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民国21年(1932)前后,萧县每年要从外地购进各色布匹5000匹,纱线2万斤,洋杂货2万元,经私商交易供全县人民需求。
建国初期,日用工业品开始由县花纱布公司和百货公司经营。品种有棉布、棉纱、火柴、煤油等。1951年经营的品种发展到400余种,供应棉布138.8万米,火柴1609件,肥皂809箱和煤油、针织品等。是年国家投放给花纱布公司资金250亿元(旧币)扶植发展。从1953年起,商业开始批零兼营业务,营业范围逐渐扩大。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黄口镇供销社营业员赵作德创造了《钢丝送款法》、《棉布打板压码法》、《树漆出售法》、《漏斗定位法》、《液体尺盘存法》、《竹架增色法》等先进工作方法,成倍地提高工效。特别是《钢丝送款法》在全国推广后,一直沿用至今,并由当年的手动改为电动滑轮传动。赵作德于1956年分别出席了全国总工会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54年实行棉布统销,凭布票供应,从此棉布全部由国营公司经营。1955年设王寨、张庄寨、龙城三个百货分销处(后又设石林百货经营处),是年销售棉布247.1万米,火柴12583箱,肥皂2451箱,以及卫生衫裤等大批百货。1956年完成对私改造后,经营百货的只有合作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和国营公司,1957年,销售棉布209.5万米,火柴13842箱,卫生衫裤1.1万件,肥皂3148箱。
1976年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销售量大量增长。1981年后,化纤布、家用电器的销售量直线上升(见表)。
糖业烟酒供应,建国前,县城和各集镇都有个体商户坐地经营。建国初,县成立工商、税务局,后设烟酒专卖公司,专营烟酒糖业务。1950年建“酿造厂”,每年生产酒250多吨,后因原料不足,靠调入濉溪口子酒批售给私营酒商出售。1951年设立黄口分销点,这一年销售食糖59吨,卷烟80箱,酒19吨。1953年又相继设立白土、郝集、朔里、王寨分销点,同时开始了烟酒商登记发证,全县烟酒商634户、638人,经过整顿后发给承销手册,实行计划批购分销,由于货源充裕,供应情况良好。1957年供应食糖351吨,酒355吨,烟4040箱,以后渐趋紧张,1963年后开始缓解,1985年销售食糖6176.5吨,酒3308.5吨,烟4458万条。
食盐供应,本县距东海较近,民间食用盐向来以海盐为主。建国前,盐业经营除官盐外,还有盐贩子贩运私盐。海盐紧缺时,民间常用土法熬制小盐补充(小盐含卤,食用有毒)。民国25年10月,萧铜丰沛砀盐务监理关于整顿所属5县商巡及联防缉私10条中规定:“对贩私盐者缉获后,除补缴正税外,私盐充偿。”并要“平毁盐池,扫土制盐者呈县法办”,“隐匿不报查出者,将盐贩送案,并区、乡、镇、保、甲长按清乡连保连坐罚办”。但屡禁不止。沦陷后,日、伪对食盐控制极严,当时贩运私盐者,昼匿夜行,避大道而走小路,本县三方政权的边缘地带,吴庄、坡里、祖楼、青龙一线,遂成盐贩商人的安全走廊,当时仅坡里就有盐池20多处,国共两方政府的税收都以盐税为大宗。
建国后,县成立盐务所,专门经营盐业,食盐的供应和价格逐渐持稳。五十年代食盐的年供应量三、四千吨左右。进入六十年代盐的经销量增加,1960年供应食盐5805吨,为1949年996吨的5.8倍。1980年成立了盐业公司,专营此业。
附:几个年份日用工业品销售最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