表年份的财政收入
单位:万元

表1各时期财政支出、结余
单位:万元

表2各时期财政支出构成情况
单位:%

表3各时期财政支出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单位:%

表4几个代表年代的财政支出
单位:万元

预算外收支
建国后至1957年,本县财政无预算外资金收入。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财政体制的变化,从1958年开始有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以后逐年扩大和增长,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补充。
1.预算外收入。从1958年至1985年累计收入1774.9万元,其中:工商税附加133.3万元,农业税附加895.3万元,城市公用附加20万元,县办工业利润留成463.6万元(1985年取消),其它262.7万元。从1981年到1985年本县顶算外收入有较大增长,5年预算外收入达711.9万元,占全期预算外总收入的40.1%。
2.预算外支出。从1958年至1985年累计支出1706.5万元,其中:基建支出188.4万元,占11%,企业拨款338.3万元,占19.8%,农、林、水等支出205.1万元,占12%,交通和城市公用事业支出101.3万元,占5.9%,文教科卫支出367.9万元,占21.6%,行政支出82.7万元,占5.1%,其它支出422.8万元,占24.7%。
财力
本县自1953年建立县一级财政以来,除1962、1963和1985年三年财政发生赤字外,其余年份基本上做到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并逐年增加。1982年县财政预算内、外净结余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也扩大了财政收支的规模。
3个年份财政发生赤字的主要原因是:1962年本县正处在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1963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连续2年财政收入下降。1985年主要是由于工资改革,农业税受灾减免等原因,致使当年支出增加较多,超过收入增长幅度。
几个代表年度财政预算外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几个代表年度财政预算外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财政历年结余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